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化设计理论在儿童玩具中的应用

2019-06-23 13:38张紫然
设计 2019年11期
关键词:儿童玩具情感化设计

张紫然

摘要:致力于设计出契合儿童习惯和满足儿童需要的设计[1]。剖析诺曼先生提出的情感化设计思想,并且结合新型智能科技进行设计。打造出一个从儿童情感共鸣出发,利用互联网技术预期相结合的儿童玩具设计。解决儿童真正的情感需求。

关键词:情感化设计 儿童玩具 智能交互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9) 06-0020-03

引言

本项目前期对儿童现有玩具和儿童需求心理进行了研究,发现市场对儿童真正所需玩具的空缺和现有玩具在儿童需求的关注过弱,现有设计多表现出了制作人认为的“儿童需要的玩具”的玩具设计,没有真正深入儿童角度,对真实需求进行分析,从而展开设计。

一、情感化设计概述

(一)什么是情感化设计

唐纳德.A.诺曼关于情感化设计提出了三个相关的设计水平,分别是本能水平、行为水平和反思水平[2]。自动,并预先在人脑中设置的称为本能水平,本能水平大多来自自然,并被人体五大感觉支配;能支配日常行为和大脑活动的部分称为行为水平,行为水平讲究效用(性能)[3];大脑进行思考的部分称为反思水平,反思水平具备真正的意识,注重信息、文化和意义等。

唐纳德.A.诺曼在自己的学说中曾指出:产品需要具备吸引力、趣味性,不过,产品更需要是可使用有效的,易懂易操作和价格公道的。而目前将情感化设计融入设计时间最长,并且较为完善的领域是移动产品领域,互联网可以更加迅速准确地反应大数据,使得情感化设计通过借助互联网在产品中达到深切的反映。

(二)为什么要做情感化設计

1.儿童感统失调现象普遍:从人类认知角度出发观察发现人的情感、行为和认知是相互影响的。根据科学数据显示,新生儿的大脑重量相当于一个正常成年人的300玷,但一个6岁的儿童的大脑重量却达到了一个正常成年人大脑的95%,经过婴幼儿时期的信息输入_加工分析使得大脑分工越来越精细,功能越来越完善,儿童掌握新事物和顺应环境的能力也会随之上升。因此可通过情感化设计使得儿童在情感上引领其行为和认知,刺激健全脑部发育。

1970年,美国心理学家艾瑞斯先生首先发现在3-13岁的儿童中,就有lO%-300玷的儿童出现不同程度的感统失调现象,将其命名为感觉统合失调(SPD),在许多的临床试验中证明了一个结论,造成感统失调现象的原因不是教育的问题,而是儿童大脑发育不协调导致。

20世纪60年代,美国日本等国家科学家通过大量数据整合研究后发现,人类800玷的学习能力决定于婴幼儿时期。在城市化集中地区儿童出现多动、学习障碍甚至自闭的几率日趋上升,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也来自婴幼儿时期的感觉统合失调。而我国也有数据显示,中国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感统失调现象高达80%多,而其中的300玷为重度感统失调。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原因与孕育过程中出现问题或者出生后照顾抚养的方法有关,孕育在设计上比较难有突破口改进,因为在母亲独自内部生长的这个情况比较不可控,但是在照顾抚养的角度上设计手段就有很大的突破口。儿童在小的时候因为活动不足或者接触不足导致学习能力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心理问题在问题源头就可以进行调整。因此儿童玩具可作为一个情感载体,达到指引儿童和行为的工具。

2.具备促进教育的意义:儿童在一定阶段内的学习能力超乎常人,因此在儿童阶段的教育对于后续儿童智力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家长也逐渐密切关注儿童的成长问题,更早的希望儿童可以接受教育,开始学习,催促式的压力使得儿童在精神上受到伤害,导致了拔苗助长的效应。

根据数据显示现今的中国,14岁以下儿童人数达到3.2亿,而其中的800玷的家庭中对于儿童支出占了家庭全部支出的30%-50%,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上线,儿童的消费市场逐渐汹涌,并且还在急剧增长,政策落实的背后孕育着强大的儿童消费市场。再加上目前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儿童的教育得到不断重视,除了传统的课堂教育,家长们也毫不吝惜在益智玩具上的投入。

3.电子技术和其他高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使得产品快速更迭,童年的玩具在手心停留的时间越来越短,但是电子玩具总是象征机械和冰冷感,使得儿童在玩玩具的同时无法达到和玩具间的情感交流,会产生和机械交流的不适应感。但是新型技术的出现对于玩具是有跨时代意义的。然而市场上现有的玩具应当注重儿童“玩”的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利用玩具刺激儿童感官发育,提高儿童对世界认识能力,通过对于玩具融入情感化设计方法,诱导儿童的情感发展,使其更加健康快乐成长[4]。

