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大赛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2019-06-21 07:25韩再超张英俊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6期
关键词:大赛大学生能力

韩再超,张英俊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南昌 330022)

创新创业大赛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集中体现的实战演练平台。以创新创业大赛为载体,反观创新创业能力,是研究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路径;以创新创业能力指标体系为训练指向,是提高创新创业大赛成果的教育途径。创新创业大赛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密切相关、互为助益。

深化创新创业大赛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业意识、专业水平、实践能力、职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是高校实现从就业从业教育到创新创业教育战略转型的关键力量。由于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学校探索适合我国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路径和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创新创业大赛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现状述评

创新创业能力被视为未来人才应该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 中国已进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

笔者结合我国国情及高校特点,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大学生的自主创新、创业技能、创新成果转化率和创业成功率等不尽如人意。从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来看,如何构建完备的创新创业能力培育体系,特别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建设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与研究尤为必要和迫切。

从国内的研究状况来看,中国知网的数据搜索结果表明,以“创新创业能力”为关键词,搜索文献仅279篇,“创新创业能力”的界定、分类、培养等方面存在较大争议,主要以学者唐靖、姜彦福等基于创业活动过程和创业角色分析,构建二阶六维度创业能力模型为代表;以“创业大赛”为关键词,搜索文献1 120 篇,主要集中在分析目前大学生创业大赛的现状或是针对个案及问题提出的解决措施,缺乏系统性;而以“创新创业大赛” 为载体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系统研究则是凤毛麟角。

从国外的研究状况来看,它主要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德国模式”为代表,德国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在大学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机构,开设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创新创意大赛,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企业家精神,可以供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参考。

2 创新创业大赛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关系

2.1 以创新创业大赛为载体,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全方位服务创新创业文化实践活动。 第一课堂开设创业基础课程、第二课堂开展课外研究培训活动,丰富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项目与大学生创新实验活动。 积极整合资源在学校内部和周围设立创业学校、 创业孵化园,邀请优秀校友和企业家建立校外辅导俱乐部、校外创新创业训练营等指导大学生开展主题演练,充分利用省级、国家级创新创业产业园,活动效果良好。

现阶段,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主要基于理论层面,主要从创新意识、创业环境、创业机会、创业者和创业团队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各高校对创业基地提出了指导意见和建议,但一般高校学生缺乏一套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式; 各地区和高校出台了一些创业优惠政策,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但创业园、孵化器和创业基地的运营情况还存在很多问题: 创业者的管理和运营园区脱离了创新创业教育,形成了所谓的实践群体和理论群体; 创业园区的创业项目不能形成规模和良性发展;对于团队成员来说,多数项目主要是由同一专业的学生合作,没有综合各专业学生优势,并且远远没有接受市场经济规律的检验。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赛作品的酝酿和培育可以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AI、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和手段相结合,促进制造业、农业、医疗、科技等转型升级,推动与生产生活深度融合。 赛事评委知识结构完善,邀请投资人、企业家、教育专家、相关学科领域专家等评审,可充分评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阶段性成果,验证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2 以创新创业大赛为载体,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可行性

创新创业能力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概念,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过程中,坚持以生为本,在创新创业大赛中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图1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图

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能力目标,以基础能力、发展能力、社会能力为培养水平,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核心素养、应用实践能力、创业就业的职务能力为组成部分,以“基于胜任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素养体系的培育与强化”“基于产学研一体化培养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应用实践能力体系的培育与强化”“基于行业企业研究的大学生创业就业职务能力体系的培育与强化”为重点,以项目制为导向、以研产销为路径、以校企合作为依托,构建以创新创业大赛促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全方位育人体系,是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路径,是撬动高校教育综合改革,促进体制机制制度创新,全面发力构筑高等教育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搭建协同育人的重要“桥梁”。

3 创新创业大赛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3.1 培养与强化基于胜任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核心素养体系

面对社会激烈的竞争压力和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如何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是供需双方的双向诉求。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组织协调能力、突出的社会交往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环境适应能力。

创新创业大赛创办的目的和意义,主要是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希望你们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可见赛事的举办对学生胜任力的培养大有裨益。在创新创业的模拟与演练中,可以通过项目呈现与路演、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商务谈判与电梯营销大赛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胜任力。

3.2 培养与强化基于产学研一体化培养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应用实践能力体系

各高校以大赛为载体,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充分发挥创新创业改革的带动力,不断赛出教学成果、赛出科研成果、赛出人才成果,不断完善科教结合、产教结合、产学研一体化,不断增强校校协同、校企协同、校地协同育人,不断凝聚提升推进人才培养机制等,真正做到赛项目、赛育人、赛品牌。

师生共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探索,已成为当下的热门话题。在创新创业的实践中,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以教师的实验室、教研室和科研团队为依托,以教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为媒介,深耕专业技术发展,探索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培养领域,集聚创新创业教育的要素与资源,将高校的智力、技术和项目资源辐射当地乃至全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打造中国产业的升级驱动。

3.3 培养与强化基于行业企业研究的大学生创业就业职务能力体系

强化学生的商业与企业的本质认知,有利于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就业发展的需要,是大学生探索工作世界,进行觉知与承诺的关键体现。创新创业赛事以项目制为导向,是创业过程的全体验,是创业部门职能划分的全过程。 从创意—创业者—创业团队—创业机会的识别与利用—创业风险的识别与防控—商业模式的探索与开发—资源整合与创业融资—新企业的开办,从产品研发—生产服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资本财务—综合行政,从行业链、产业链,更深层次理解企业的创办、运营与发展,满足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提升就业创业的能力。

在产品研发环节的演练,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需求研究的能力和水平、产品开发的技术和经验、产品调试的敏锐和及时;在生产服务环节的演练,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熟悉原料采供的流程与操作、 生产管理的步骤和能力、售后服务的内容和举措;在市场营销环节的演练,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市场调研的方法和手段、渠道通路的构建与维护、 销售方案转为行动计划的销售执行能力;在人力资源环节的演练,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探索出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岗位设置、培训与开发、薪酬福利、绩效考核、劳动关系等基本模块的实施办法;在资本财务环节的演练,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提高风险防控的能力,了解投融资、资本结构、财务风险等,发挥财务杠杆效应;在综合行政环节的演练,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行政管理、日常事务管理、 会议管理、制度管理、涉外事务管理的能力,提升“大综合”的规范化管理水平。

依托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顺应新时代新变化的重要举措,是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的有益尝试,是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探索与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相适应的培养方式是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 创新创业大赛面向全国乃至世界高校、面向全体学生,是一个开放性的创投展示平台,是一种面向社会需求的实践性教学手段。 近年来,创新创业大赛参赛赛道广泛拓展、参赛项目领域多样、参赛人数逐年攀升、覆盖高校与日俱增、社会各界高度重视,适切学生的分层培养和专业培养的现实要求。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提出新办法、钻研新路径、利用新平台,建立培养、教育、评价、反馈体系,科学考量、积极培育、多措并举,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任务的实现注入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大赛大学生能力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之歌
说谎大赛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