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娜娜
《语文课程标准》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改变学习方式,就是要由过去的授受习得的学习传统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改变消极被动的接受式学习状况,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依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把学习变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索和积极构建知识的过程。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这一基本理念,如何把阅读教学过程变成学生自主求知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我认为应树立“以读为本,顺性而为”的教育思想,构建自主探索的问题教学观。
一、问题解决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1.问题解决教学法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
讲授式的教学往往是忽视学生的独立性的,而问题教学则不同。首先,问题教學是要求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去探索、去发现,虽然有教师的指导,但是很强调学生的独立判断、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其次,问题教学强调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学生的个别活动,而反对那种整齐划一式的学习。正是通过这样的实践和体验,学生的独立性包括自立、自主的精神和独立判断、独立思考、独立探究的品质等逐渐增强。从而,营造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也对课堂教学起到了推动作用。
2.问题解决教学法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问题解决教学法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现、创新的环境和机会,为教师提供了一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自控能力和应用已学知识能力的有效途径。
问题教学是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指导思想,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由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适当点拨进行的。其一,问题激趣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时,我以火导入,与学生聊有关火的作用,并引导学生模仿神州五号、六号的发射场面。这样,便为学生营造了情境,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其二,自学在前有利于学生自学习惯的培养。自学是教学的必要常规环节,是问题产生的基础。“学而生疑”“学然后知因”,没有自学钻研,就不会产生问题和发现问题。教学中,在开始教学每一个新内容前,教师都要组织学生自学。久而久之,学生便可独立学习,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三,问题导学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教学法提倡在研究解决问题中,要重过程,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以质疑解疑、合作探讨、辩论争鸣、实践探究等学习活动为载体,要营造利于学生充分表达交流的情境,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善于思考、勇于表达、善于表达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四,问题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问题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探究活动,正是在这种探究活动中,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才能得以发展。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这便能够促进创造性思维,及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问题解决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教学中,解决问题所运用的方式方法,我们把它叫做问题解决教学法。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在研究中学习,以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问题不同,解决问题所用的方式、方法也不同。这样,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就得恰当地运用问题解决教学法。
首先,我们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值得注意的是,问题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应根据特定的知识内容和教学目标,使问题适应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具体的教学条件。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使所设情境能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会学生提出问题。采用问题教学,应当努力使自己的课堂变成既是回答问题的地方,也是提问的场所。这样,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要学生敢提问、爱提问,一个疑虑、一个困惑如果教师急于拿出一个结论,或告诉一个答案,无形中就堵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通道。因此要想学生多提问题,教师要克服那种迫不及待“告诉”学生的习惯心理,还要为学生提供提问机会。
再次,处理好学生的提问,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新的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做好整理,根据教学内容总结设计出新的问题。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要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这样才能保证重要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问题要注意教学内容整体结构的层次性和系统性,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但问题还要难以从书中直接找到答案,用现有的知识难以直接找到答案,而需要经过学生的思维加工才能间接地找到答案,而且要有适当的深度、难度,能给人以启发。
最后,指导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研究和解决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小组读、探究性读等多样化的阅读实践活动中学会以读为本,以读为纽带来解决问题。这样,在读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机会让学生发现及把握某个问题的各个方面,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究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