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昊光 李英杰 宋佳芸 朱英英
摘 要: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体育发展现状进行概括,分析和阐述了“一带一路”建设中体育交流与合作的作用,认为:体育合作开启了中国体育外交新模式;体育合作增进了沿线合作国家民心相通;体育合作提升了我国体育文化国际影响力。对“一带一路”建设中体育产业可合作领域进行分析和归纳,提出“一带一路”建设中体育合作的策略。以期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对外体育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化发展提供实践启示。
关键词:一带一路;体育交流;体育合作;体育交流与合作;沿线国家;合作国家
中图分类号:G 80-052 学科代码:04030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ports development between China and the cooperation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 Road”,and expounds the role of sports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Belt & Road”. It is found that sports cooperation opens a new mode of Chinas sports diplomacy; sports cooperation has enhanced the mutual understanding among the people of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line; sports cooperation has enhanced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Chinas sports culture. This paper sums up the sports cooperation fields between China and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 Road”,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of sports cooper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so as to provide practical reference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ports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 Road”.
Keywords:“Belt & Road”; sports communication; sports cooperation; sports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countries along the“Belt & Road”;cooperative countries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以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重点合作领域,以6大经济走廊为重点合作地区,“一带一路”建设正在稳步扎实地向前推进。5年来,该倡议逐渐由设想到行动,由规划到实施,在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广大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将成为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一带一路”各项务实合作中,体育合作作为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区域体育开放、交流、融合,有利于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互通,进而为其他合作奠定基础。与“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积极开展体育外交,对于传播中国“声音”,服务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间合作与交流的推进,体育交流与合作受到合作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国已与东盟10国等众多国家签署体育合作备忘录,体育交流与合作机制日渐完善,合作领域更加丰富多元,交往程度更加密切,活动规模与影响逐渐扩大,“一带一路”体育交流与合作进入新常态。本文分析“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与沿线合作国家的体育发展现状,并阐释中国与沿线合作国家在体育交流与合作的新常态,归纳“一带一路”建设中体育合作的领域,并提出了体育合作的策略,以期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间的体育合作进一步深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体育发展现状
1.1 中国体育发展现状
1.1.1 中国竞技体育水平处于世界前列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十分重视体育发展。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提出了竞技体育优先发展的战略,1984年我国首次大规模派出代表团参加奥运会,从此中国竞技体育快速发展。奥运会是对各国体育运动发展水平的一次检阅,也是一个国家(地区)体育竞技水平高低的重要衡量标准。以夏季奥运会金牌榜为例,自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在1984年获得第1枚金牌开始,中国所获得的金牌数不断增多。1984—2016年,我国所获奥运会金牌数均位于世界前8名,且自2000年开始中国金牌数排名始终位列前三,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获得第1名(见表1)。由此可见,我国竞技体育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較高水平。
1.1.2 中国体育事业得到政策支持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国家主席习近平也多次在国际场合提及中国发展体育的决心和意义。2017年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瑞士洛桑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时强调,办好冬奥会对中国具有的重大而特殊的意义:以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群众体育,通过全民健身实现全民健康[1]。2017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时指出,足球运动的真谛不仅在于竞技,更在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人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顽强拼搏的精神[2]。建设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是中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旨在促进体育发展的政策(见表2)。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体育总局等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中国足球改革、全民健身活动、体育产业成为了关注重点,从中可见,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受重视程度。
1.1.3 中国体育产业规模与经济总量持续增长
近年来,我国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进一步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在各方推动下,我国体育产业规模和经济总量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有关数据(如图1所示)显示:2017年全国体育产业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9 500亿元上升到超2万亿元,实现增加值7 858亿元,占全国GDP的比例已达1%;2017年体育产业总规模比2016年增长了近16%,增加值增长了21%,整体呈上升趋势。显然, 体育产业已成为中国经济新一轮增长非常重要的“潜在力量”。
