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离我们很近

2019-06-24 17:39孟庆义
养生大世界 2019年4期
关键词:肉毒冷藏细菌性

孟庆义

一、什么是食物中毒呢?

食物中毒一般可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和非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指食入细菌或其毒素所污染的食物所致的中毒。根据临床表现,它可进一步分为胃肠型和神经性食物中毒。

非细菌性食物中毒包括化学性食物中毒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主要根据病史,有进食化学毒物,如有机磷、砷、汞等污染食物史,或进食毒蕈、河豚史等。临床表现除急性胃肠炎症状外,尚有头晕、头痛,乏力,紫绀,指端麻木,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

二、什么是胃肠型食物中毒?

病原菌污染食物后,大量繁殖,并产生肠毒素,或释放出内毒素。大量活菌及毒素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可引起人体剧烈的胃肠道反应。其特点主要是有进食被污染的食物史。潜伏期较短,多在进食24小时内,短者食后2小时即可发病。呈暴发或集体发作形式。以夏秋季發病较多。

三、胃肠型食物中毒有那些特点?

(1)沙门菌属食物中毒

有进食可疑被污染的食品,临床上多于12~24小时发病,同食者在短期内相继发病,症状相似,有发热和急性胃肠类表现。沙门菌食物中毒是一种常见、多发、危害较大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国内引起食物中毒最多的是鼠伤寒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等。症状特点是既有中毒症状,又有感染特征;一般分为胃肠炎型、类伤寒型、类感冒型、类霍乱型和败血症型五种类型。实验室诊断血白细胞计数多在正常范围。以发病初期病人的粪便、呕吐物及可疑食物作细菌培养可分离出沙门菌。呕吐,腹泻停止后,高热仍不退,可能有败血症,可通过血培养而确诊。

(2)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病人多数有食海产品和腌渍食物史,临床上一般在食后8~20小时发病,以腹痛、腹泻最为突出,腹痛多为上腹部或脐周,有时呈阵发性绞痛。腹泻10~20次,多为血色水样便。可有畏寒、寒战、发热,一般为38~39℃。严重可有脱水、血压下降,甚至休克昏迷。镜检:粪便中有白细胞或脓细胞,常伴有红细胞,部分病人可见巨噬细胞;粪便培养,可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恢复期耐热溶血素的抗体检测,常明显升高滴度可高达1:80~1:160。

(3)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食入可疑污染食品后,于2~4小时内多数人发病,起病急骤,剧烈痉挛性腹痛,呕吐较腹泻多,畏寒但发热较轻,恢复快。可呕吐数次或10余次,有些病员可吐出胆汁、血丝;腹泻一般2~4次,多为稀便、水样便或粘液便,重者可出现肌肉痉挛、虚脱、血压下降、意识不清等症状。一般症状重而恢复快。病人呕吐物及可疑食物中,分离出能产毒的葡萄球菌,即可确诊。

(4)条件致病菌食物中毒

食入被污染食物史,急性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共食者在24小时内陆续发病,呈胃肠炎症状。从病人粪便及可疑的食物中,可分离同型病原菌。

四、什么是神经型食物中毒?

神经型食物中毒是食入含有肉毒杆菌外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又称肉毒中毒。肉毒梭菌系革兰氏阳性厌氧菌。该菌及其芽孢广泛存在于土壤及淤泥中,在人、畜粪便中可带有该菌及其芽孢。常见肉毒梭菌中毒主要由A、B和E型引起。

肉毒中毒有3种:

肉毒杆菌外毒素进入消化道后,经吸收而入血流,毒素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颅脑神经核,肌肉神经连接处及植物神经末梢。其作用原理为抑制神经传导递质—乙酰胆碱的释放,使肌肉收缩运动障碍,发生软瘫。

五、神经型食物中毒有那些特点?

1.发病前有进食罐头等可疑食物史,临床上大多在1~4天发病,同食者先后发病。发病初期先出现恶心、头晕、全身乏力等。

2.发病突然,有特殊的神经麻痹症状,主要表现是眼部症状。可出现视神经、眼部运动神经障碍。肌肉运动神经麻痹,可出现颈无力、头下垂、肢体软瘫;分泌功能障碍,泪腺、汗腺及唾液腺分泌明显减少。病情发展到后期,可因呼吸肌麻痹并发呼吸衰竭死亡。

3.取可疑食物及粪便进行厌氧菌培养,可获肉毒杆菌。

4.早期血清作间接血凝试验,或取可疑食物浸出物进行动物试验、检测肉毒杆菌外毒素。

5. 需和河豚鱼或毒蕈所致食物中毒相鉴别,后者有进食河豚鱼或毒蕈病史,这两种生物性食物中毒亦可产生神经麻痹症状,但河豚鱼中毒者轻型有指端麻木,重者则为四肢瘫痪;肉毒中毒出现肢体瘫痪则少见。

六、食物中毒相类似的疾病有哪些?

七、中毒后如何自救?

