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欢
2019年3月21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AI赋能,看健未来”项目首个捐赠仪式在北京亦庄医院举行。捐赠仪式上,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社区发展中心向亦庄医院捐赠了由北京致远慧图公司提供的“眼底病AI辅助筛查系统”。
影像判读符合医生思维
目前,人工智能在医疗影像领域的诊断主要集中在病理、眼科和放射科影像三个方面。致远慧图医学总监李唯向《中国信息化周报》记者介绍说:“致远慧图是一家专注于眼病筛查的人工智能企业,此次捐赠的‘眼底病AI輔助筛查系统由一台眼底相机、一台图像传输装置和AI软件系统组成。”
基于人工智能的底层算法,人工智能在对图像进行判读时,可以直接给出结果,但并不能生成令人信服的判读依据,这被称为“AI结论缺乏可解释性”。在其他行业,只要AI的决策大致准确,“AI决策缺乏可解释性”的缺陷未必有多大影响,但在严谨的医疗领域,缺乏可解释性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因为医疗非常严肃,去相信一个缺乏可解释性的医学诊断总让医生觉得结论不够踏实。
现在,“AI判读结论缺乏可解释性”的缺陷仍然阻碍着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发展。李唯说:“致远慧图‘眼底疾病AI辅助筛查系统不仅能够对图像性质做出初步判断,还能识别异常病灶,并勾勒出病灶的范围。先呈现异常病灶,再给出判读意见的这个过程,类似医生的诊断思路,让医生的使用体验更好。今天是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社区发展中心系列捐赠活动的第一场,大家一起到亦庄医院观察实际落地效果。”
80%视力受损可预防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在全球2.8亿视力受损患者中,80%是可以预防避免的,也就说每5位视力受损人士中,有4位罹患的是可避免的视力损伤疾病。在我国,工作年龄段人群,第一致盲原因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该病变属糖尿病的小血管并发症之一; 退休年龄段人群,第一致盲原因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该疾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多发于50岁以上人群。
在我国,需要检测眼底疾病的人群规模非常庞大。截至2018年底,我国患糖尿病人群规模在1.1亿人左右,高度近视患者4000多万人,高血压患者1.8亿人以上,此外还有数亿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这些都是要做眼底病筛查的重点人群。然而我国专业眼底病医生仅有3000多人,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致远慧图的“眼底病AI辅助筛查系统”可以对常见的十几种眼底疾病进行筛查,基层医院的医生可以基于自己的临床经验,并参考人工智能软件的筛查结论对患者眼底影像做出初步诊断。在遇到疑难眼底疾病后,社区医生还可以通过致远慧图的软件系统,将图像发送至高等级医院申请会诊,帮助病人进一步明确诊断。
记者体验眼底筛查
在捐赠仪式后,记者也对自己的眼底进行了检测。首先,亦庄医院的医务人员收集了记者个人信息;之后,对记者眼底进行了拍摄。照片通过上传至辅助诊断诊断软件系统,不到10秒的时间,AI软件就给出了筛查参考建议,医生参考系统筛查建议后对记者眼底情况进行了说明,并打印了诊断书。
记者还注意到在就诊台附近矗立着一台穿着护士制服的机器人。原来,患者也可以通过刷身份证或者手机号等形式登录,提前在机器人上自行录入个人信息和相关病史,打印单据后直接交给检测的医生,医生立即可以看到病人的既往病史,大大节省了医生和患者的检测时间。
仪式现场,还有五十多位社区居民纷纷体验该筛查系统。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有十余名居民被系统提示可能存在眼底异常,在参考了筛查系统的建议下,医生建议这些患者去专业眼科医院接受进一步检查。
当被问及使用体验时,亦庄医院的医务人员表示:“致远慧图提供的眼底病筛查系统不仅解决了他们长期以来缺乏眼底筛查设备的的需求,同时AI辅助诊断软件提供的筛查建议极具参考价值,在辅助筛查系统的帮助下,他们更加有信心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佳的医疗健康服务,把好防控眼科疾病的第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