1.2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竞技体育发展现状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贯穿亚欧大陆,“一带一路”建设已覆盖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制度、体育政策及竞技体育实力等因素使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竞技体育发展不均衡。以2016年里约奥运会为例(见表3),“一带一路”沿线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仅有25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了里约奥运会,所占比例不足50%;从所获金牌的数量上看,获5枚(不含)以上金牌的国家仅有3个,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数比例为4.62%;获3~5枚的国家有3个,占比4.62%;获得2枚的国家有6个,占比9.23%;获得1枚的国家有13个,占比20%。总体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呈现出竞技体育发展水平不一,多数国家和地区竞技体育水平相对比较落后,国际赛事参与度不高,竞技体育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2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体育赛事开展现状
2.1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举办的体育赛事日渐频繁
2015年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3](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中明确提出,积极开展体育交流活动,支持沿线国家申办重大国际体育赛事。此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的体育合作逐年增加,见表4。
2.2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举办的体育赛事涉及面广泛
自《愿景与行动》发布以来,我国各地政府和各赛事运营公司结合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体育赛事需求与本地区特色,筹办了一系列相关体育赛事。由表4可见,2015—2017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举办的体育赛事不断增多。在体育赛事合作领域方面,主要有青少年足球赛、汽车拉力赛、乒乓球和搏击等;在举办地方面,赛事遍布我国多个省份;在“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的参与程度方面,参加的国家和地区数量和各个国家和地区派出的代表队与运动员逐年增加。
2.3 马拉松赛事是“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合作的热点
目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体育合作的一个热点是马拉松赛事。根据《2017中国马拉松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国内共举办了1 102场马拉松规模赛事(指800人以上的赛事),拥有498萬人次的参赛规模[4]。目前,在国内基本上是周周有马拉松比赛、月月有马拉松大赛,由此可见,在国内举办的马拉松赛事正在发展壮大。另一方面,中国的马拉松赛事开始向国际化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马拉松赛事的国际推广创造了契机。2016年,中国田径协会为了促进中国与沿线合作国家的马拉松产业的合作,推出了“一带一路”马拉松系列赛,并在“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的主要城市举办。2018年4月21日,我国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市举行了第一场“一带一路”马拉松系列赛,来自其他国家的参赛人员超过3万人。通过合作举办马拉松系列赛,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塞尔维亚的体育交流合作,促进了两国的民间交流,对两国的旅游业也将产生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马拉松赛事是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的体育交流与合作的一个热点, 虽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3 “一带一路”建设中体育交流与合作的作用
3.1 “一带一路”建设中体育合作开启了中国体育外交新模式
近年来,中国在外交领域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断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这其中,体育外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体育交流与合作由于其本身具有的开放性和参与性特点,对在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具有包容性,能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相互信任,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在国际交往中,中国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将体育作为主题开展外交活动。例如:2015年访问英国期间,习近平主席参观了曼彻斯特城市足球学院[5];2014年习近平主席访问阿根廷期间,阿根廷以其国家足球队和博卡青年足球队的2件球衣作为礼物。国家领导人间的体育非正式会晤对改善和加强国家间的关系起到了重大作用。
随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的体育交流不断深入,以体育为代表的中国外交,体现了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为各国在体育交流与合作方面提供了中国方案,促进了各国间政治共识的达成,“一带一路”倡议下各国体育交流与合作的开展将对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的体育产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3.2 “一带一路”建设中体育合作增进了沿线合作国家民心相通
“一带一路”倡议所涉国家和地区贯穿亚欧大陆,各国的文化差异将会对“一带一路”建设产生一定影响。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根基,体育交流与合作是民间交流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民心相通的有力途径。体育交流与合作可以使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的人们构建一个命运共同体。以体育文化交流为切入点,通过政府和民间的共同推进,既能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和地区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又能增强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体育赛事为着力点,能够实现信息交流、文化互通等多重效应。各国的参赛运动员能成为民间外交的参与者,在参与赛事过程中,通过各种媒体展现在各国的受众面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展现各个国家的形象,有利于拉近各国民间交流的距离,促进相互理解和尊重,减少文化差异摩擦,增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民心相通,为“一带一路”建设中其他方面的合作奠定基础。
3.3 “一带一路”建设中体育合作提升了我国体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众多,无论从经济总量、人口总量,还是资源储备等方面在全球范围占有重要地位,与此同时,蕴藏的体育市场潜力也十分巨大。如今,“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体育国际化发展开辟了一个新天地,有利于扩大我国体育文化的国际传播范围,提升我国体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开展体育合作能够通过文化交流塑造中国的国际形象。
通过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的体育交流与合作,打造中国体育品牌,开发中华民族特色的体育赛事,例如武术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加大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力度。同时,我国各类媒体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报道越来越频繁,加大了我国体育文化的传播力度,在“一带一路”体育赛事举办的过程中,通过美国、英国等体育媒体,实现对我国体育文化的国际传播。
4 “一带一路”建设中体育产业的可合作领域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9年3月发布的统计结果[6],体育产业分类范围主要包括:体育管理活动,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场地和设施管理,体育经纪与代理、广告与会展、表演与设计服务,体育教育与培训,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其他体育服务,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出租与贸易代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11个大类,并且这11个大类又分为37个中类和71个小类。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2017年我国体育产业总产出和增加值情况”(见表5)可见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的体育发展现状来看,笔者认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的体育交流与合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体育用品制造业是“一带一路”建设中体育合作的焦点
