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的协调度计算

2019-06-24 05:14刘云忠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资源环境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刘云忠

摘 要:以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变异系数模型,对西部地区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度进行计算,根据判别标准,划分协调类型。从协调发展水平可以看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协调发展水平指数大体上都是呈上升趋势的(尽管每年的上升幅度各不相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正在朝着更加协调的方向前行。

关键词: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西部地区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09-0055-03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系统的协调度,所以将数据收集方向分为两个大的方面: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进而选取与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联系密切的指标,资源环境指标体系选择了12个指标,经济社会指标体系选择了12个指标。结合西部地区独特的区域背景,查询相关资料,最终确定资源环境系统指标由资源供给、环境污染、环境治理3个方面12个指标构成;经济社会系统指标由经济运行总情、产业结构、居民收入消费、社会发展4个方面 12个指标构成。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原始数据处理,可以得到影响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各指标的累计贡献表。影响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24个指标,得到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59.833%、18.197%、8.749%,累計贡献率为86.779%,而86.779%>85%,则说明这3个主成分基本包含了原始数据中的大部分信息,所以可以用这3个主成分来反映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现状。从成分矩阵中,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民人均纯收入、社会从业人数、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人均GDP、土地面积、森林覆盖率、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从业人数的变量绝对值系数比较大。因此可以发现,第一主成分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第二主成分中,第三产业从业人数、降水量、人均日生活用水量、人均耕地面积、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的变量绝对值系数比较大,因此可以发现第二主成分是反映资源环境状况的。第三主成分中第二、三产业占GDP比重的变量绝对值系数相对比较大,因此可以发现第三主成分大体上是反映产业结构的。

一、协调度的计算

表1为K=2时,西部地区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系统协调度。

为方便对协调度C变化趋势的了解,将数据做成折线图(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就整体而言,只有2005年的协调度相对较低,只有0.7左右,而在2006—2015年协调度都是相对较高的,基本上都在0.9以上。也就是说,在2005—2006年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显著增强,并且在环境保护方面有了显著成绩。就部分而言,将整个折线图分为三个部分:2005—2009年、2009—2013年、2013—2015年。其中,2005—2009年协调度呈较大幅上升状态;2009—2013年协调度折线则基本上呈直线,只有中间一小段有很小的波动;2013—2015年协调度又呈小幅下降状态。综上,说明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耐心不够,环境保护需要长时间的坚持,而不只是一时兴起。

二、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

上面计算出的协调度C仅能反映两个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但却不能显示整个系统究竟是什么样的发展水平。因此,为了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本文对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D进行了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α、β均为待定系数,本文研究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因此认为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处于同等地位,故给待定系数都取0.5(即α=β=0.5),因此运算时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公式为T=0.5(E+G)。需要注意的是尽量要使T的值在[0,1]内,才能使得最终的D值在[0,1]内,以便能够很好地衡量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协调发展水平。D值和C值的判断标准类似,当D值越来越接近1时,表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就越好;反之,当D值越来越接近0时,表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协调发展水平越来越不好。

表2为α=β=0.5时,计算出的T值。表3为计算出的D值。

从下页图2中可以看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协调发展水平指数在2005—2015年里的每一年大体上都是呈现上升趋势的(尽管每年的上升幅度各不相同),除了2011—2012年是下降的。为了观察得更清晰,特意在图2中做出了一条线性的趋势线,可以看出趋势线的上升趋势是很明显的。这就可以说明,在这十一年间,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是在朝着更加协调的方向前行。

三、协调发展水平划分

表4为根据D值划分的协调等级类型。表5是通过比较E和G的大小,划分的滞后类型。表6是根据表4和表5划分的综合类型。本文图3为根据表6数据画出的折线图。

参考文献:

[1]  杨世琦,王国升,高旺盛.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评价研究——以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4):299-301.

[2]  许振宇,贺健林,刘望保.湖南省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能力测评——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和生态协调度的实证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6).

[3]  张坤,任勇.欠发达地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资源环境西部地区协调发展
西部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资源配置的思考
以法治提高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实效
影响西部地区承接转移产业的原因分析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
绿色会计若干问题的原因及探析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社会工作视角下贵州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养老模式的探究
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