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工业动能发展的特征与经验

2019-06-22 00:58张爱玲曹林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发展特征经验

张爱玲 曹林

摘 要:本文通过回顾1978年至2018年期间陕西省工业40年发展历程,从陕西工业动能演进的角度分析其发展特点及规律,并总结经验以期为工业新动能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关键词:工业动能 发展特征 经验 陕西工业

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显新形象”五新战略新任务,这是陕西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的行动纲领。其中,培育新动能就是要给经济增长带来新的活力、新的动力、新的能量。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工业新动能是经济新动能的有机组成和中坚力量。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伴随陕西工业的高速发展,经历了产业结构升级,新旧动能持续转换的历程,工业经济呈现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也积累形成了宝贵的做法经验,这为新时期打造陕西工业新动能提供了重要历史借鉴。

     一、改革开放来陕西工业动能发展的历程

陕西地处西北内陆,建国初期工业基础极为薄弱。经过“一五”“二五”“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倾斜性的战略投资形成了以煤炭、电力、石油化工、有色金属等材料开发为核心,以高压输变电、石油钻采设备等重型机械制造业为重点的能源、基础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业配套发展的重工业格局。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工业开启了市场化发展模式,工业总产值以年均15.6%的速度快速增长,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为1978年-1999年,陕西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14.3%,消费品和轻工业发展迅速,基础工业也得到一定程度加强,“轻工业”和“基础工业”的根基进一步夯实筑牢。这一期间,陕西轻工业总产值达到581.16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12.4倍,年均增长13.5%,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38.7%。

第二时期2000年-2010年,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陕西受益于国家战略投资,工业发展加速,工业产值年均增速21.3%,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食品、电子信息技术、医药、有色金属冶炼、纺织和建筑材料八大传统优势产业集中发力,重工业超速发展,重工业化趋势明显。2000年,陕西工业总产值达到12421.8亿,其中重工业占比从2000年的64.9%增长至2010年的81.1%。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有色金属等主要工业产品增长迅猛,2010年原油加工、粗钢、水泥、汽车等主要工业品规模以上产量分别是2000年产量的6.17倍、11.5倍、4.2倍和40倍(见表1)。

第三時期为2011年至今,陕西工业步入工业化后阶段,调结构、促转型成为陕西工业发展的主线,传统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加速转型,能耗低、产业链长的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带动经济增长作用凸显。2015年-2018年,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的PMI指数处于不断扩张趋势。

二、陕西工业动能发展的特征

(一)资源产业转型发展持续发挥支柱稳定作用

陕西富集能源、矿产资源,多年来以能源为主的资源型产业占很大比重。第一、第二工业发展时期,石油、煤炭、有色金属等资源型产业发展迅猛,在工业发展中贡献突出,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和利润的贡献作用曾一度达到70%和85%以上。进入第三时期以后,伴随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与工业的转型升级,陕西坚持优煤、稳油、扩气,打造新能源、电力外送、煤炭深度转化三个增长点,推动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发展。陕西能源化工产业逐步呈现绿色化、多元化、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发展趋势。在新时期,陕西能源产业依靠科技推动重现发展活力,尽管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但其占比依然高达40%,在工业经济中仍然发挥着工业平稳发展的支撑作用。

(二)非能源工业持续加速逐步形成多元支撑格局

随着能化产业多年的高位运行,“一支独大”的产业结构带来的经济风险不断累积,在国家绿色发展政策的推动下,陕西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从“八大工业传统支柱产业”到“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再到“六大新支柱产业”转变。陕西食品加工、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汽车等特色非能源产业快速成长,在工业中的比重不断上升。2017年,陕西非能源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至55.2%,分别较2010年和2000年提高了13.3和个17个百分点。陕西工业“能源一枝独秀”的局面正逐步改变,“多点发力,多元支撑”的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三)创新驱动引领先进制造快速发展孕育发展新动能

陕西产业驱动力发展大致经历了从“资源优势-投资驱动-要素创新”的粗线条走向。尤其是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势头更为强劲,陕西“深厚巨大的(科教)创新潜力、独具优势的军工科研”潜在优势正伴随先进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和军民融合产业的快速崛起而日益激发。2017年,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10.8%。汽车、航空航天与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和现代医药等六大新的支柱产业快速发展,年均增速高于规上工业均速5个百分点。2017年六大新支柱产业工业产值占全省工业的比重提高到38%,已初步树立起了“造飞机、产汽车、制芯片、做手机、出好药、强新材”的陕西工业新形象。

