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映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的发布,整本书阅读已经成为语文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但目前仍有很多学生还停留在碎片化阅读的层次。这就需要在调动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教会他们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把课上阅读和课下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在此,以沈从文的《边城》为例,对整本书的阅读指导谈一点体会,希望能帮助学生走近经典。
一、阅读目标的设置
伏尔泰曾说:“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这番话告诉人们:不仅要读整本书,而且还要进行多次的深层阅读。可是,有些书学生连一遍都不想读,多次深层阅读更无从提起。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呢?课标指出,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
由此看来,让学生带着目标去阅读,指向性会更明确,也更适合学生。但是,如果目标设置难度较小,就不能满足基础扎实的学生进行深度阅读的需求;而如果目标设置难度太大,就会使基础较差的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可见,只有制订与学生阅读基础相一致的目标,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根据作品不同的体裁和学生不同的阅读能力而设置不同的目标,最好是以阶梯式的形式呈现。对阅读能力还不高的学生,可让他们从基础阅读入手,初步了解作品情节与人物的关系;对有一定阅读基础并有较强阅读兴趣的学生,可让其从比较阅读、思辨阅读和表达入手。例如,在让学生阅读《边城》之前,教师可根据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设置如下阅读目标。
在概括浏览的一读中,将阅读目标设定为掌握全书的故事梗概、熟知人物关系和了解景物特点。在重点精读的二读中,将阅读目标设定为掌握翠翠、爷爷、天宝等人物的命运及性格,并能对作品的主题进行分析理解。在品讀延伸的三读中,将阅读目标设定为品读《边城》的语言及艺术特色;与电影剧本进行比较,探究不同媒介的表达方式;通过品读,能够阐明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从最能感动自己的故事情节、人物和环境入手,经过三次阅读品味、逐渐深入的探究之后,不仅理清了人物的关系,还感受并欣赏了人物的形象,探究了人物的精神世界,体会到了小说的主旨和艺术价值。
二、阅读兴趣的培养与提升
该环节的设置旨在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有的学生之所以对整本书缺乏阅读热情,是因为他们缺少把自己和作品联系起来的意识。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情景,用有趣、有效的任务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当学生完成了《边城》的概括浏览一读后,教师可给学生布置如下任务:任务一,读完《边城》后,请你以故事梗概为主要内容,用三百字左右的篇幅向你的朋友推荐这部作品;任务二,假设《边城》再版,请你以出版者的身份,以故事梗概为主要内容,用三百字左右的篇幅向读者介绍这部作品。这一设计既符合了课标“语言的表达与交流”中“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明得体地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要求,也契合了学科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中的“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的学习目标,能够较好地引领学生从自身出发来梳理和概括文章的内容。
当学生完成了《边城》重点精读的二读后,教师还可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任务:《边城》的最后说“这个人也许永远也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对于这样的结局,如果你是翠翠,你会怎样把握自己的命运呢?这个任务的设置,是希望学生在重点精读的二读基础上获得思维的提升,即在掌握了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性格后,融入自己独特的看法,并对作品进行评价,从而增强思维的深刻性与批判性,培养和提升阅读兴趣。
三、提供有效的方法指导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由此看来,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尤为重要。
关于阅读方法,要结合文体特点和文章内容来选择。由于《边城》中的故事脉络清晰,因此一读可采用跳读、浏览、略读等方法。跳读是一种跳跃式的读书方法,可以根据阅读目标,以故事梗概、熟知人物关系和了解景物特点为脉络进行阅读,如果遇到疑问处,在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也可跳过去,继续往后读,就可前后贯通了。速读是一种快速读书的方法,即采用“扫描法”,一目十行,对文章快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这种方法适合初读者和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使阅读者不会在阅读之初就产生畏难情绪,继而发展为自觉地进入精读、品读阶段。
在重点精读的二读中,由于《边城》中的人物刻画细腻、性格特点鲜明,故可结合阅读目标,采用精读及圈点、批注等方法进行阅读。圈点,即用一种代表某种意义的符号,在文章的字、词、句、段上进行圈点勾划。在符号使用上不必做统一要求,这样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设置符号,以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批注,即批语、注释,是对文章进行品评、鉴赏的阅读过程。例如,下面写翠翠的文段就可从肖像描写、修辞手法等方面指导学生进行圈点、批注。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
“皮肤变得黑黑的、眸子清明如水晶”是肖像描写,写出了翠翠的健康、纯净。“俨然如一只小兽、如山头黄麂一样”是一种比喻修辞,体现了翠翠的天真活泼和乖巧。
在品读延伸的三读中,可根据之前设置的阅读目标和语文课标学习任务群的“教与学”中谈到的“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比较不同文学形式的特点,对所学的作品进行归类的梳理”要求,采用比较阅读法和探究性阅读法开展阅读。教师可让学生从人物和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比较。例如,将《边城》的小说文本与其电影剧本两种体裁进行比较,等等。
综上所述,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积累独特的阅读经验。学生从优秀的中外文学作品中获得的精神财富,将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挥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