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铁皮石斛具有“性味甘寒,入胃、肾、肺经,补肺、胃、肾阴精,补五脏虚劳赢瘦,强阴益精,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的功效,道家医学经典《道藏》更是将铁皮石斛列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广西平果县地域生物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9年,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位于平果县凤梧镇,是一家专门从事铁皮石斛繁育、种植、加工、销售的企业,通过“树上种植铁皮石斛,树下栽种金花石斛”的独特种植模式,公司预计可年产60吨铁皮石斛干品,产值可达13亿元。董事长韦建强生于斯长于斯,是从茫茫大山中走出去的农村娃,对于大山的贫苦,有着常人难以体会的记忆,回报千千万万挣扎在大石山区贫困线上的乡亲,成为韦建强心中割舍不下的情怀。从广西平果县地域生物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创立之初,他就立志要用自己花费近20年探索出来的铁皮石斛种植技术,为更多的大石山区的贫苦乡亲们谋求致富之路,真正实现壮乡人民千百年来“石山也能飞出金凤凰”的梦想。
扶贫靠产业。公司始终以“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为根本宗旨,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奋勇前行。平果县位于广西西南部,全县辖9个镇3个乡181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52万。全县生活在大石山区的农业人口达25万人,占农业人口的61%。根据2015年新一轮的精准识别,全县贫困村54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3448户,贫困人口50973人,贫困发生率13.99%。而贫困程度最深的是凤梧、黎明、同老、海城、旧城几个乡镇,这些乡镇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土地稀少且贫瘠,贫困人口占全县贫困人口近一半,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以外出务工维持生计。如何才能利用有限的资源辐射带动这几个乡镇的贫困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成为公司上下努力思索的重大问题。2015年11月,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九大脱(扶)贫方式”,而“发展特色产业脱贫”首当其冲,摆在了最为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将其归纳为“变输血为造血”的治本之策。习总书记的精辟论述,给了公司极大启发:产业化是脱贫攻坚的必由之路!就平果县的实际而言,政府为贫困户创业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但是由于贫困户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加上各家各户单打独斗,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几乎为零。广西平果县地域生物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针对这一现实状况,大胆提出了“公司+科技+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管理模式。公司把免费将种苗分给农户,指导农户进行科学种植和护理,极大增强了贫困群众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按照当前市场价格估算,仅回收鲜条一项,就能安置贫困户就业1000人,群众年人均收入将由现在的0.8万元提升至3万元,种植户总收入突破3亿多元!如今铁皮石斛产业化扶贫的模式,正从星星之火,渐呈燎原之势!
产业到家妈妈回家。公司董事长韦建强的人生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在创业之路上吃尽了苦头,但不论是从公职人员到木材商人的身份落差,还是从人生第一桶金的喜悦到事业低谷的彷徨,韦建强总是微笑着去面对生活的磨砺。但是2017年2月,大别山腹地安徽岳西县石关乡大桥组一名叫做汪露露的10岁留守儿童却深深刺痛了韦建强柔软的内心。2月9日,小露露的妈妈要离家远赴千里之外的杭州上班,她追着车跑了200多米,直到载妈妈小车消失村口,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泪水一下滚出双眼,更令人动容的是露露饱含真情的作文《妈妈,我不想您走》引发了全社会对于留守群体的广泛关注。一组数据更是让韦建强夜不能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平果县留守儿童人数为6655人,留守老人8219人,留守妇女386人。由于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无法维持全家人的生活,每当春节的炮竹声散去,平果县许许多多的父母与子女含泪告别的场景萦绕在他的心头。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父母回到孩子们的身边?广西平果县地域生物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提出了“产业到家妈妈回家”的计划。通过种植铁皮石斛获得经济效益,让更多的家长就近发展产业,从而带动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积极返乡就业创业,进而逐步打造独具特色的养生产业,为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打造最为坚实的产业支撑,用大家的辛劳和汗水共建富裕和谐美丽的平果,让更多像汪露露这样的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这是一个企业家的责任和情怀,更是一个企业得以不断创新超越的精神力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平果县自然环境状况的真实写照。全县总面积2485平方公里,其中岩溶地区占总面积的64.5%,人均耕地1.67亩;有107个行政村属于石漠化山区村,2012年被列为滇黔桂石漠化片区规划县,是全广西乃至全国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县份之一。石漠化被称之为“地球之癌”,与贫困总是伴随而生——自然资源遭受破坏,导致贫困程度加剧,而贫困程度加剧促使人们更多地向自然索取。如何破解这一恶性循环,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反复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就是著名的“两山理论”。长期以来,我们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大一部分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如何做到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均衡发展?广西平果县地域生物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这一领域做出了新的标杆。众所周知,野生铁皮石斛生长环境非常苛刻,它生长于海拔500至1000米,相对湿度在60%-75%,林间透光度在60%左右,生长季节温度20-25℃,冬季气温9-12℃,在无霜多雾,年降雨量为1100-1500毫米的常绿阔叶林中及石灰岩上,公司采用“树上种植铁皮石斛,树下种植金花石斛”的优良栽培模式生产出来的产品,则是完全模拟了野生环境,质量几乎等同于野生石斛,经济效益显而易见!同时由于树下种植金花石斛,植被覆盖率不断提高,避免了由于滥砍滥伐导致的生态系统破坏,不仅从源头上解决了石漠化问题,对自然生态的自我修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态效益日益凸显!铁皮石斛种植产业,让农户一次投入长期获益,达到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社会风气不断好转,传统美德得以弘扬。真正践行了“两山理论”的发展要求,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蜿蜒流淌的右江河水,孕育出集天地灵气的铁皮石斛,苍茫广阔的大石山区,铸就了壮乡儿女勤劳善良的品格。“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广西平果县地域生物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将在不断前行的路上胸怀发展大计,心系山区脱贫,乘风破浪,继往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