吴振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日臻完善,学校的课堂教学环境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时代在进步,教育教学自然也要与时俱进。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广大教师而言,教学策略也要进行相应调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使老师的课堂教学更加直观形象,趣味盎然。笔者尝试探讨信息机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的教学应用策略,为广大数学老师提供一点可供借鉴的经验。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融合遵循的原则
(一)充分关注教与学的互动。数学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一种密切互动,它们是相互作用的两个层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发挥学生所具有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各种学习活动。作为教师,既要考虑数学学科教学内容所具有的特点,同时还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二者结合在一起来设计教学过程,继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充分关注动手实践和思维发展。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融合,既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动手实践,同时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以及心理感受。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既要为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演示,同时又要注意语言的引导讲解,以便可以让学生清晰地在头脑之中形成概念,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
(三)充分关注信息的反馈以及调控。信息的反馈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从他们那里来获取相关的信息,以此作为教师进行教学过程调整的依据。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接受信息时的及时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继而相机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方式以及策略,进一步来完善本节课信息技术的使用。
二、信息技术同小学数学融合的教学应用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为了有效解决问题,我们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信息技术同数学学科进行了融合,从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例如我们中国的神舟号、我们的高铁等等,利用这些资料之中所涵盖的数字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引导他们在熟知的生活环境中来感知数的大小,建立良好的数感,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实现知识学习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双重教学目标。
(二)充分利用动态演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内容时,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动态展示的形式来组织整个教学,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之中哪里有角,学生回答之后出示相关的事物。这时候,你会发现孩子的眼神都不一样了,因为他说的立即显示在屏幕上了,他感觉到非常神奇,甚至不可思议。然后,老师再将具体事物的角进行放大,让学生进行观察。这样,在进行大量感知的过程之中,通过这种移动以及渐变的视觉效果,将角的几何形状抽象出来,再来揭示相关的定义。毋庸置疑,这是一种从形象到抽象的全过程,对于帮助低年级的学生培养空间观念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构建多边互动平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任何一个人而言,智力的核心就是思维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只是重视师生互动,而相对忽视生生之间的互动,从而导致学习主体互动的缺失,课堂教学缺乏思维碰撞的火花。而借助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有效凸显“学”的主体地位,激活学生的思维状态,训练他们的思维策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继而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真正实现教与学、学与思、学与辩的多边互动。
(四)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有利于学生的保持知识。信息技术对于教师而言,是辅助工具;对于学生而言,则是认知工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学媒体其实就是一种知识载体。通过相关的实验可以看到,人们获取的相关信息有大约85%都是来自于视觉的,而来自于聽觉的则占10%,也就是视听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占据了绝对优势。多媒体将原本静止的事物进行了动态化的演示,将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将图文音等交互呈现,具有非常大的信息量,全面刺激人的视听,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感知中获取到了相关知识。
总而言之,通过运用多媒体的音、形、像等特有功能,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形象,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思考,加深学生对于所学重点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同时也有效克服了教师在进行表述时语言平淡的现象。
责任编辑 徐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