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独运 小道大成
——建筑模型语言培养记

2019-06-24 06:27:00郎维宏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9年6期
关键词:贵州大学体量建筑学

郎维宏

(贵州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贵阳 550025)

一、建筑模型与模型课程

建筑是空间的艺术,是人和人围绕着空间展开的一场对话。在方案设计构思时,相比图纸,建筑模型是更直观的语言。因此,建筑模型课既是建筑设计专业的基础课,同时模型制作还始终穿插在建筑学五年的设计课程当中,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在贵州大学建筑学专业的一间间模型教室里,活跃着喜欢感性创造、善于使用工具的同学们的身影。他们在灵感的引导下,一步一步把自己超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建筑模型展现出来,将图纸由二度空间作品转化为三度空间艺术。

二、建筑模型课程的定位

空间,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建筑设计中表述的空间可以理解为实体形态与实体形态之间或被实体形态所包围的间隙,是运动的存在和表现。空间的大小和容量根据人们所需来确定,而其具体形态则由构成它的各个面所决定。

对处于专业学习阶段的同学们而言,设计构成思维的训练培养在于大量对物象内在结构和关系的分析和思考,不仅仅停留于对物象表面的专注。所以,建筑模型训练不仅仅是实体建筑物再现的过程,更是强调设计思维的推导和展开的过程。

三、建筑模型课程的设立与实践

基于上述定位思考,贵州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结合建筑学一至五年级学生所学专业深度和专业特点,设置了形式各异的建筑模型训练环节,将其与专业设计课程的学习统一步调、协调进行,使建筑模型成为研究建筑空间的有效有力手段。

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习阶段,建筑模型课程侧重点有所不同。

(一)低年级构成设计课是模型课的基础

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具有建筑特色的立体构成训练是建筑造型设计从入门到基础的途径。它从抽象形态入手,通过构造、解构、重构、组合等方式创造空间形态,培养同学们对形体的理解力和创造力,为中年级的专业设计做好铺设。教师根据对建筑的不同定义要求学生展开一组立体构成作品,并在训练推进的过程中重视建筑理论的输入,搭建空间思考的桥梁。

立体构成体量小巧、材料多变、构思简洁、制作方便,适合低年级同学独立完成,如图1为一年级的构成作业展示。同学们需要积累一定的透视、色彩、材料、结构的基础知识并学习运动思维扩展,了解“形式美法则”,逐步建立基本的“审美意识”和“评价方法”。

(二)中年级模型课重在延续、拓展与创新

对于二、三、四年级的同学们而言,已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素养,设计制作建筑模型更多反映出对建筑空间的思考和探索。在这个阶段,主要强调三个方面的训练。

1.大师名作的研究

对大师名作的研究是学习不同建筑类型的基本途径,用模型表现作品的体量、空间关系和光影,比单纯的分析图片或工程图使同学们受益更多,对学习有直接帮助。大家严格按照比例和限定材料,用CAD绘出平面图、立面图,用SKETCHUP建立空间感知;再把各图纸打印出来并覆盖到相应材料上裁切以减小误差,粘贴打磨,就能制作出精细美观的模型。

图1 立体构成作业

图2 唐大明宫含元殿

图3 方案设计作业

图4 建造节作品

图5 某地块文化产业区方案设计

这一环节的模型搭建不仅要把大师经典名作再现出来,还要展现复杂的建筑结构、细部处理、环境特征等,要求同学们有专业的读图、识图能力和模型制作技巧,也需要对大师作品具有深度理解。所以,名作再现既是一次对前期专业知识的梳理总结,也是对后期相关建筑设计思路的开拓。其优势为对理解经典建筑的方案非常直观、一目了然。如图2为三年级作品《唐大明宫含元殿》的模型复原作业。

2.专业设计课程作业的推敲和展现

对不同年级阶段的建筑学教学而言,由于专业课程设置由浅入深,会涉及到十多种不同类型的建筑设计课题,因此模型也会有规模体量、结构技术的难易变化,这一阶段的模型随课题展开,并独立完成。