(四)军民融合产业迈步发展蓄势待发

陕西军工科研在全国名列前茅,也是我国重要的军工产业基地。在20世纪80、90年代,陕西国防工业民品制造取得突破性进展,电视机领域的“黄河”“海燕”“如意”,冰箱“长岭”,洗衣机“双鸥”,摩托车“渭阳”,在当时风靡全国。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受到体制机制约束和南方民营经济崛起的冲击,出现“‘黄河断流,‘海燕折翅,‘如意不如意”的现象,陕西军工民品生产陷入彷徨徘徊不进的境地。进入21世纪之后,国家推进军民结合产业发展,陕西逐步形成了航空、航天、船舶、军工电子、兵器等优势领域,出现了一批“上天入地”的高科技军工产品和部分优势民品。党的十八大国家实施军民深度融合战略,陕西着力推动“军转民”、“民参军”双向融合,军工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

     三、陕西工业动能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一)立足实际,动态發挥资源要素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陕西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工业发展基本遵循产业结构内生于要素禀赋结构这一发展逻辑。陕西能源资源丰沛,煤炭产量位居全国第三,油气当量居全国第一,陕西始终将能源化工产业确定为支柱产业,并持续推动能源工业的现代化、高端化,使能源化工持续发挥工业增长的稳定支撑作用。依托深厚巨大的(科教)创新潜力、独具优势的军工科研,陕西持续将科技创新和军民融合产业作为战略重点,先后制定实施“教育奠基、科技兴陕”“创新驱动”“军民结合”“军民深度融合”战略,不断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培育军民融合工业新优势。同时,针对关中、陕南、陕北资源禀赋差异化实际,立足关中科技资源丰富,高素质劳动力密集的优势,积极发展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先后开展“一线两带”建设和推进关中创新协同发展;立足陕北能源资源富集的优势,推进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促进能源转型发展;立足陕南绿色资源优势,开创陕南药业为主,多业并举的绿色产业发展新局面。

(二)深化改革,持续破解制度瓶颈,不断激活发展新动力

陕西始终将深化改革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在工业领域,国有经济改革一直是改革的中心主题之一。陕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先后推进“放权让利”“抓大放小”“股份制改造”“混合所有制”等系列改革,较大地释放了国有企业的活力。期间,陕西曾培育出“黄河电视”“长岭冰箱”“双欧洗衣机”等国内知名品牌。科教体制障碍一直是科技成果转化不足,形成产业科技两张皮,制约陕西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陕西积极探索,先后形成西安科技大市场、“一院一所一校”等科技创新模式。同时,陕西依托西安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军民融合示范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国家现代服务业示范城市、陕西自贸区等试验示范载体,积极推进工业重点领域改革,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军民融合、科技服务等领域套索出了一批可供示范、复制、推广的创新经验,在全国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实践证明,深化改革,持续破解制度瓶颈是推进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强化服务,推进多方协调管理,促进工业转型发展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陕西坚持合理界定市场与政府的边界和关系,通过制定工业发展战略、强化产业协调,加强产业培育,推进基础设施,优化产业公共服务等方式,“间接式、引导式”促进产业发展。

在战略层面,陕西坚持从本省实际出发,先后制定了“教育奠基、科技兴陕”“关中先进制造,陕北能源化工,陕南绿色产业”“关中协同创新、陕北转型持续、陕南绿色循环”等系列符合陕西实际的产业战略,并以此为指导,实施了推进能源化工产业高端化、先进制造2025、300万辆汽车产业等专项规划、实施方案,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战略、规划、方案、配套措施”政策体系,有效引导了产业的发展。

在工业运行层面,一方面,加强优势产业的引进、培育和扶持,聚焦先进制造、战略新兴产业、军民融合等领域,从土地、基础设施、财税、投融资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引导资源、要素向这些重点行业集聚,推进形成了陕煤、延长、陕汽、比亚迪、三星、强生等一批行业龙头;另一方面,推进重大工业基础设施建设,打破制约工业发展的道路、水电、通讯等“硬件”瓶颈,先后重点推进国家、省市、区县多层次的工业园区,构筑工业发展支撑体系,打造工业发展有效载体。

在工业管理层面,逐步探索形成了“政府、协会、联盟、企业”交流协作管理机制,围绕企业主体,政府重点优化市场环境,强化公共设施供给与机制创新;协会重点强化行业管理、协调与服务职能;联盟注重推进产业链协作、创新促进与信息交流,形成了围绕产业发展,多方参与、分工协作、协调管理的产业管理模式。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不完善的转型过程中,政府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引导式干预作用明显,是培植本地优势企业和工业优势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任保平.在追赶超越中培育陕西发展新动能[N].陕西日报,2017-09-01(005).

[2]苏红义.数字里的辉煌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J].法治与社会,2009(1):92-94.

[3]闫朦.陕西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08(7):12-15.

[4]杨合湘,李天健.改革开放40年工业发展成就与展望[J].宏观经济管理,2019(01):28-36,43.

[5]孙早.适应新常态 培育陕西经济发展新动能[N].陕西日报,2017-08-11(004).

〔张爱玲,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曹林,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猜你喜欢
发展特征经验
张一鸣的9条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广东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特征分析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包装设计的发展特征(1978—2000年)——消费心理研究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
不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