4.未来设计的大流:无意识设计的大流以及人与产品的自然沟通的未来的发展趋势使得情感化设计融入设计深层理念当中。深泽直人曾经说过:我希望的我的设计当使用者拿在手里的时候就知道如何使用,不需要查阅产品说明书。

在21世纪,网络通讯所带来的信息革命或促使当下的设计创意应该更加努力地积极地去运用心理行为的方法,有效地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最好形成自然的沟通,而不是一味生硬的传统产品设计,未来设计将追求更具人性化、更有情感性、更加生命化的商品表现形式。人们对产品的期望随着时代的变化一直变化着,不再只是需求机械的、静止的产品,慢慢上升为具有生命情感,能够使人与环境达到融合的一种联系介质。

(三)怎么做情感化设计

从唐纳德.A.诺曼提出的三个层次出发(本能水平,行为水平和反思水平)[2],分析用户在情感上的诉求,用户的习惯交流方式和情感输出方式,感动用户的情感满足点来融入设计,在外观、使用方式和自我满足上下功夫,使得产品在外观上体现美学特征;在使用上展现功能特征、易操作特征、实用特征和感觉体现特征;在自我满足上表现在形成情感共鸣,建立自我形象和个人价值,如图1。

二、情感化设计角度下的儿童玩具分析

一个优秀的设计在应当注重产品的视觉感受、产品效用和使用产品的心理内涵。因此在儿童玩具中主要体现玩具的外观形态、功能趣味性和产品意义嘲。

(一)从情感化设计角度来分析儿童对于玩具的需求

儿童的生活无法离开玩具,因为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很大部分的能力来自于对于未知领域探索的环节来自于玩具,这里的玩具指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玩具(供儿童玩耍的产品),而是指在儿童童年阶段给儿童带来乐趣的一切事物。玩具诞生的意义也在于将这种乐趣注入_个实体的产品中,利用设计的方法使得这种乐趣可以更好地体现出来,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如图2。

(二)从情感化设计角度来分析儿童玩具开发的注意事项

1.儿童的“眼睛敏捷性”:这里的“眼睛敏捷性”不是眼睛看东西很迅速的意思,而是指儿童的注意力极容易被吸引,并且容易发现新的有趣的事物后放弃手中原有的事物。因此,在玩具的设计中应该注重玩具的创新性,使得儿童在看到玩具后会对其产生兴趣,达到一个抓住儿童喜好的效果。

2.儿童的快速学习能力和倦怠特征:儿童在掌握某个产品或者游戏后,会产生倦怠感,时日久了之后便会选择更加新鲜的事物,因此在产品的设计当中,抓住儿童的喜好是不够的,要有变化感、新鲜感,使得在使用的过程中不容易产生倦怠感,或者产生依赖感和情感寄托。

3.儿童玩具的安全性性:对于儿童来说,身体抵抗力较差,身体角质薄弱,因此在产品的外观形态和使用方式上都应当注意玩具的安全性,防止在使用的时候对身体造成损伤;还有一个方面是心理层面,儿童的心灵纯净,因此在玩具的设定上应当注重保护儿童心理健康,不涉及损害儿童心理健康或者诱导儿童不正常行为等设计。

(三)从情感化设计角度分析儿童玩具设计的开发需求

1.情感化设计在儿童玩具中存在的必要性:儿童问题在21世纪成为一个难题,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生活节奏变快,忽略儿童身心成长的健康,使得问题儿童转换为问题青年的概率上升,且使得儿童更容易诱发疾病等情况。

利用情感化设计理念和新兴的科技技术结合儿童玩具领域,改造传统玩具实现帮助感统失调儿童提高其感统协调,使其锻炼大脑与身体协调能力同时增加感官趣味性,促进智力发展,基于儿童情感共鸣。

2.情感化设计下的儿童玩具与传统玩具相比较的优势:情感化设计下的儿童玩具与传统玩具相比较的优势,因为儿童有极大的情感需求和玩具需求。情感化设计更好地使得儿童玩具融入儿童生活,真正体现了关爱儿童的理念。

三、情感化设计在儿童玩具实际运用中的原则与方法

(一)情感化设计下的儿童玩具实际运用中的设计原则

(1)安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在儿童玩具设计中是最重要的一条设计原则,因为儿童没有自我保护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因此在儿童玩具的设计中,安全是最重要的一点。其次是聚焦性,儿童的变化较快,产品设计时需要聚焦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成长需求。

