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英 徐菊芳 晏利琼
[摘要] 目的 研究持续健康教育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2017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9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将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随访,对观察组开展持续健康教育。观察对比两组的心理状况、自我管理能力与疗效。结果 出院8周后,观察组的焦虑及抑郁得分均较低,而对照组均较高,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得分均较高,而对照组均较低,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93.62%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的76.60%高出甚多(P<0.05)。 结论 持续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提升临床疗效。
[关键词] 持续健康教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心理状况;自我管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3(b)-0147-03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受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及不良饮食习惯增多等因素影响,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患者的多种器官与组织往往缓慢受到损害或功能逐渐发生障碍,例如心脏、肾、神经与眼等[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眼部的特征性改变,致盲的可能性较大,并不能恢复,使患者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2]。持续健康教育是院内护理的延续,能使患者在家治疗时依然得到专业的护理支持。该研究以2017年3月—2018年9月收治的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持续健康教育,在改善心理状况及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作用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9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研究,均在该院接受治疗。研究对象所患糖尿病均为2型,符合《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2014年)》[3]诊断标准,排除严重感染、严重消化系统疾病、循环功能障碍、造血系统疾病、心肝肺功能障碍、其它眼科病变、恶性肿瘤及精神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按随机数表法归为两个组别,各47例。观察组:男27例,女20例;年龄从37~79岁,平均为(54.78±14.61)岁;糖尿病发病时间3~15年,平均为(6.27±1.94)年;发生视网膜病变1~9年,平均为(4.43±0.89)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Ⅰ期有26例,Ⅱ期有15例,Ⅲ期有6例;合并高血压6例,冠心病2例;文化程度:小学27例,中学14例,大专或以上6例。对照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从36~78岁,平均为(54.67±14.42)岁;糖尿病发病时间3~16年,平均为(6.31±1.97)年;发生视网膜病变1~8年,平均为(4.39±0.87)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Ⅰ期有25例,Ⅱ期有17例,Ⅲ期有5例;合并高血压5例,冠心病3例;文化程度:小学28例,中学水平13例,大专或以上水平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作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随访,每月打1次电话,掌握患者药物治疗与血糖控制情况。观察组实行持续健康教育:(1)实施前准备 在患者出院前1~2 d,搜集其资料,包括家庭住址、联系方式、日常兴趣爱好等,结合病情资料,建立健康档案,以便于持续健康教育的实施。(2)社交平台的利用 应用微信群、QQ群及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平台进行交流,鼓励患者采取文字或语音留言的方式及时提出治疗过程中遇到的疑惑问题及对护理工作的建议,选取2~3年工作热情、护理实践丰富、社交平台应用熟练的护理人员专门负责相关问题的解答,并对患者提出的建议进行整理。(3)定期电话随访 在患者回家之后的第1、2、4、6、及8周,分别进行1次电话随访,时间>30 min。(4)持续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 ①健康知识讲解 向患者讲解糖尿病发生的原因、进展、良好控制的必要性,重点说明糖尿病与视网膜病变之间的关系及病程特点,以帮助患者客观、清醒地认识自身病情,同时向患者说明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告知擅自停药或减量服用的危害性,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告知患者定期进行眼底和视力检查的必要性,详细介绍急性视网膜出血的症状及干预方式;向患者说明良好的生活习惯在病情控制过程中的作用,应改变一些不利于控制病情的生活习惯,弃绝烟酒,按时起居;使患者明白进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康复,指导其选择自身喜欢的运动方式,每日坚持锻炼,但需注意应以不劳累为宜,且最好有人陪同;向患者介绍饮食原则,告之合理饮食对疾病控制的重要性,须对饮食进行主动控制,病情发展不同的患者可遵循各自不同的饮食方案,切忌辛辣刺激作用强的食物。②心理干预 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积极对心理状况进行评估,针对其存在的不良情绪,明确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必要时也可寻求家属的帮助,使不良情绪得到缓解;鼓励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且心态积极乐观的患者通过录制视频及书写文字等方式介绍治疗经历和心路历程,供其他患者学习,提升对治疗的信心;与患者家属或亲朋进行沟通,在提高认知的同时,说明安慰和鼓励对患者的意义,嘱其日常多陪伴和关心患者,使患者感受到温暖与充实;告之患者与家属美好心情有利于疾病的好转,提醒患者保持好心情,多听欢快的音乐,看习惯的电视,按时进行放松训练等。③自我管理能力干预 针对所服用的药物进行介绍,就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提前告之患者,嘱其一旦有异常后应发生应及时寻求医护人员的帮助,以尽快得到有效的处理;嘱患者日常注重个人卫生,尤其是眼部,须避免受到强烈光线的刺激;提醒患者降温时应该赶紧穿上保暖服装,不能使自己着凉。
