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研究

2019-06-24 03:08王思敏
法制与社会 2019年16期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建设

摘 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是凝结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实现中国梦的主要精神力量,是推动处于新时代条件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同时也是中国在新的历史起点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具体体现。从发展的本质看,是建设中国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时代发展所需的趨势,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快速发展,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建设

作者简介:王思敏,西安石油大学。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6.10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上是由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和发展前人的思想而建立起来的学说,再由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的实际发展情况相结合,然后在实践中不断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进而形成的一门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思想理论,也是作为无产阶级所运用的争取自身合法权益的思想武器。自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后,逐渐被一些知识分子所认识了解和接受,对中国的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随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发展情况不断紧密结合,进而马克思主义被更多的人所知晓。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它能够与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关于理论的论述,是为了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将中国的具体国情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解决中国发展面对的各种问题的理论体系,同时也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中国的不断向前发展需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任务的推进就是将“时代性”作为马克思发展的基本内涵。对于一个新的概念内涵,我们首先应该对其概念内涵进行鉴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内涵体现在二个方面,一方面在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时代性,另一方面在于过程中的创新性。简单来讲,可以理解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其具有了时代性和创新性。

(一)时代性

马克思主义时代性的本质内涵,是一个时代发展的基本特征,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独立于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什么主义,而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发展情况而发展出来的理论体系,它与马克思主义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具有了时代性这一特点,掌握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正确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内涵,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要求马克思主义要面对中国当今现实,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方法来分析、解决当代中国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然后从政治层面或者意识形态上给出科学的解释,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能够在社会主义国家发展过程中,解决国家存在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使用面比较宽广,不同国家基本国情不同,使用的领域也不尽相同,怎样让马克思主义更好的服务它所需,这就需要与国家的基本国情相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个别问题做的不合适这种情况是无法避免的,是受社会条件所限制。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不同的时代赋予它不同的发展内涵,任何理论体系的产生都与时代性紧密相联系,这是对理论体系的时代性的一种揭示。我们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就必须与它的时代性相结合,要懂得灵活运用,而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不然就容易失去它的核心部分。理论要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出正确的理论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只用于特定一个阶段的理论,而是随着中国的发展,其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而时代性这一特点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更新有利于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向前发展。

(二)创新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马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性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结合。同时,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我国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中,是马克思主义创新性特点的重要体现。首先,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发展内容来看,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发生变化,形成了具有时代化所需的中国特色理论体系。其次,用一种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比如在语言的表达方式上就采用了通俗易懂的方式。最后,从马克思主义本质发展属性来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它是一种“动”与“静”的结合,具有时代的创新内涵。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性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其发展过程中有过两次飞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共产党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的探寻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在总结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中带领全国人民取得战争的胜利,成立新中国,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为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在研究和借鉴国内外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是毛泽东同志在1938年首次提出来的。毛泽东同志在考察了中国的具体国情,以及总结了中国革命过程中的积极和消极的实践经验之后,不断地探索适合中国发展的中国化道路。1956-1966年是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相对缓慢,究其原因是党内出现了一些错误思想。1966-1976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因文化大革命而产生了影响,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党的各种工作也在徘徊中前进。但在这特殊的历史时期,仍然具有代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定力量,例如,周恩来与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及政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正确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对于正确的理论经验我们应该坚持,对于错误的理论带来的经验教训我们要学会避免再犯,两者都要学习,因为这都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快速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对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通过总结历史经验认为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念必须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在总结改革开放带来的经验和如何应对国外带来的际遇和严峻挑战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发展的不同阶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分别回答了不同的问题,不断的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前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作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指南。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发展,是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新成果,进一步推进社会事业前进。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对当代启示

(一)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工作开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是无产阶级历史经验和智慧结晶,在不同阶段所取得的成就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主要核心在于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特色道路的决定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發展经验告诉我们,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工作开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发展过程中少走弯路的重要一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历代领导人贯彻落实基层党组织工作开展,是深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基本要求。目前,中国共产党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提高和完善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水平,是基层党组织工作有待于解决的重要问题。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把不断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突破口,在基层开展“三会一课”的活动,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

(二)进一步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在于它具有它的本质内涵与科学性。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理论指南,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基本法宝。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成果,紧密结合国家基本国情,找到了适合自己国家发展的道路。理论的创新是党的事业发展基本保障,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带来新的理论成果。要正确的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道路,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响应人民的号召,倾听人民的意愿,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中国的发展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来寻求带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时代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要继承马克思主义发展新成果,不断完善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更进一步完善创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成果。国家经过长期探索,寻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探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新的理论成果。

(三)有利于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与信念

党员干部素质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解程度。面对当前的国情,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科学地提出适合不同时期的基本理论来指导中国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部分地区忽视了对党员干部理论知识学习,导致一些党员干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迷失了方向,而且理想信念不坚定,更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贪污腐败的现象。没有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想。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热播以来,人民群众对腐败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彰显了党对自身建设与反腐倡廉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发展变化,要求党员干部坚定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坚定党员干部应具有素养与品质,让党员干部紧密联系实际,用发展眼光坚定自己信念,才能更好的理解当代社会发展所需,为建设中国特色发展道路不断奉献。

参考文献:

[1]张梦涛.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2.

[2]钱亚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经验启示——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及经验研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3(3):29-32.

[3]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

[4]肖芳. 推进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

[5]李抒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不动摇——党的十八大报告学习体会之二[J].时代主人,2013(5):26-29.

[6]罗泽荣,龙佳解.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8(3):23-26.

[7]秦文学.改革开放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沧桑,2008(5):79-80.

[8]肖丽,陈洁标.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信息化网络化的实践与探索[J].改革与开放,2017(15):150-151.

[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5:153.

猜你喜欢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建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