(2)聚焦性原则。掌握儿童的不同年龄段的需求,不做泛而广,做小而精。儿童的成长与成人不同,甚至于一个月就会发生一次变化,每个时期表现出来的现象不同、需求不同,因此真正满足与儿童成长所需的玩具是跟随儿童成长随之改变的。

(3)激励性原则。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缺乏鼓励,被肯定对一个对儿童建立良好的性格模型非常重要,有科学研究表明,在儿童时期肯定缺失的儿童中大部分性格呈现内向和不自信的现象。因此儿童在努力后希望得到鼓励性质或者表扬性质的肯定,这种肯定在大多情况下对于儿童的自信心建立起到重要作用,引领儿童勇于尝试、突破自我。

(4)互动性原则。产品与儿童之间的互动性使得儿童在玩耍期间更具有趣味性,在发出行为后会得到反馈的现象会大大增加儿童对产品的好感。

(5)挑战性原则。儿童在挑战期间突破自我的行为会使得儿童产生成就感,并感受到快乐,并且挑战性的玩具在设定上一般具备关卡或者步骤等玩耍方式,使得儿童在身体协调和思维活跃上具有促进作用。

(6)探索性原则。儿童与成人的最大区别就是“胆子大”,喜欢主动去“触摸”新鲜事物,“胆子大”来源于儿童对于整个新颖世界的好奇,“触摸”体现在主动探索学习新事物。因此利用玩具来引导儿童探索可以帮助儿童利用娱乐达到学习的效果。

(二)情感化设计下的儿童玩具实际运用中的设计方法

建立与儿童之间的情感纽带,达到“需求唤醒一产品与儿童产生情感关联一产品得到儿童认同”的一个效果。

因此在儿童玩具-5情感化设计结合当中因该注意下面几个设计方法。

(1)视觉效果符合儿童审美。人是视觉动物,视觉是人体的主导感官,人类800A的信息来源于视觉输入,儿童对所有事物的第一印象便是通过视觉感受输入脑部的[5]。因此抓住儿童的“眼睛”极为重要。一个好的外观是决定产品是否被购买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设计中需要达到产品外观形态和需求者的审美需求相匹配。

(2)趣味性和情感认同。玩具顾名思义,玩得开心的儿童用具,因此,在“玩”这个字上显得尤为重要。在产品的娱乐性上需要注入趣味性玩法吸引儿童的眼球或者走心地得到儿童的情感认同。现有的市面上出现的儿童玩具往往忽视玩具本身的情感认同,忽视玩具与儿童和玩耍环境之间的和谐联系,不能与儿童建立起长期的情感关系,使得儿童在玩耍期间容易产生倦怠感。

(3)易变性和延續性。儿童的倦怠感一般来自于外观的不变性和游玩方式的单一性,因此最好可以不是单一的固有形态,而是可以重组拼装的可变形态。持久性指的是产品与用户之间相处的过程,因此情感化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形成儿童与产品之间的感情寄托才有可能使得玩具得以延续。

四、儿童储蓄罐设计方案

(一)目标人群分析

儿童群体:一个特别的群体,特别是在于现如今的21世纪,数字化时代中的儿童的喜好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1)传统的玩具已经面临了巨大挑战,性能和娱乐性的单一使得许多传统玩具无法满足儿童的娱乐要求,时常娱乐时间不超过一个月,儿童对于同一玩具容易产生倦怠情感。

(2)电子科技的发展使得许多新型高科技的玩具出现,但是在高科技的同时没有注重到使用群体的习惯性,在操作中不符合儿童的使用习惯。

(3)寓教于乐。现今儿童玩具的购买者也就是儿童的父母,在儿童玩具的购买上会考虑到玩具的教育意义,不会单纯地思考玩具的娱乐性,更注重的是儿童在娱乐的同时可以有教育的意义或者益智的作用。

(4)儿童和家长在购买产品的时候除了关注功能和外观外开始考虑情感的表达了,在层出不穷的玩具中,那些机械的、静止的玩具很容易被代替掉,而那些与儿童在童年时期某个环境中产生了情感体验的产品在最后往往会被保留延续下来。

(5)儿童的倦怠情感。儿童对于同一个玩具容易产生倦怠,因而儿童玩具的更迭速度很快。可以随着儿童的喜好变化产生购买,也有可能随着儿童快速的成长产生购买,因此在设计中要关注不同阶段的儿童的喜好才能准确地抓住儿童的需求。