设计课作业模型一般有两种,初步模型和展示模型。在方案构思过程中,制作简单的以体量变化为主的初步模型有助于活跃设计思维、不断推敲完善设计内容,材料选择卡纸、油泥等,手工制作、简单易行;在方案完成阶段,制作细节完整的展示模型有助于从多角度分析研究自己的作品,发现设计优势与不足,便于相互学习探讨、培养浓厚的设计兴趣,以KT板、ABS板、PVC板等材料和机器切割方式为主,要求准确精密。模型制作是专业设计课作业的一部分,在教学中不可或缺,是造型能力和空间构思能力的素质体现。如图3为四年级的建筑方案设计模型作业。

3.校园建造节活动推陈出新,是对建筑模型课程的大胆尝试

建造节模型按实际比例制作,不仅要考虑人在空间中的停留,还要容纳人在其中的各类活动,充分体现出空间与人的互动关系。和小型建筑模型不同,建造模型更强调构建技术的科学性、技术性,挖掘材料多种可塑性,这对同学们来说是一次积极的挑战,对建筑模型的创新研究也是大有裨益的。各校建筑学专业在校园内开展的建造活动正如火如荼,显示着勃勃生机,有力证明了建筑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体。如图4为贵州大学建筑学二年级的校园建造节设计作品,采用了多向复杂而矛盾的曲线形式。从评判结果来看,立意鲜明、构思巧妙、形态独特是评价的主要因素。

(三)高年级模型课是专业学习的总结与升华

对五年级毕业设计而言,用建筑模型体现设计作品是对在校期间专业学习的最终总结与升华。伦佐-皮亚诺曾说:“若不把手弄脏,就不配当个建筑师”。要培养学生适应现代设计的发展,教学要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实践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四年专业模型训练,毕业设计阶段的建筑模型体量大、形态组合复杂,与真实环境契合,具有一定设计构思难度,充分反映工艺和技术,对于功能复杂、艺术造型富于变化的现代建筑群,尤其适合用模型手段来进行设计和表现。

这个阶段的模型包括基地模、体量模型、建筑构想模型、结构模型和细部构造模型。基地模往往是透过对基地的探索完成设计前期的勘测反馈、基地分析、设计定位等,比例不同制作细节精度有较大差异。体量模型主要用于设计体量分析,是大型建筑群在总体规划设计定位的基础,结合功能要求展现相应的空间体块关系。建筑构想模型不同于低年级初步模型或概念模型,初步模型是因为设计无着力点,要通过物件的操作来寻找构思,而构想模型是在已有的基地模和体量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发展有尺度观念的模型来获取设计切入点。构想模型要由浅入深,随设计阶段逐步推进,后期要完善诸多细节。利用剖面探讨结构和构造的结构模型不仅要表现梁柱框架,更重要的是表达“空间感”和“结构美”。如果模型越做越大,还想表现一些细节,可以选择某一特殊空间构造或结构造型来制作大比例的细部构造模型,但制作中要强调设计感和创新性。

如图5为贵州大学建筑学五年级的毕业设计作品《某地块文化产业区方案设计》的构想模型,模型材质为轻质木板,由毕业设计小组共同完成。

四、建筑模型课程的优势

建筑模型课程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空间建构能力和艺术想象能力,加强了对材料和施工工艺的理解,还促使大家建立了耐心细致、团结互助的工作态度。

模型制作本身突破了其他课堂作业单一的表现形式,多样化的材料和不同的制作流程给大家带来新鲜感,同时,最终完成的模型作业作为艺术品还具备一定的审美特征,易使同学们获得满足感;因此,建筑设计课程中穿插模型设计环节大大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课堂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显著提高。纵观五年的建筑学专业学习,模型对培养学生设计能力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建筑学教学中的地位也不容置疑。

总之,建筑模型是一种三维空间艺术,要利用模型推动设计构思同时完美再现二维图纸上的建筑设计,过程是艰辛而漫长的,贵州大学建筑学专业的模型课程目前还在不断探索和发展过程中,相信只要努力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不断改进和完善,未来才会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
贵州大学体量建筑学
贵州大学 喀斯特区耕地地力提升与培育团队 王小利 课题组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
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浅析
林木病理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贵州大学林学专业为例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现代装饰(2020年8期)2020-08-24 08:22:58
砳建筑:在“鹅卵石”体量中实现绿色节能办公
房地产导刊(2020年6期)2020-07-25 01:31:28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超长无缝钢结构在超大体量工程中的应用
打造体量感的裤装2016春夏女裤流行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