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王康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
关键字:水墨人物画;民族题材;艺术表现
帕米尔之乐 丁三丰 摄影 2018年
艺术能通过规律性的表达,给人以视觉上的美的享受。对艺术规律的研究学习,可以使画家在创作中建立清晰的艺术创作思路,寻找适合自己的艺术表现方式,又可使艺术家的绘画实践避免概念化、浅显化、雷同化。新疆民族题材作为水墨人物画领域的重要表现对象之一,艺术作品丰富多样,通过分析研究大量此类题材作品,笔者发现在艺术表现上,这些作品存在着以下三个特征,即绘画观念的现实性、绘画主题的积极性、绘画元素的民族性。在此研究基础上,希望能够为该类题材在水墨人物画表现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绘画观念的现实性,即绘画作品的创作思路属于现实主义绘画观念范畴,这是新疆民族题材水墨人物画创作中所具有的一个重要艺术表现特征。这一艺术特征产生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是不同的。首先,“由于20世纪以来我国高等美术教育制度,从入学到教学,在很大程度沿袭西方学院教育的方法,重视素描和造型能力的培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然沿用这一教学体系,因此从学院培养出来的青年画家有较强的写实能力,现实主义的技术基础仍然存在”[1]。这在延续现实主义绘画思想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为群众欣赏解读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提供了审美基础,同时艺术家在产生创作冲动的时候,最先依靠的也多为现实的、具象的“新疆印象”。其次,该地区民
族风俗特色在其独特地域文化背景的映衬之下,存在其他地区不具备的文化表征。这种文化的独特性是立体的、鲜活的、可见的。水墨人物画作为视觉艺术的一种,在表现这种独具特色的艺术题材时,现实性的创作观念具有先天优势,能够更好地表现该地区的独特的民族之美。再次,国家在文艺方针政策方面,倾向于以现实主义观念反映国家建设的现代化新面貌。就新疆民族题材的艺术表现而言,现实性的创作观念不仅有利于对外介绍该地区本土文化艺术,进行文化展示,也能让观者对新疆有更加具象的思维认知,这同时也能反过来给新疆地区带来更多的新的艺术思想和艺术人才,有利于民族间的文化融合和交流。以上这些因素都促使大多数水墨人物画家在表现此类题材时,绘画观念的表达不自觉地倾向于现实性。
塔吉克族女子群像 丁三丰 摄影 2018年
塔吉克族婚礼 丁三丰 摄影 2018年
维吾尔族歌舞 黄胄 中国画 1987年
积极向上的情感表达是众多新疆民族题材水墨人物画中所具备的另一个重要特征。从艺术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艺术从业者的创作心理和动机的产生,以及创作思维的建构,都会受到实际生活经验的影响,对特定题材的表现,离不开对特定社会环境的体验、感受、分析和判断。新疆地区天清气朗,瓜果丰盛,高大的山脉和辽阔的天空孕育了这里人们天生热情好客的品性和善良朴实的性格。他们在生活中,唱歌和跳舞是表达积极情绪的主要方式之一,这也是民族特色之一。在这种融合听觉、视觉以及肢体动作的立体感官刺激里,艺术家所具有的敏感心理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并在心里形成此地区人民热情好客的审美认知经验。新疆地区少数民族的民族服饰颜色也绚丽多彩,服饰上的纹饰多富有动感,当地人民把这种颜色鲜艳的衣服穿在身上,会在无形中会提升当地居民的内在生命活力及乐观情绪,也会让艺术家产生强烈的视觉刺激。另外,从人情常理上讲,画家到新疆地区写生,为了与己便利,与人便利,一路考察见闻自然也多以百姓乐事为主要描绘对象。这些生活素材共同构成了艺术家们对该地区整体上的艺术判断和情感记忆,当他们用工具表现该地区的民族风貌时,当地少数民族积极向上的文化特质就会自然而然对他们形成精神感召,使他们的作品情感基调倾向于积极向上。在进行新疆民族题材的绘画创作中,有一些画家还会将目光聚焦在当地普通老百姓琐碎的生活片段上,用画笔记录当地人民朴素平和的另一面。在新疆,唱歌跳舞只是众多少数民族同胞生活的点缀,却并不是全部内容,他们一样要为生活付出辛劳,但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在自然环境里磨砺出的坚忍朴素的性格,早已融入到他们民族骨血当中,艺术家对此进行艺术表现,也会不自觉地加入更多个人的理想化表达,使画面更加具有艺术美感。
帕米尔之舞 丁三丰 摄影 2018年
绘画元素的民族性是新疆民族题材水墨人物画作品的第三个重要艺术特征。一幅艺术作品的成功,不仅需要绘画主体具有典型性,同时还需要对绘画主体所在环境的自然特征和人文背景进行精确传达。民族题材的水墨人物画,描绘的主题为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画家们为了取得理想的画面效果,需要对人物形象的民族特征进行强化,同时在画面中添加该民族特有的生活道具和独特的民族文化符号来加强画面氛围,故而特定地区的自然风貌、生活场景、生活用品、鞋帽服饰花纹等具有典型民族性的事物,以及当地特有的民族风俗文化在画家的画面中都会有所涉及。德国汉学家雷德侯在其著作《万物》中,谈到中国艺术创作的“模件”化艺术思维,即在一幅艺术作品中所具有的相关组成元素,在同类型的艺术创作中也会被加以运用与体现。这种艺术创作方式在表现特性相对固定的民族风格与地域风格时,会被艺术家自觉地无限放大。新疆地区独特的艺术元素映照着其独特的文化背景,画家们充分利用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生活道具、绘画元素和独有的生活场景,创作出来的绘画作品,在艺术上会有着独特的“新疆风味”,在和其他地域的民族艺术作品进行对比时,具有视效特征的差异,也会引起人们对美的多样性的审视和思考。此艺术创作规律的产生也喻示着画家们对我国民族文化多样性的认同和尊重,也是外来画家以此与新疆本地居民进行多方面的生活交流、文化交流,以及对外宣传介绍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一种艺术渠道。
总之,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人民生活乐观而热情,以其自身以独有的形象之美和人文之美,吸引了很多艺术家远赴西北融入他们的生活,在其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进行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形态的最终确立,不仅需要艺术家努力进行个人的自我艺术塑造,同时还需要来自社会和生活的加持,“一旦艺术创造的过程得以完成,艺术就获得了自身的形式结构,这时它一方面要从创造者的个性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也要从社会的土壤中解放出来。”[2]如黄胄、康书增、吐尔地·依明等画家,或在新疆有长期生活经历,或就是新疆本地少数民族,他们在此类题材作品的创作中有实际生活经验和艺术情感的充分积累,所创作的作品自然而然地从画家的情感和现实新疆生活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艺术品。当今时代发展十分迅速,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艺术家进行民族题材艺术创作面临的问题将会更加复杂,但立足传统取精用宏,并积极把握时代节奏,吸收融合新的创作技巧和理论观念,永远会是创作出新时代民族风貌优秀水墨人物画作品的最佳途径。
注释
[1]陈池瑜.现实主义在中国的命运[J].南京艺术学报,2012(6):21.
[2][匈]阿诺德·豪泽尔.艺术社会学[M]居延安,译编.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