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健顺
用中华文化精神做教育,不仅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所在,而且也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可行性方案所在。我认为,应该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抓住中华文化精神;二是要尊重中华文化固有结构;三是要以体验为主;四要与现代教育体系形成良好沟通。
近年来,社会各界都在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体验中心粹空间在传统文化的体验教育上就形成了较为体系化、生动化的教育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积累了不少好经验,可供大家比对参考。
用中華文化精神做教育,具体如何围绕上述四点开展工作呢?
抓住中华文化精神,在学习之初就把中华文化精神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大道的方向、追求的目标、判断的标准。粹空间在设计之初即以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统领所有工坊课程设计,从主题区的建构到具体的课程门类,无不体现传统文化精神之观照,尽力连接并诠释中国梦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尊重中华文化的固有结构,具体教育时按照蒙学、礼学、小学、经学、史学、子学、文学、艺学、应用学的大致顺序依次开展。比如没有小学基础,不学汉字,不会吟诵,就去读经,怕是难成。同样,不读经解经,就去学史,结果难免拿着中国历史的材料做西方文化精神的教育。
体验为主,点到为止。普及教育的特点就是这样,也只有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广阔开放的教育资源,才有可能未来有一小部分学生选择深入学习传统文化,成为专门人才。粹空间其初衷及特色便在于通过沉浸式、互动式、趣味性、系统性的短时课程,开展“生动可感知、有趣易操作”的传统文化体验。其包含国学书院与非遗传承两大主题区,涵盖礼乐文化、经典研习、文人雅艺、京剧、木艺、女红、中医、陶瓷等体验类别,注重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面向不同学段的孩子打造系统化、层次性的特色体验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为孩子们打开一扇又一扇走近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的兴趣之门。这些看似浅显的实践经历、看似短暂的环境交流,却在空间整体的氛围营造与课程体系下,最容易让孩子自我生发出别样的探究之心、灵感之花。
与现有教育体系形成良好沟通。现在的大中小学教育,基本上都是西方的学科式教育,忽略这个背景,关上门只讲中国古代文化,是没有说服力的。真正的中华文化,是可以直面西方现代文明的,是可以与当代主流文化对话的,是可以给人类拿出另外一份独特答卷的,是可以对当代中国人的人生和生活、生产、科学各个方面都做出有价值的指导的。中华文化有多大的力量,关键只在于我们自己的水平。
如果我们抓住了中华文化精神这个根,又与当代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那么传统文化教育的前景就会无比广阔和美好。
编辑 _ 汤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