1.3 观察指标
①分别在出院时与出院8周后两个时间点,让患者做答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问卷,分数越高心理状况越为不佳。②分别于出院时和出院8周后两个时间点,让患者做答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调查问卷,含有3个维度,即自我管理行为、自我管理环境和自我管理认知,分数高低与自我管理能力强弱成正比。③出院8周后评价疗效,参照肖巍等[4]的研究拟定评价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已完全消除,视力有较大提高,进步达到4行以上;有效:临床症状大为减轻,视力有所提高,进步2~4行;无效:临床症状一如既往甚至更为严重,视力进步不到2行甚至更弱。显效+有效视为治疗有效。
1.4 统计方法
所得研究数据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描述,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状况比较
出院8周后,两组的SAS及SDS分数进行比较,观察组的得分数值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出院8周后,两组的自我管理行为、自我管理环境及自我管理认知分数进行比较,观察组的得分数值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 疗效比较
两组的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观察组的数据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特异性的眼底病变,多是由于血糖水平不稳定而诱发细胞代谢异常,致使眼底组织变化、微血管循环受阻,最终影响到患者视神经结构[5]。因该病早期缺乏明显的临床特征,患者在就诊时往往已存在视力模糊、黄斑水肿、炎性渗出、点状出血等症状和体征,加之糖尿病须长期治疗且病情常会反复,因此大多患者担忧之心很重,甚至害怕、焦虑[6]。负性心理不利于糖尿病病情的控制,会加重视网膜病变,两者相互影响,恶性循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时间长,多数患者均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疾病及自身情况,虽然住院时的健康教育使自己的认知有所提高,但是出院之后时间变长,患者的疾病知识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遗忘,使治疗依从性降低[7]。因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院外护理也日益受到重视。
持续健康教育是根据我国现阶段卫生服务需求提出的一种新型护理服务模式,通过预设好的一系列方案,使患者在从医院回归家庭后,或转到医院其它科室之后,依然能够连续接受协作式的健康教育[8]。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持续健康教育干预,既能帮助患者重温住院治疗期间获得的健康知识而提升认知,又有助于增进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并且,护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到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以便在需要疏导时可以及时介入,从而缓解内心压力,使其以良好的状态接受和配合治疗,并充分知晓哪些行为是不利于病情控制的,故自我管理能力得以明显增强[9]。
该研究结果提示,持续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与疗效,具备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玉安,王维萌,孔凡女.和血明目片联合胰激肽原酶肠溶片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11):2978-2981.
[2] 段娜,陈梦平.曲安奈德与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观察[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8,39(11):1296-1298.
[3]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眼底病学组.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2014年)[J].中华眼科杂志,2014,50(11):851-865.
[4] 肖巍,马雅娟,陈林秀,等.依帕司他片联合前列地尔注射剂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8,34(8):934-937.
[5] 孙成芝,何成邦,汪发莲.阿托伐他汀联合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J].現代医学,2018,46(10):1154-1156.
[6] 郝琳娜,韦千秋,张秀萍,等.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6):156-158.
[7] 陈晓霞,余诗军,陈泽华,等.延续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2):44-46.
[8] 贾春迎.持续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4):82-83.
[9] 李爱红,周丽萍,王柳茹.持续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5):202-203.
(收稿日期:2018-12-22)
[作者简介] 李秀英(1967-),女,四川简阳人,中专,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