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翔
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口腔科 (江西九江 332000)
人们生活条件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导致饮食结构发生改变,饮食因素所致的牙齿问题不断增加,特别是儿童,由于替牙期和饮食的双重作用,导致牙齿畸形情况不断增加[1-2]。牙齿畸形的治疗必须尽早实施,否则会影响患者后续的牙齿功能及美观。本研究旨在探讨直丝弓矫正技术矫正小儿替牙期牙齿畸形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50例替牙期牙齿畸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家属意愿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试验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7~11岁,平均 (9.33±1.09)岁。对照组男16例,女9例;年龄8~11岁,平均 (9.65±1.2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替牙期牙齿畸形的诊断标准; (2)患儿及其家属均自愿参与本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3)无认知障碍及意识障碍,能够良好沟通;(4)无矫正治疗禁忌证。排除标准:(1)存在其他严重疾病,如恶性肿瘤疾病、造血系统异常及血液系统疾病;(2)存在严重精神障碍及语言障碍;(3)临床资料不完整。
对照组实施方丝弓矫正技术矫正。首先进行排齐的整平处理,并将尖牙以朝后方式进行结扎,在末端位置行回弯操作[3]。将尖牙进行远端牵拉,选择主弓丝进行处理,在处理的同时停止颊面管曲弯制,将其和带环牵引实施结扎操作,最后以关闭曲法作为处理方式,治疗后对牙位实施精细化调控。
试验组实施直丝弓矫正技术矫正。获得石膏模型后,对其进行头额侧位、全颌曲面的拍摄,并对拍摄结果进行分析。对于存在内倾覆颌和反颌的患儿,应将1 mm的弹力弓丝作为借助动力,对NiTi丝实施协助矫正,其具有十分好的弹性,在托槽中以结扎丝进行完全固定。以带钩托槽的黏结方式处理患儿第一磨牙,并对尖牙行托槽黏结处理[4-5]。然后对两槽采用橡皮圈牵拉。若患儿内倾性的反和深覆得到改善,再选择2 mm的弓丝,根据矫正方案进行整平性矫正。对于深覆盖所致的恒牙萌性扭转和多生牙所致的切牙过度拥挤,应在切牙间距采用 “8”字结扎法进行矫正,促进患儿牙列整齐,并对各切牙使用橡皮圈牵引[6]。
两组均观察3个月后分析疗效。
比较两组牙齿功能和治疗效果。(1)牙齿功能选择咀嚼功能、吞咽功能和语言功能作为判定指标,对患儿牙齿整体功能进行判定,每项指标评分为50分,得分越高表明牙齿功能越好。(2)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显效,患儿经治疗后,牙齿排列整齐,且牙齿覆盖情况恢复较好;有效,患儿经治疗后,牙齿排列较整齐,面型相比治疗前明显改善;无效,患儿经治疗后,各项指标相比无改善。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试验组咀嚼功能、吞咽功能、语言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牙齿功能比较 (分,±s)
表1 两组牙齿功能比较 (分,±s)
注:与对照组比较,a P<0.05
组别 例数 咀嚼功能 吞咽功能 语言功能试验组 25 46.54±1.98a 46.09±1.82a 47.89±1.09a对照组25 22.01±1.87 22.34±1.45 23.87±1.22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牙齿畸形为临床常见牙科疾病,其主要是由于患儿在生长发育阶段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如后天环境和先天遗传因素),导致患儿牙齿、颅面和颌骨出现畸形,其主要包括多种形式,如牙开合、牙列拥挤、深覆、牙齿前突、深覆盖等。儿童替牙前期,牙齿畸形率明显增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咀嚼功能、吞咽功能、语言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提示直丝弓矫正技术矫正具有显著效果,分析原因在于直丝具有一定轻力作用,且本研究中应用NiTi丝,存在较强的矫正能力,持久力较好,且不会对患儿其他组织造成牵拉和严重影响。而方丝弓矫正,易增加患儿口腔不适,同时影响患儿语言和吞咽功能[7]。直丝弓矫正技术矫正具有持久柔和的特点,能够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安全性,提高患儿和家属满意度。在实施牙齿矫正中,在托槽内使用结扎丝进行固定,由此保证颊面管和弓丝曲面能够达到较好贴合,避免患儿治疗后期发生溃疡,进而使其矫正后安全性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小儿替牙期牙齿畸形应用直丝弓矫正技术矫正的效果显著,且可改善患儿的牙齿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