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琦峰,王海波,黄文亮,刘晓梅,杨勇政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a.CT室; b.MRI室,河南 漯河 462000)
腕关节又被称为桡腕关节,为机体骨骼结构、活动最为复杂、频繁的关节之一。腕关节主要是由8块腕骨、尺桡骨远端及1~5掌骨近端组成[1]。由于腕关节组织结构较为复杂,形态多样,加之关节众多,常规采用X线平片检查,多存在失真及重叠现象,应用价值不高[2-3]:因此,选择何种方案快速、准确诊断腕关节损伤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见仍为临床学者重点关注课题。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MRI、多层螺旋CT逐渐应用于腕关节损伤诊断中,且均可取得一定效果[4]。有研究[5]显示,MRI结合多层螺旋CT诊断腕关节损伤,诊断准确率高达95.00%,明显高于MRI、多层螺旋CT的72.50%、70.00%(P<0.05)。本研究选取78例腕关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MRI联合多层螺旋CT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腕关节损伤患者78例,男44例,女34例,年龄17~52(38.95±5.32)岁。损伤部位为左侧35例,右侧43例;腕关节剧烈疼痛78例,功能障碍32例,肿胀出血54例。
对78例患者均行MRI及多层螺旋CT检查。
MRI检查:采用荷兰飞利浦公司提供超导型MRI机及腕关节相控线圈,扫描参数:层厚5 mm,间距0.1 mm。扫描方式依据剖面选择,矢状面选择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I参数TR/TE设置为2000/80 ms;冠状面选择脂肪抑制技术序列,参数TR/TE设置为2200/28 ms;冠状面及矢状面均选择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1WI参数TR/TE设置为500/30 ms。
多层螺旋CT检查: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16层螺旋CT扫描机,扫描参数:电压120 kV,电流200 mA,扫描时间0.5 s,原始层厚5 mm,重建层厚1 mm,间隔0.2~0.5 mm。将扫描所得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图像处理,图像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容积显示、表面成像显示、多平面重组和曲面重组等,让图像的显示达到最满意效果后保存图像。
所得图像由3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阅片,意见出现分歧时,通过讨论得出统一结果。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腕关节损伤检出率:MRI检查为70.51%(55/78),多层螺旋CT检查为67.95%(53/78),MRI联合多层螺旋CT检查为93.59%(73/78)。MRI检查腕关节损伤检出率与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联合多层螺旋CT检查腕关节损伤检出率高于MRI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RI联合多层螺旋CT检查骨折、关节脱位检出率均高于MRI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检查骨折、关节脱位检出率均高于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检查方法的骨折、关节脱位检出率比较
*P<0.05与MRI、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P<0.05与MRI检查比较。
MRI联合多层螺旋CT检查移位碎骨折片、隐匿性骨折检出率均高于MRI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检查移位碎骨折片检出率高于MRI检查,隐匿性骨折检出率低于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检查方法的移位碎骨折片、隐匿性骨折检出率比较
*P<0.05与MRI、多层螺旋CT检查比较,#P<0.05与MRI检查比较。
关节脱位、移位碎骨折片、隐匿性骨折的MRI表现见封四图1—3。
患者男,36岁,舟月关节间隙增宽,舟月韧带损伤,月骨脱位。图1 关节脱位的MRI表现
患者男,24岁,腕关节内侧见骨折碎片。图2 移位碎骨折片的MRI表现
患者女,42岁,腕部CT未见异常,舟骨MRI检查见线状长T1、长T2信号,舟骨隐匿性骨折。图3 隐匿性骨折的MRI表现
腕关节为机体多项精密运动掌控者,主要作用为前臂旋转、屈腕及腕背伸等,当外力突然撞击或过大时,腕关节骨与骨间会出现结构变化,特别是腕管及关节部位易受损,导致腕关节无法自由运动[6]。腕关节多由旋转分力、背伸方向力及尺偏方向力协调、合作,若腕关节出现损伤,多为混合型腕骨骨折,部分伴有移位碎骨折片、关节脱位及隐匿性骨折等临床症状,若未得到及时有效诊断、治疗,易遗留不同程度后遗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7]:因此,及时、准确诊治腕关节损伤尤为重要。
目前,影像学检查为临床诊断腕关节损伤主要手段,以往X线片检查关节脱位及骨折具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腕关节损伤患者肢体活动障碍,正侧位摄片具有一定的难度[8]:因此,目前临床诊断腕关节损伤多以MRI、多层螺旋CT检查为主。本研究中,MRI联合多层螺旋CT检查腕关节损伤检出率高于MRI检查、多层螺旋CT检查(P<0.05),说明对腕关节损伤患者采用MRI联合多层螺旋CT检查,可有效提高腕关节损伤检出率。
MRI工作原理为根据机体各组织氢离子浓度差异产生不同成像,可有效检出骨挫伤、软骨损伤及隐匿性骨折,但由于MRI为二维图像,无法准确显现处移位碎骨折片图像,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多层螺旋CT检查则由曲面重组、容积显示、表面成像显示及多平面重组等技术着手,可清晰显示关节脱位及骨折的情况,同时还可明确表现出移位碎骨折片图像,但其显示隐匿性骨折效果不佳:因此,二者联合检查,可取长补短,相互协调,避免漏诊,有效提高腕关节损伤检出率[8-9]。本研究中,多层螺旋CT检查骨折、关节脱位及移位碎骨折片检出率均高于MRI检查,隐匿性骨折检出率低于MRI检查(均P<0.05),而MRI联合多层螺旋CT检查骨折、关节脱位及移位碎骨折片、隐匿性骨折检出率均高于多层螺旋CT、MRI检查(均P<0.05),说明可有效弥补二者在隐匿性骨折、移位碎骨折片检查方面不足,提高关节脱位、骨折及移位碎骨折片、隐匿性骨折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