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融媒体”不等于所有媒体形态的“全媒体化”。厘清这一认识,可以避免出现为了媒体融合而“融合”的半截子形象工程。二、不要模仿互联网“爆款”,要超越“爆款”的表象。要从盲从中走出来,认真学习研究互联网传播的本质,从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三、要寻找移动互联时代新的“国家声音”表达。移动互联时代的“国家聲音”表达,不仅是老百姓眼中的“国家声音”,更是新闻记者的国家站位、百姓站位的互联网化表达。四、渠道或者平台不是主流媒体的唯一救星。在花大资本畅通渠道的时候,应该反思内容是否到位,进而反思理念是否适位。五、优质内容的误区:被忽略和遮蔽的媒体内容逻辑。作品内容要符合“逻辑”——从生活的逻辑到作品内容组织的逻辑,到受众的逻辑,再到媒介属性自带的逻辑。六、大数据是表层,不是核心。对于内容而言,技术所能带来的,实际上是“提速”,却不能改变根本。七、覆盖的本质不是停留在一人一屏,争取最大范围的受众仍是首要任务。八、大众需要什么就给什么,不是一种完整、准确的表达。九、商业模式追求不应是目的,传播规律与社会价值之间的群众化表达创新,是媒体人担负的使命和责任。(据孟 伟于《中国广播》201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