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军
科学探究是小学生探索和了解自然,从而获得科学知识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在科学课堂上,教师利用各种设备工具,创设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能够引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提问,引发质疑,注重知行合一。美国最新的科学和工程教科书《科学的维度》特别强调要引导学生会提问,搞明白自己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著名的科学家牛顿指出,“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此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切性处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适合学生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探究机会,借助科学游戏、模型制作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质疑思考。
三年级学生在学习《怎样认识物体》一课中,教师对小学生自带设备下的科学观察进行了一些探索。首先引导学生结合课外观察植物,利用手机“形色”植物软件,拍照辨识校园各种植物一般特性,通过软件里“诗词赏花、趣说花草”等栏目欣赏植物指名诵读最喜欢的赏花的诗词,在探究植物特点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潜移默化中渗透文化自信。
一、校园观察活动环节
学生自带手机设备,提前安装“形色”或“花伴侣”等辨认植物拍照识花的高效植物识别工具。教师要参与小组观察活动,适当启发指导,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各种植物的叶,利用自带设备了解各种植物特点。学生在校园观察各种植物,如月季、柳树、紫苏李、雪松等校园植物,并收集落叶落花。对不太了解的植物利用手机拍照,阅读相关植物的特征习性,并即时在班级QQ群分享。回到实验室后,教师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各种质疑。
提问环节1:
课前同学们分别从校园等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种不同的树叶,请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收集树叶的?
当有学生岔开研究目标,指出潘南路正在修路,植物毁坏很多,有很多尘土时,教师适时提出引领性问题,让学生自己的思维回归研究主题。教师问:树木草坪破坏后尘土飞扬,你认为植物对环境起什么作用?在师生交流质疑中,启发学生得出“植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们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不能随便采摘树叶、践踏草坪”,从而渗透环保教育。
提问环节2:
为了进一步明确观察目标,指示学生把树叶放在桌子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并预设问题:你们捡了多少片落叶?可以分成几种树叶?引导学生观察收集到的各种树叶特点,找出它们的相同点。针对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利用实物投影播放各小组捡拾的树叶,展开讨论交流,各个小组适时汇报植物叶的形状、大小、气味、颜色等特点,总结各种树叶的相同点,出示课本的结论。
二、引发的学生质疑
学生先观察课件出示几种不同的植物,师问:“你们观察各种植物,树叶和小草的叶子,你还有什么不同的发现吗?请起立回答。”许多学生的眼球在转动,大脑在思考。一位平时比较大胆的学生站起来指出,“我有不同看法,从刚才大屏幕看到的几种植物,它们的叶不都是绿色的。新摘的树叶是绿色的,落地的枯树叶是土黄色的。”
教师的追问大有学问,目的是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故此师追问:“这位同學观察得非常仔细,大家要学他那样仔细观察,同学们还有什么其他发现?”
“我刚才在操场北侧观察到校园里有两棵紫叶李,树叶也不是绿色的。”
教师启发提问:“老师也有这样的发现。哪一位同学还有新的发现?请举手。”
“我家花盆里的紫竹的叶子是紫色的。”学生们兴趣浓厚,积极参与,场面非常火爆热闹。
教师利用课件多媒体出示学校紫叶李的照片,开学第一课用紫甘蓝配置神奇魔水的照片,家庭炒菜——鸡蛋炒韭黄的图片。请学生观察三种植物叶的颜色。
教师及时做出引导:“可是课本上说植物的叶子‘都是绿色的啊?哪位同学有什么要补充的吗?请举手。”教师来了一个反问。
这时,一个上课比较“调皮”的男生站了起来,“课本中的说法不对。你在科学课上不是说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名言,要求我们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吗?”这个时候,学生已经开始走上质疑的道路了。
教师适时肯定并诱导启迪学生思考,“好,同学们敢于质疑,就是坚持真理,值得肯定”。教师实时渗透中国诗词知识,“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士也有一个极美的、诗情画意的科学发现,同学们想知道吗?”
利用课件欣赏唐朝诗人杜牧的《山行》,展示“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叶美景和音乐,让学生一起诵读《山行》,帮助学生欣赏中国古诗的美好意境,更深刻地进行科学思考,切实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师说:“看了古人的那么细心观察并赋予诗情画意,我们应怎样用科学思维,修正课本的结论呢?”最后师生得出更科学严谨的结论,修正教材了的说法:大部分植物活的叶子都是绿色的。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发现植物的叶的不同,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各自观察不同植物的叶的发现,得出了许多有益的结论,如不同季节同种植物的叶颜色不同;还有学生指出,韭黄和蒜黄的叶是黄色的,并且猜测可能和不见阳光有关等等。
最后课件动态出示精美的树叶画图片,指导学生课后继续探究,利用各种形状树叶制作树叶画作品,拓展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故事的启迪
提问是走向创新的起点,猜想能明确研究的方向。科学教学要从中小学生身心特点和思想实际出发,注重教材进行适切性处理、科学探究的循序渐进、德育的潜移默化,积极开展学生喜欢的入脑入心的科学与德育相融合的实践活动。小学生对周围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表现在科学课堂上,就是提问和质疑。有价值的提问和质疑,能引发学生进行更深入思考,促进学生更主动探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在科学课堂上,灵活利用学生自带设备,帮助学生自主探究,有助于创设科学问题情境,更好地引发学生质疑思考、总结反思,使学生逐步学会科学探究,能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成为一个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
【作者单位:淄博市张店区潘南小学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