(6)安全性。在玩具的设计中因为涉及使用者是儿童,因此不论是在材料,外形还是功能中安全二字都是被贯彻到底的,因此在材料的选择中往往采用无毒无味、不易摔碎的的材料,在外观中打磨尖角,尽量采用弧形外观、圆形外观等饱满形体防止儿童磕碰受伤,在功能中满足儿童使用习惯,反应和指引都会偏缓和,防止儿童惊吓等现象。

儿童的天性在于玩耍,有句话说得很好,“会玩的孩子才能真正学好,多动的孩子其实善于思考”。根据数据显示发现,儿童在玩耍的时候脑部的突触会变得活跃而发达,此时的儿童通常不愿被打扰,全身精力投注在玩耍的情景当中,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Mental flow,中文来说就是心流,在心流中儿童会表现出高度的兴奋和充实感,刺激脑部促进智力的增长,且数据显示儿童的大脑神经细胞数量的增加或者减少250玷来自外界刺激,尤其在视觉感受上的刺激更有利于儿童的好奇心和专注力的提高。因此在儿童玩具的外观和功能设定上满足儿童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二)设计部分

1.外部模型

(1)整体外观:采用动物的形态,在制作中拟用了老鼠与海豹的形象,以老鼠为例,提取了老鼠的面部特征后,对其身形进行改良,使其在外观上看起来饱满可爱,符合儿童审美,在老鼠体形的弧线上我们对比了鸡蛋、不倒翁等球状、椭球状物体,最终采用了上小下大的类似不倒翁的形体,并在底部切了一个一直为3厘米的圆,使其达到可直立的效果,如图3、4、5、6。

(2)局部外观:老鼠的眼睛采用中间镂空下部使用配重块的形式达到当身体部分像不倒翁一般摇晃的时候,可以展现出眼睛变动的效果。耳朵、尾巴的部分采用吸铁石的形式,在外观上可以达到DIY的效果,根据儿童的喜好购置更换外观,由老鼠变猫甚至是其他动物,如图7、8。

2.材料:整体材料使用ABS材料以注塑的方式制造,注塑较为精准,且ABS材料耐摔安全的特性,使得产品符合儿童使用,如图9。

3.内部零件:模块化编程:在内部零件的设定中我们采用自主安装的模式,利用现有的模块化编程技术,将内部零件以模块化的形式进行安装,如图10、11。

PDLC液晶技术的调光玻璃膜:在储蓄罐的制作中采用了一个新型的智能调光膜(智能调光膜由一层PDLC液晶分子层、两层柔性透明ITO导电薄膜组成,根据液晶分子的特性,具有通电透明,断电雾化的特点)[6]。综上所述,使得在儿童的使用中更具体验效果。

4.延展方式:在内部零件上采用了硬件交互的模式,还可以加入与手机APP等连接的方式达到软件交互的效果,使得在儿童使用上拥有更好的产品体验。

(三)方案展示,如图12、13、14、15、16

結论

通过一个情感化设计下的儿童储蓄罐的研究到设计期间,为了能满足儿童的需求和使用的满意度,从儿童这个源头出发,通过相关的心理学理论,分析儿童群体需求的偏向性、需求的重要度。再结合调研,抓住儿童喜欢动手,利用触觉和视觉感受事物后产生心理情感变化的方式,得出了儿童玩具设计的核心。通过科技技术的优势,结合情感化设计的理论,通过头脑发散帮助更多的儿童在成长阶段可以更好地促进智力的发展,引导市场走向关注儿童真正需求,达到“以人为本”的设计最高指向。.

参考文献

[1]黄莉苟锐情感化设计在儿童玩具车中的应用[J]设计 2016.194 (iO):18-19

[2]陶源源张琳基于情感化设计理论的儿童产品设计研究[J]工业设计2018(6) 3536

[3]王宁季宁基于诺曼的情感化设计看”无印良品”文艺生活[J]文艺理论2016(7) 59-60

[4]徐宁仓诗建儿童玩具情感交互设计研究[J]设计2016 (11):142-143

[5]刘宝顺张军雯姜跃超基于情感化的交互式儿童玩具研究[J]设计.2016 (12):120-121.

[6]吴琴汤立文李唯柔性透明导电薄膜对液晶调光膜性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 (24):17-18

猜你喜欢
儿童玩具情感化设计
清单
基于知识图谱的交互式智能儿童玩具设计研究
儿童互动机器人的造型设计
动漫文化在儿童家具创意设计中的情感传递
基于用户体验的情感化设计研究
关于家居纺织品设计的情感化研究
浅谈产品设计中的情感化设计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浅谈趣味性包装设计
由救生系统出发看水域救生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