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钧:走尽天涯,洗尽铅华;拣尽寒枝,歌尽桃花

2019-06-24 06:22吴蔚然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9年13期
关键词:王鼎钧

吴蔚然

王鼎钧,当代著名文学大师,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兰陵人,一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1949年去台湾,1978年后移居美国纽约。1950年,他进入(台湾)中国广播公司做编审组长、节目制作组长、专门委员,先后担任过《扫荡报》、《公论报》、《中国时报》的主编,阅尽台湾文化界各色人物的苦辛与沉浮。代表作品有《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一方阳光》《书滋味》等。

王鼎钧先生的文章,淡雅朴实,在朴实中传递着最能打动人心的人性美。正如先生自己所说:“我写文章尽心、尽力、尽兴、尽意,我追求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尽己之性。走尽天涯,洗尽铅华;拣尽寒枝,歌尽桃花。”

那 树

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当那路还只是一条泥泞的小径时,它就立在那里;当路上驶过第一辆汽车之前,它就立在那里;当这一带只有稀稀落落几处老式平房时,它就立在那里。

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认识那棵树的人都说,有一年,台风连吹两天两夜,附近的树全被吹断,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那棵树屹立不动,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这真令人难以置信,据说,当这一带还没有建造新公寓之前,陆上台风紧急警报声中,总有人到树干上漩涡形的洞里插一炷香呢!

那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霉黑潮湿的皮层上,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像生铁铸就的模样……

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外幼儿园里的孩子也在唱歌。

于是情侣止步,夜晚,树下有更黑的黑暗,于是那树,那沉默的树,暗中伸展它的根,加大它所能荫庇的土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

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得更快,柏油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

出租车像饥蝗拥来。“为什么这儿有一棵树呢?”一个司机喃喃。“而且是这么老这么大的树。”乘客也喃喃。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公共汽车站搬了,搬进候车亭。水果摊搬了,搬到行人能悠闲地停住的地方。幼儿园也要搬,看何处能属于孩子。只有那树屹立不动,连一片叶也不落下。

……

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以六十英里的速度,对准树干撞去。于是人死。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这次屠杀安排在深夜进行,为了不影响马路上的交通。夜很静,像树的祖先时代,星临万户,天象庄严,可是树没有说什么,上帝也没有。一切预定,一切先有默契,不再多言。与树为邻的老太太偏说她听见老树叹气,一声又一声,像严重的气喘病。伐树的工人什么也没听见,树缓缓倾斜时,他们只发现一件事:原来藏在叶底下的那盏路灯格外明亮,马路豁然开旷,像拓宽了几尺。

……绿世界的残存者已不复存,它果然绿着生、绿着死。缓缓的,路面上染上旭辉;缓缓的,清道妇一路挥帚出现。她们戴着斗笠,包着手臂,是树的亲戚。扫到树根,她们围年轮站定,看着那一圈又一圈的风雨图,估计根有多大,能分裂多少斤木柴。一个说,昨天早晨,她扫过这条街,树仍在,住在树干里的蚂蚁大搬家,由树根到马路对面流成一条细细的黑河。她用作证的语气说,她从没见过那么多蚂蚁,那一定是一个蚂蚁国。她甚至说,有几个蚂蚁像苍蝇一般大。她一面说,一面用扫帚画出大移民的路线,汽车轮胎几次将队伍切成数段,但秩序豪不紊乱。对着几个睁大眼睛了的同伴,她表现出乡村女子特有的丰富见闻。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告诉体内的寄居者。于是弱小而坚韧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它们远征而来。每一个黑斗士离巢时先在树干上绕行一匝,表示了依依不舍。这是那个乡下来的清道妇说的。这就是落幕了,它们来参加了树的葬礼。

两星期后,根被挖走了。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段所有的静脉动脉。时间仍是在夜间,这一夜无星无月,黑得像一块仙草冰,他们带利斧和美制的十字镐来,带工作灯来,人造的强光把举镐挥斧的影子投射在路面上,在公寓二楼的窗帘上,跳跃奔腾如巨无霸。汗水超过了预算数,有人怀疑已死为朽之木还能顽抗。在陷阱未填平之前,车辆改道,几个以违规为乐的摩托车骑士跌进去,抬进医院。不过这一切都过去了,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

