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四肢解剖型多普勒气囊止血带的临床应用效果

2019-06-24 11:23胡秀良祖罡毕大卫王震
浙江医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止血带麻木气囊

胡秀良 祖罡 毕大卫 王震

止血带作为一种有效、快捷的止血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手术及临床急救中,尤其是在骨科手术中,术中止血带的使用可以使手术视野清晰,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患者因手术而引起的创伤[1],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手术时间。但是,止血带的应用给四肢手术带来了方便的同时,在临床上常常因为止血带使用材料的不合理、充气压力过高、过低或绑缚时间过长、绑缚过程中的滑脱及捆扎技术不尽合理等因素导致术中止血效果不佳或出现一些并发症[2-3]。基于临床上常用的直型气囊止血带袖带结构设计不合理等原因,我们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研究设计了四肢解剖型多普勒气囊止血带,其外形更符合人体四肢解剖,可以使气囊压力分布更加均匀,增加止血效果从而有效降低止血压力,并且可以使止血带在绑缚过程中不易滑脱,与多普勒超声检测仪结合后使得止血带的压力调控更加科学化、个性化、精确化,减少相关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为手术操作带来方便,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12年2月至2016年12月行下肢手术的患者83例,其中男 53 例,女 30 例,年龄 30~60(47±8)岁。膝部肿块 12例,小腿部骨折26例,足踝部骨折45例,损伤均为闭合性损伤;入选标准:无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无出血性疾病及下肢无感染性疾病,无皮肤性疾病,下肢末端血运良好。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40例采用新型解剖型弧形止血带(杭州电子气囊止血带制造厂生产),B组43例采用传统直型止血带(杭州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提供,型号:VBM2500;杭州电子气囊止血带制造厂生产)。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新型四肢解剖型多普勒气囊止血带的设计制作选取一定数量的病例进行下肢及前臂解剖学测量并分析,包括肢体周径的变化及弧度变化、对不同宽度止血带下压力的变化情况等,并对气囊压力传感器及多普勒监控程序模块进行合理重组,设计出符合人体四肢解剖结构及合适宽度的止血带袖带,如图1。

1.2.2 止血带绑缚方法 所有患者手术前均行硬膜外麻醉,然后绑缚止血带,A组患者大腿使用新型解剖型弧形止血带,方法为:弧形止血袖带绑缚在大腿根部近腹股沟处,使用超声多普勒检测仪(型号iU22)监测腘动脉血流,然后开始充气,待血流信号消失后气囊停止充气并记录此时的压力。B组患者大腿绑缚传统直型止血带,方法为:压力设定为传统常用压力70kp(1mmHg=0.133kp)。手术结束后,止血带放气,观察每组患者皮肤变化,止血带绑扎区疼痛情况及下肢神经压迫症状。

1.3 评价标准 皮肤变化评价标准如下:(1)优:皮肤有轻度压痕,无水泡及红肿;(2)良:皮肤有明显压痕或有少量水泡及轻度红肿;(3)差:皮肤有部分溃破,大量水泡。止血带绑扎区疼痛分为无疼痛、轻微疼痛、较疼痛[4]。神经压迫症状分为无麻木、暂时性麻木、持续性麻木。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图1 解剖型多普勒气囊止血带设计结构图(1:止血带本体,2:通气管,3:多普勒探测仪,4:多普勒探头,5:压力表,6:压力传感器,11:气囊,12:子搭扣,13:母搭扣,31:充气装置)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皮肤变化比较 A组术后无水泡及红肿(优)32例(80.00%),皮肤有明显压痕(良)7例(17.50%),皮肤溃破(差)1例(2.50%);B组术后无水泡及红肿(优)24例(55.81%),皮肤有明显压痕(良)16例(37.21%),皮肤溃破(差)3例(6.98%),两组皮肤优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比较 A组术后下肢疼痛7例(17.50%),B组17例(39.53%);两组术后疼痛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比较 A组术后下肢无麻木35例(87.50%),暂时性麻木4例(10.00%),持续性麻木1例(2.50%),麻木发生率12.50%;B组术后下肢无麻木29例(67.44%),暂时性麻木11例(25.58%),持续性麻木3例(6.98%),麻木发生率32.56%,两组麻木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P<0.05)。

3 讨论

止血带在临床上的使用给骨科手术及急救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5-6]。四肢手术中的使用可以使解剖层次清楚,使医生操作准确,减少误伤,缩短手术时间[1],但如果止血带使用不当,充气压力过高,会导致局部或全身性的损害,局部症状包括皮肤、肌肉、神经及血管的损伤,全身损伤包括肺、肝、脑、脊髓、肾等脏器损伤,主要是由于肢体缺血后再灌注损伤所引起[7-9]。所以使用止血带前要先明确止血带使用禁忌证:四肢化脓感染性病灶、严重的高血压及糖尿病、严重的挤压伤和肢体远端严重缺血者、镰状细胞贫血、血栓性静脉炎、肺栓塞、明显的周围血管疾病等[11-12]。有文献指出止血带的绑缚位置非常重要,临床上止血带的绑缚位置一般为:上肢手术为上臂上1/3处,下肢手术为大腿上1/3近腹股沟处,不可放置于神经浅行处[13-15],以方便手术的无菌操作。止血带绑缚时在肢体上缠绕柔软的棉纸衬垫防止较硬的止血袖带对皮肤的刺激而引起皮肤损伤。止血带的使用时间:上肢每隔60min,下肢每隔90min松止血带一次,最大止血带持续时间不得超过90min,而且放气与充气之间间隔的时间一般为10~15min[15],然后再开始第2次充气,当手术时间较长时应适当放宽间隔时间并减少单次止血带使用的时间,否则会产生并发症。使用止血带的压力要适当,目前临床多是使用传统设定的压力,普遍认为止血压力应该保持在上肢 250~300mmHg,下肢应保持在 500~600mmHg[16],对于小儿及体型偏瘦弱的患者可以适当放低止血带的压力,这样依据传统经验设定的止血压力不是依据个人体质因素来设定容易导致止血压力过大而引起损伤,有报道认为上臂只要超过肱动脉收缩压70mmHg,大腿只要超过100mmHg[17],就可达到止血效果,这种压力设定方法比较繁琐,不利于手术高效快速的进行,而我们设计的解剖型弧形止血带达到压力设定的个性化,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从止血带产生局部及全身并发症的原因来看,我们设计的新型多普勒解剖型弧形止血带在预防止血带并发症,通过临床证明新型止血带较传统止血带能有效减少止血带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多普勒的应用可以根据不同个体制定个性化的压力,而且这种压力比传统设定的压力低,可以避免因体质差异产生压力过高或过低导致止血带副损伤的弊端,同时解剖型弧形止血带因其更符合四肢解剖结构使得气囊压力分布更加均匀,从而有效降低止血带压力,并且调控更加个性化、科学化,降低发生止血带并发症的风险。

猜你喜欢
止血带麻木气囊
胫骨高位截骨术中不使用止血带更佳
基于副气囊的平流层浮空器高度控制
2 种常用战术战伤救治止血带对人体四肢止血效果的比较及分析
术中应用气压止血带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
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
从专利角度看止血带的发展概况
浮生一记
高田气囊案
无题(2)
迷你救生充气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