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芳
已年过古稀的李先生,去年下半年参加了某保健品公司举办的“免费健康体验”活动。活动期间,销售人员极力推销一种保健食品,称其“可预防和缓解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心肌梗塞、高血压”等。李先生经不住劝说,花5000多元购买了6瓶。随后在不到半年时间里,销售人员又诱使老人先后购买了90多瓶该保健食品,总计花费7万余元。
有统计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平均患有三四种慢性病,全国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已达51.8%。随着我国老年人口迅速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成为保健品消费市场的主力人群。但由于缺乏相关医学常识、听信不良广告宣传等,老年人经常容易走入健康消费误区,生活中老年人上当受骗的事屡有发生,严重损害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王大爷患有老年痴呆症,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出院后仍需长期服药,并定期到医院检查,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可王大爷出院后没多久就看到某一广告宣称,有一种纯中药制剂的新药,既能治病还能益智,增强记忆力,且无任何毒副作用。治病心切的王大爷停掉了医生开的药,换上了这种新药,没过两个月,病人出现了精神行为症状,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只好又住进医院。
大多老年人一体多病,需要常年吃药治疗,特别是有很多疾病是目前医学界还不能治愈的,比如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症等,目前医学界公认的对此类病有明确疗效的一线药物仅有几种。虽然不能根治,但在医生正确指导下坚持规范的药物治疗,是能够延缓疾病进程、有效改善症状、维持身体功能、保持正常的生活质量的。但许多人治病想除根,有病乱投医,听信某些小广告宣传,相信所谓的“特效药”等,从而放弃正规的治疗,加重了病情,还浪费了钱财,有害无益。
李大妈有关节痛的毛病。有一次路过某药店看到某治疗仪正在搞现场促销,促销人员不停地为李大妈热情宣传:此款治疗仪科技含量高,对老年人的腰腿痛特别有效,而且一边看电视一边做治疗,在家就把病治了,特别方便。李大妈心一动就买回一台,每天按说明书上的要求照射膝关节,可疼痛似乎并没减轻,关节还出现了变形,到医院一检查,是风湿性关节炎,医生告诉她必须使用抗风湿的药物治疗才能控制病情,单靠理疗治不了风湿病。
生活中像李大妈这样的患者并不少,都是听信不良广告宣传,青睐各种治疗仪。从功能上来讲,治疗仪具有辅助治疗的作用,通过各种物理因子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康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治疗仪也从医院的理疗科走向普通家庭,但家用治疗仪使用的都是红外线,对一些体表疾病如褥疮、冻伤、皮肤感染、无菌性炎症等,通过微波渗透,可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水肿、缓解症状的目的。比如,有骨质增生的人通过理疗,可能会消除疼痛,但不等于说病就治好了,骨刺依然存在。所以,治疗仪不能根治疾病,更不能包治百病,同样也不能代替药物治疗、合适的运动锻炼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还有,治疗仪不可能适合所有人,糖尿病人对温度感觉下降,使用不慎会烫伤皮肤,最好不要使用。有出血性疾病的人、损伤的急性期(24小时以内)、带有心脏起搏器的人、孕妇、肿瘤患者等,也不宜使用治疗仪。
总之,使用治疗仪一定要适合自己,要有针对性,先由医生找出病因,再制定适合自己的综合治疗方案。
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该病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增高,脑血管病发病率会越来越高。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等是脑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要远离脑血管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以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可不少病人担心长期吃药有副作用,不重视危险因素的控制,以保健品代替药品,导致疾病复发。
有个病人曾患有脑中风和高血压,血脂还特别高,医生要求病人坚持服用降压药和降脂药,但病人自作主张改吃鱼油,改喝降压茶,结果不到一年出现了二次中风。保健品不是药品,不能代替药品,不少人认为保健品有的能降压,有的能降血糖,再加上有些商家的夸大宣传,便把治病的希望寄托在保健品上。
保健品只能对疾病治疗起辅助作用,服用保健品必须要有针对性。要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如有的老年人牙齿不好,平时吃水果少,可以吃补充维生素类的保健品;如果处于疾病状态,有明确的病因,像高血压、高血脂等,就不能靠吃保健品了,要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病情。所以,老年人特别是有慢性病的老人在服用保健品前应咨询医生,避免治疗上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