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地区精准扶贫状况研究

2019-06-22 06:04徐雪念范盈盈敬涂唯实
时代金融 2019年11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挑战对策

徐雪念 范盈盈 敬涂唯实

摘要:即将到来的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走向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文章通过对甘肃、重庆、四川三个西部省份的贫困地区的调查研究,发现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贫困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是由于运行机制不完善等原因,产生了实践困境,如执行不精准、瞄准率低、贫困户参与不积极、理论实践相脱离等问题。因此,研究精准扶贫政策的不精准执行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对于扶贫目标的早日实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实践检验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精准扶贫 区域不均衡 挑战 对策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政策就在不断的发展、完善,在今年的“两会”现场,精准扶贫再次成为会场热议的焦点。但在现阶段,由于所处地区、生态环境等问题的限制,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存在不均衡发展的状况,贫困也因此呈现出区域性的特征。

西部地区历来是国家扶贫的重点区域,此次课题研究将立足于西部地区复杂多样化的环境基础之上,进一步探究西部地区脱贫政策的实施力度以及面临的问题,并对国家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西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新模式进行研究探析,在实践基础上对于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缺陷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二)文献研究概况

“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最早是源于2013年11月习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做出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重要指示,此后精准扶贫的理念不断发展深化,也成为各界热议的话题,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有了新思想的指导。接下来笔者将对国内近年来研究四川、重庆和甘肃这三个省份精准扶贫政策的论文做一梳理。

甘肃作为西部地区国家重点关注的困难大省,在2020年之前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面临的挑战是非常巨大的。对甘肃省三个贫困村的调研发现,精准扶贫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实践困境,研究精准扶贫政策的不精准执行,对于确保脱贫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此外,四川的贫困问题也一直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该省的贫困问题也呈现出了新的特征。重庆精准扶贫工作近年来全面深入开展, 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需要引起充分重视, 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提高。

综合来看,精准扶贫没能实现的主要原因包括政府上下全由工作人员垄断,缺乏贫困群体参与的贫困户识别机制, 以及财政机关投入不透明、缺乏独立第三方社会服务机构介入的协助和监督机制等。因此,创新扶贫治理体系、提高精准度是解决贫困的关键,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必要前提。

(三)实地调查状况

四川省地跨四川盆地、青藏高原、横断山脉等多个地貌单元,以山地,丘陵和盆地地形为主,地势险峻引起交通和耕作不便,技术也受到限制,资源难以开发利用,加上处于内陆地区发展起步较晚,地势起伏大,地震、干旱、暴雨等自然灾害频发,因此常年来经济落后,百姓贫困,被列为全国六个重点扶贫省份之一。近年来,该省扶贫工作卓有成效,2017四川实现减贫108.5万人,完成率达到103%,实际退出贫困村3769个,完成率达到102%,并且在2018年初于全国率先对2014-2016年已脱贫的353万人口逐一进行“回头看”“回头帮”,对已脱贫对象关注不减。2018年实现了104万贫困人口脱贫,3513个贫困村退出,30个计划摘帽贫困县达到验收标准。

重庆市地处中国西南地区,地势结构多样,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但是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因此如何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共同发展也是该地区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2018年重庆市脱贫减贫年度任务全面完成,重庆市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将由14个减至4个。2018年重庆市65个贫困村实现整村脱贫,全年减贫3.9万户12万人,全市的贫困人口减少至4.6万户13.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底的7.1%降至去年底的0.7%。

甘肃省一方面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发展水平低,历史上长期处于积贫积弱的落后状态,另一方面,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宗教关系复杂、贫困情况特殊,因此经济发展水平缓慢,是国家重点关注的深度贫困地区之一。2018年,全省扶贫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高于全省农民收入增幅2个百分点;贫困人口由2011年末的842万人减少到2016年底的193.49万人,年均减贫12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40.48%下降到9.3%,下降了31.18个百分点。

二、数据分析及结果

(一) 四川省問卷数据分析

此次我们的调查共收集四川地区问卷一百七十三份,去除无效问卷二十三份,共得到一百五十份有效数据,基于这些数据进行的分析如下:

受访群众普遍认为抚养子女以及支付他们的教育费用是他们经济压力的主要来源(占比70.67%);有6%的人认为自己非常了解精准扶贫政策,而14%的人则认为他们完全不清楚该政策,占比最多的47.33%的人的了解程度为一般,表明大家对于精准扶贫的了解不多也不深入;受调查群众中有37.33%的人表示他们接受过贫困学生资助,24%的人接受过医疗救助,随后依次是扶贫小额信贷,整村推进等;受调查人群中有31.33%和30.67%的人认为政府对精准扶贫的重视程度为一般和重视,没有人认为政府很不重视精准扶贫,这表明国家政府和市县乡政府对于政策的重视程度得到群众的一定认可,但仍有提升空间。分别有42.67%和33.33%的人对当前该项政策的评价为一般和满意,有7.33%和6%的人表示不满意和很不满意,有56%的人认为政府扶贫对象的产生是公平的,其余44%的人认为是不公平的,说明相当比例的受访群众对接受政策帮扶的部分对象有异议。