“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能承接我国体育产业的过剩产能。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经历了40来年的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飞跃,成为我国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表5可见,2017年我国的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产出值高达1万3 509亿2 000万元,占全国总产出的61.4%。我国福建、广东等地是鞋业、服装业等的加工集聚地,是体育用品制造业的重要力量,而“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对体育用品的需求较大,“一带一路”建设形成的基础优势为承接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过剩产能奠定了基础。此外,“一带一路”建设中已形成的生产要素比较优势和一体化、快捷化、便利化通道网络,为中国与沿线合作国家建立新的投资合作模式、推动跨境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园区集群化发展、实现承接产业转移和分工协作奠定了基础。
4.2 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及体育场馆服务是“一带一路”建设中体育合作的重点
从1990年亚运会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近20年的时间里,我国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与体育场馆服务等产能得到了飞速提升。我国许多城市在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筹办期间建设了大量的体育场馆,积累了丰富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经验,也培养了大量的体育场馆设计与建造人才。由表5可见,2017年我国体育场馆建设及服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与体育场馆服务总和)产出值占总产出的8.2%。当前,我国体育场馆建设水平较为领先,但是我国国内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市场相对饱和,从而使得我国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优质产能需转向国外。“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恰好为我国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产业转移创造了契机,而“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凭借我国在体育场馆建设与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实现其高质量体育场馆建设的诉求,我国在满足 “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需求的同时,又加强了国家间体育文化的联系,从而能够实现双赢。
4.3 “互联网+体育”是“一带一路”建设中体育合作的盲点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关于“互联网+体育”的合作尚处于盲区,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 将“互联网”应用到“一带一路”体育合作中,会为“一帶一路”沿线合作国家体育产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互联网+体育”科技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的相关合作还没有建立。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方面的合作也有待加强,表5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产出值还不高,仅占全国体育产业产出总量的0.7%。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带动下,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需拓宽体育赛事在“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的传播渠道,促进体育健身休闲企业由销售导向向服务导向转变,畅通健身指导、运动分析、体质监测、赛事参与等信息服务渠道。
4.4 体育旅游是“一带一路”建设中体育合作的亮点
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地体育旅游的带动作用不容忽视。2017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的《“一带一路”体育旅游发展行动方案》[7]中强调,在“一带一路”相关区域形成一批精品体育旅游赛事、特色运动休闲项目、有竞争力的体育旅游企业和知名体育旅游目的地。通过体育旅游全方位的交流互动,促进“一带一路”区域内政策沟通、产业互通和民心相通,使体育旅游成为“一带一路”区域内开放合作的亮点。“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和地区的地域广阔、资源各异,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文化差异较大,加强对沿线合作国家旅游资源的开发,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能够体验异域风情,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开展体育合作的又一重要领域。从国内来看,我国形成了体育演艺、运动参与、体育养生、体育文化景观、体育旅游、体育节事与旅游[8]相结合的体育旅游产品体系,一大批旅游产品取得了良好效果,例如,中体竞赛、中国国际体育旅游公司、中旅体育旅行社等开发的出国观赛旅游日渐增多。总之,体育旅游市场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游客旅游需求旺盛,这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在体育旅游方面的对接发展、合作共赢创造了良好条件[9]。
5 “一带一路”建设中体育合作的策略
5.1 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的体育消费市场
“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的体育消费市场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应总体规划和布局。 首先,在管理机制方面,成立“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体育合作的统筹管理机构或职能部门,建立双边或多边的“一带一路”国际体育合作协调机构或部门[10],促进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的体育产业的发展。其次,借助中东欧“16+1合作”“东盟合作机制”等已有的合作机制与平台,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间的体育多层次交流,逐步形成“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在政府、民间、行业间的合作机制及对话机制,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的体育合作,为我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间的体育合作创造条件。再次,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体育消费市场的实地调研,为我国在体育投资和贸易方面提供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撑。最后,为体育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出台相关政策,为体育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的沟通与合作搭建平台,例如,组织体育博览会和商务合作洽谈会等。
5.2 提升“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体育赛事是目前“一带一路”建设中体育合作力度较大的一个方面。而我国自2015年发布《愿景与行动》以来,各省市积极响应,但是,由于尚处在起步阶段,一些赛事举办方与“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的赛事合作深度不足。应在赛事活动中通过增加具有“一带一路”特色的相关活动打造一批“一带一路”精品赛事,例如:加入合作国家的风土人情展览、中国举办地的特色文化活动等;我国可通过开展陆上丝绸之路汽车拉力赛、海上丝绸之路帆船赛等赛事,实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在体育赛事上的联通[9],推动体育赛事的快速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还可举办“一带一路”国家运动会,由不同国家主办,设置“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特色体育项目和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部分竞赛项目,打造“一带一路”国家运动会的赛事品牌。还可通过具有地方特色的赛事活动进一步开发合作国家的体育旅游市场,同时以体育旅游扩大体育赛事的影响力。