(选自《情人眼》,有删减)

赏析

什么是悲剧?悲剧就是将原本美好的事物,活生生地撕碎给人看。文中的那棵大树就是一场悲剧,作者的焦虑和不安伴随着树被砍伐得以表现出来,作者呼吁我们,要爱护环境,人类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来作为代价;同时大树也象征了我们身边所有陪伴我们成长的美好事物,作者也呼吁我们要珍惜这些美好的事物。全文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议论较少,用托物寓意的手法来刻画树的形象,淡雅朴实,在朴实中打动人心,发人深思。

中国在我墙上

你用了三页信纸谈祖国山川,我花了一个上午的功夫读中国全图。中国在我眼底;中国在我墙上。山东仍然像骆驼头,湖北仍然像青蛙,甘肃仍然像哑铃,海南岛仍然像鸟蛋。外蒙古这沉沉下垂的庞然大胃,把内蒙这条横结肠压弯了,把宁夏挤成一个梨核。经过鲸吞以后,中国早已不像秋海棠的叶子。第一个拿秋海棠的叶子作比喻的人是谁?他是不是贫血、胃酸过多而且严重失眠?他使用的意象为什么这样纤弱?我从小就觉得这个比喻不吉利。我太迷信了吗?

我花了整整一个上午。正看反看,横看竖看,看疆界道路山脉河流,看五千年,看十亿人。中国,蚌壳一样的中国,汉瓦一样的中国,电子线路板一样的中国。中国人供人玩赏,供人考证,供人通上电流任他颤抖叫喊。中国啊,你这起皱的老脸,流泪的苦脸,销镪水蚀过、纹身术污染过的臉啊,谁够资格来替你看相,看你的天庭、印堂、沟洫、法令纹,为你断未来一个世纪的休咎?咳,我实在有些迷信。

地图是一种缩地术,也是一种障眼法。城市怎能是一个黑点,河流怎能是一根发丝,湖泊怎会是淡淡的蛀痕,山岳怎会是深色的水渍。太多的遮掩,太多的欺瞒。地图使人骄傲,自以为与地球对等,于是膨胀自己,放大土地,把山垫高,把海挖深,俨然按图施工的盘古。每一个黑点都放大,放大,放大到透明无色,天朗气清,露出里巷门牌,让寻人者一瞥看清。出了门才知道自己渺小,过一条马路都心惊肉跳。这个上午我沉默,中国也沉默,我忙碌,中国稳坐不动,任我神游,等我精疲力竭。

现在,在我眼前,中国是一幅画。我在寻思我怎么从画中掉出来。一千年前有个预言家说,地是方的,你只要一直走,一直走,就会掉下去。哥伦布不能证实的,由我应验了……

……你很难领会我的意思。我们都是人海的潜泳者,隔了一大段时间才冒出水面,谁也不知道对方在水底干些什么。在人们的猜疑编造声中,我们都想凭一张药方治对方的百病。我怎能为了到峨眉山上看猴子而回去。泰山日出怎能治疗怀乡。假洋鬼子只称道长城和故宫,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他的梦里到底有些什么?还剩下几件?中国,伟大的中国,黄河九次改道的中国,包容世界第二大沙漠的中国,却不肯给我母亲一抷土。我不能以故乡为墓,我没有那么大;我也不能说坟墓是一种奢侈品,我没有那么小。我哪有心情去看十三陵……

(选自《王鼎钧自选集》,有删减)

赏析

本文通过写观看中国地图这件事,进而抒发了海外游子对祖国母亲的无限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出了一代非正常离开祖国大陆人士对祖国的复杂情感。中国是在我的墙上,但却回不去,“能包容世界第二大沙漠的中国,却给不了我母亲一抷土”,游子们心中的酸楚又有谁能懂呢?文畅情达,感情诚挚。

猜你喜欢
王鼎钧
等待
在岛屿写童年
人才
大 志
邪正
等春天
客观艺术与浪漫艺术
欲生存,先了解
王鼎钧散文的原生态质地及其写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