(二) 重庆市问卷数据分析

共收集到重庆地区关于精准扶贫的有效问卷共150份,在此次调查群体中,82%家庭经济压力来源于子女抚养、子女教育支出,约69%家庭经济压力来源于家庭病重或残疾,这部分的支出在大部分家庭中是无法避免的,并且给经济困难的家庭增添造成了很大负担。对于这个精准扶贫政策有62.66%的人群没有清晰的概念和理解,说明这个政策在当地认知度并不是特别高。而且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人们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了解到精准扶贫政策的占51.33%、乡政策、从村委会宣传了解到精准扶贫政策的占29.33%,而相关工作人员下乡宣传调研的占11.33%。说明人们通过一些电子产品或者媒体来了解精准扶贫相关政策,政策相关实施和研究人员在此方面的宣传力度并不是很大。在受调查人群中,有40%的人群,对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效果持有中立态度,有12%的人群态度为很不满意。从调查数据来看,68%的人民对于精准扶贫政策实施效果较为满意,政策实施效果在群众看来有显著成效。在整体政策实施过程中,60.67%认为政策的不足之处为对象不精准以及资金不到位。政府在进行扶贫时,资金应该适当增加。通过我们对广大群众的调查了解发现,当前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各种扶贫项目用品进行公示的频率过低,或者说从没有进行公示过。说明政策不足够透明清晰透明,让很多人认为对扶贫政策对象的产生过程不公平。

(三) 甘肃省问卷数据分析

此次调查共收集到有效问卷150份,收集到的信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贫困家庭的经济压力来源主要有生活水平的改善、子女抚养及教育支出、家人病重或残疾。由此可看出扶贫措施还存在一些不足如乡村保障医疗、教育扶贫精准度等,还需大力走好乡村振兴之路。此外,只有46.67%的群众对于政策的认知水平处于高水平,其余还处于一般、较为模糊,甚至更低的水平,这些数据反映出扶贫政策的宣传与落实之间出现了空隙,导致受助群众无法很好的借助政府提供的脱贫政策实现快速、高质量的脱贫。因此,由于对政策的接触程度和认知理解程度不同,在政策落实情况中,72%的群众对扶贫现状较为满意,有28%的群众表示不满意、很不满意。67%的受访群众认为当前政策的不足之处在于资金不到位以及对象不精准,乡镇和村委会等政府机关没有对扶贫用品的使用情况及时公布,这说明政策执行的透明度还是不高,群众只明白一些与资金相关的表面措施,这还是不够的,还需深入细致的宣传,让老百姓能够理解扶贫的真正意义。

三、问题及建议

综合对以上三个地区关于精准扶贫的问卷调查研究分析,主要发现了下列问题:

第一,占比52.28%的受调查群众对精准扶贫对象的不精准以及扶贫资金问题存在较大意见和分歧。针对这个难题,扶贫人员应该对农村城镇贫困户的经济情况进行细致调查,深入乡邻走访,确保扶贫资金能及时准确的用在贫困人民的身上,使扶贫相关资料达到最大效用。此外,有关负责单位可加强对政府干部的扶贫绩效考核,给群众提供更多反映意见甚至举报贪腐人员的安全渠道,严格把关扶贫资金的去向,加强对扶贫进程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的关注度。当地乡镇机关也要定期公示扶贫工作进展、资金使用情况等,增强透明度。

第二,群众经济压力来源集中化,66.29%的压力主要来自于教育和健康。政府应集中发力,完善教育资助和医疗补贴政策。教育方面,应投入资金完善教育设备,为贫困地区医疗单位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类大学生,提高贫困地区教育质量,防止贫困家庭的孩子因为经济原因而丧失受教育的机会。医疗方面,全面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措施,定期安排免费的体检项目,如妇女“两癌”筛查、新生儿身体检查和老年人体检等,持续普及医疗保险和加大临时救助和慈善救助帮扶力度,防止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第三,群众对精准扶贫政策的了解程度较低。调研结果显示,36.81%的人是通过乡政府、村委会和电视等媒体手段了解到的政策,且其中有23.13%的群众对于政策了解程度浅显。乡政机关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解读并公示党和政府对于扶贫开发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指导,生动报道各个地区和部门在精准扶贫中的先进事例和优秀典范,表彰杰出的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等扶贫开发工作人员,借鉴可行的实践经验,鼓励未脱贫的家庭,加强贫困地区乡风文明建设,推进思想脱贫、弘扬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人民、向世界讲好中国的精准扶贫故事。

四、结尾

综上所述,精准扶贫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主要来源于措施的不精准以及監察机制的不完善, 为改善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应建立起以政府主导为中心,贫困群体广泛有序参与的贫困户识别机制, 以及政府财政投入和独立第三方社会服务机构相协助的监督机制等等。精准扶贫作为一项意义重大的扶贫政策,其实施效果定将达到群众满意的一个高度。当前存在的不足也会在日后的不断发展中得到完善,指导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融合也会使得扶贫攻坚的目标早日达成。

(本文指导老师:张 群)

参考文献:

[1]李若雪,胡绍元,郑志莉,叶国书,李友得,鲁文静.四川精准扶贫困境及路径分析——以乐山马边县为例[J].内江科技,2018,39(07)∶111-112.

[2]陶少华.集中连片特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困境与实践路径——基于重庆民族地区的调查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8(38)∶59-63.

[3]苏敏. 西部农村地区“精准扶贫”问题探究[A]. 《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科技与企业》编辑部,2017∶2.

[4]唐新. 新时期四川精准扶贫的基本特征与主要思路[A]. 《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科技与企业》编辑部,2016∶1.

[5]邓维杰.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2014(06)∶78-81.

(作者单位:中华女子学院)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挑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