5.3 促进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向价值链顶端迈进
目前,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在体育产业链上游的核心资源的国际竞争力总体不强。我国在竞技体育方面的专业装备多数需要进口,例如,95%以上冰雪运动装备需要进口。在我国体育产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形势下,体育用品制造业也急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和关联产业协同发展,完成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迈向价值链的顶端。一方面,要加大对运动训练与运动健身的智能化设备和可穿戴设备等的研发和生产力度;另一方面,要为体育制造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创造政策条件。可通过对欧洲一些知名品牌体育企业和研发能力强的体育用品生产厂进行收购,合作建立研发中心、设计中心等,掌握其核心技术,快速提升本国体育用品品牌竞争力。
5.4 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体育人才交流
“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体育人才交流是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增进“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径。首先,实施“一带一路”体育留学计划,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来华接受体育留学教育[10],为“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的体育发展培养人才;同时,我国教育部门也应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的留学教育,促进国家间的体育人才交流。其次,实施“一带一路”体育合作办学计划,与“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建立高等体育院校联合办学机制,同时,在此基础上,促进不同国家间校际交流互访、不同国家间体育人才交流研修,推进不同国家间文化互联互通。最后,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国际体育人才培养,促进其对国际大型赛事的深入参与和组织,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竞技体育的发展。
5.5 拓宽“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体育文化传播渠道
我國应加强体育文化传播途径的建设。重视公共外交传播渠道,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华通过国际体育传播平台进行充分展示;开拓经济贸易传播渠道,通过在“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间的贸易往来平台和大型商洽会等途径增加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实现中国体育文化的国际传播;引导民间交流,通过部分体育人才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精华在对外交往中进行传播,民间交流传播涉及人员数量庞大,并且更具“亲和力”;打造中国国际传媒机构,通过互联网等对中国体育文化进行传播。
6 结束语
“一带一路”倡议秉持的理念是共商、共建、共享,体育合作也不例外。在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开展体育合作时,充分挖掘沿线合作国家体育资源和开发体育消费市场,在体育产业方面寻求合作切入点,实现互联互通,互利共赢。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的体育交流与合作的深度,扩大体育交流与合作的广度,对于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间的国际关系,以及区域间稳定和繁荣发展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EB/OL].[2019-04-05].http://cpc.people.com.cn/n1/2017/0119/c64094-29033966.html.
[2] 顾跃.习近平关于体育发展论述的科学内涵与现实意义[J].体育学刊,2019,26(1):1.
[3]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发布[EB/OL].[2019-04-05].http://www.ndrc.gov.cn/gzdt/201503/t2015
0330_669162.html.
[4] 钱正元,周娟.基于“新钻石模型”的扬州市体育旅游产业竞争力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8):117.
[5] 谁和习近平一起体验了曼彻斯特足球[EB/OL].[2019-04-05].http://finance.eastm.
[6] 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19) [EB/OL].[2019-04-05].http://www.stats.gov.cn/tjgz/tzgb/201904/t20190409_1658556.html.
[7] 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一带一路”体育旅游发展行动方案[EB/OL].[2019-04-05].http://sports.people.
[8] 李凯娜,朱亚成,金媛媛,等.中国体育旅游研究综述[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2):5.
[9] 姜同仁,张林.“一带一路”与中国体育产业对接发展路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7,34(2):129.
[10] 陈刚.基于“一带一路”的体育公共外交研究[J].公共外交季刊,2017(2):59.
[11] 王子朴,朱亚成.“一带一路”背景下体育赛事发展的价值、困境与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7):1.
[12] 金光珠.“一带一路”视域下的中国体育赛事品牌的发展机遇与挑战[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7(11):31.
[13] 张德胜,张钢花,李峰.体育外交在我国强国建设中的作用及实践路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8(1):27.
[14] 李润.“一带一路”格局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理论构想[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7,37(4):37.
[15] 梁枢,王益民.“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体育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升级研究[J]. 体育与科学,2018,39(2):7.
[16] 王子朴,杨铁黎.体育赛事类型的分类及特征[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12):24.
[17] 张泽君,隋凤娟,张建华,等.“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我国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机遇、挑战与路径[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8,34(5):68.
[18] 孙壮志.“一带一路”背景下拓展国际体育合作的新路径[J].体育科学,2018,38(09):15.
[19] 李庚全,柏媛媛.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国际体育合作构想探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9, 42(1): 8.
[20] 朱亚成,王子朴. “一带一路”体育赛事发展机遇、挑战与方向[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8, 34(2): 22.
[21] 王正安,夏春莲.浅析“一带一路”与中国体育产业重点对接领域[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6):60.
收稿日期:2019-05-0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8VDL001);北京市科技重大专项项目(Z171100004417032)。
第一作者简介:梁昊光(1976—),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一带一路战略研究,E-mail:lhg@bisu.edu.cn。
作者單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