首先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同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呼救。在急救车到来之前,可以采取以下自救措施:

1. 催吐与导泻

对中毒不久而无明显呕吐者,可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其舌根部的方法催吐,或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并反复自行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经大量温水催吐后,呕吐物已为较澄清液体时,可适量饮用牛奶以保护胃黏膜。如在呕吐物中发现血性液体,则提示可能出现了消化道或咽部出血,应暂时停止催吐。

如果病人吃下中毒食物的时间较长,而且精神较好,可采用服用泻药的方式,促使有毒食物排出体外。上述两种方法,对老人、儿童和体弱多病者,均不建议使用。

2. 保留食物样本和呕吐排泄物

由于确定中毒物质对治疗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在发生食物中毒后,要保留导致中毒的食物样本,以提供给医院进行检测。还要保留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以方便医生确诊和救治。二者同等重要。

八、中毒后如何急救?

1.胃肠型食物中毒 病人需卧床休息,饮食以半流质为主,恢复后逐渐改为普食。高热、呕吐、腹痛或腹泻频繁时,均应给以适当的对症处理,以减轻病人的痛苦。脱水酸中毒时,应给以补液纠正。一般采用口服补液盐水(ORS)治疗。对重症病例,应静脉补液,酸中毒时给以碱性溶液。一般轻症可不用抗菌药物,重症,持续发热,或腹泻甚频或有脓血便者,可选择抗菌药物。疗程一般3~5日。病原体明确者,依据细菌对药物敏感度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

2.神经型食物中毒

(1)早期发現本病可用2%碳酸氢钠或1:4000高锰酸钾洗胃,因肉毒杆菌外毒素在碱性溶液中易破坏;在氧化剂作用下抵抗力减弱。洗胃后注入50%硫酸镁或33%硫酸钠导泻。

(2)抗毒素治疗,用多价抗毒素血清(A、B和E型)对本病有效,但必须早期应用,剂量5~10万U,静脉和肌肉各半注射,必要时6小时后可重复1次。注射抗毒血清须作皮肤过敏试验,阳性者用脱敏法注射。测出肉毒杆菌外毒素型别时,则用同型抗毒素血清。

(3)对症治疗,吞咽困难时,给以鼻饲法或静脉注射给液以补充液体和能量。呼吸困难时给以吸氧,必要行气管切开,用人工呼吸器,维持呼吸。有肺部感染时选用适当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九、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加强饮食卫生宣传教育,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把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知识教给广大群众,自觉做到不食病死的牲畜或家禽,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

1.控制细菌生长繁殖和产生毒素

熟食品在冷藏期间,做到避光、断氧及不再受污染,冷藏效果最好。一般冷藏温度<10℃。另外,如果无冷藏设备,可采用盐腌的办法,加8%—10%食盐腌一下,摊放在阴凉通风处也可控制细菌繁殖。加工后的熟肉制品要尽快降温,放阴凉通风处。

2.尽量不要在路边小摊购买肉制品

由于肉类营养多,不仅人们爱吃,细菌也易在其中繁殖。路边小摊卫生条件差,肉制品沾染细菌的机会更大,而且散装肉制品大多没有冷藏设备,保质保鲜时间短,质量根本无法保证。

3. 制作冷拼菜需注意消毒

冷拼菜即俗称的凉拌菜,而刀、板切割,蔬菜在制作前必须专门消毒,储藏时必须用专门的冷藏设备。因为凉菜的特性与热菜根本不同,混在一起容易变质,而凉菜一般不为人所特别在意,消毒不彻底是常有的事,这就为中毒埋下祸根。

4. 热菜一定要煮熟蒸透

饭菜在被煮熟蒸透后才能杀灭病菌及去除原有的农药、添加剂等有害含量,才能真正成为可入人口的食物。

5.切忌过度食用冷饮或者热食后立即冷食

有些人在激烈运动后,毫无顾忌地畅饮冷藏汽水,还有人喜爱吃大量的雪糕、冰激凌,也有人习惯在吃饭后马上接着吃西瓜等降温冷食,这些行为都极有可能因冷热不均刺激肠胃,进而引发拉肚子、胃痛等症状。

6. 注意罐头和腌制食品的食用

严格执行食品管理制度,对罐头食品,火腿,腌制食品的装置与保存必须按规定执行;罐头食品的顶部如有膨出现象或其色、香、味有改变以及盛器内有气体逸出时,禁止出售和食用;生活中必须经常食用罐头食品者,用肉毒杆菌类毒素预防注射,每次1ml,皮下注射,共注射3次。如同食者已有本病发生,应立即注射多价抗毒血清。

猜你喜欢
肉毒冷藏细菌性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基于羊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分析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方法
食物冷藏不要超过多少天
哪些应该放冷藏?哪些应该放冷冻?哪些不用放冰箱?
A型肉毒毒素联合透明质酸注射治疗面下1/3皮肤衰老
冷藏保温车发展潜力被激发
再谈冷藏保温车:市场已升温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
A型肉毒毒素联合眼袋整形术治疗眼周皮肤松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