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雨春 陈 瑶 胡期丽 杨皓媛 胡奇志
民族医药是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历史不断总结完善的,用来治疗疾病的医术方法。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历史上,民族医药为我国各民族的传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17年制订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将民族医药与汉族医药并列,视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40年以来,有关促进民族医药发展的政策越来越多,相关政策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以近40年以来在期刊上发表的相关论文做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法分析民族医药政策研究的发展方向,并针对民族医药政策研究提出一些参考建议。
少数民族是指多民族国家中主体民族以外的民族。在我国,除主体民族汉族以外的其余55个法定民族均是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49%)。少数民族在我国处于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状态,分布地域以东北、西北、西南为主。以中国知网中的少数民族医药政策研究文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主题检索为主,检索路径为主题-民族医药政策,分类检索为辅。检索年限为1980~2018年。剔除其中新闻报道、人物介绍等和民族医药政策研究无关的文献,共获得民族医药政策研究文献289篇(截至2018年12月13日)。对检索到的文献从发文数量、作者区域、发表刊物、文献主题等维度进行定量分析,通过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理。
(一)发文数量。知网检索到最早的民族医药政策研究文献来,发表时间为1983年,发表篇数为一篇,接下来20多年时间一直在较低个位数徘徊,以一种不太规律的数量呈现着,如图1所示。2006年,发文量一举突破涨到13篇,此后呈不规则性的增长。
图1 知网年度民族医药政策研究文献发表数量
注:2018年发文数量截止到查询日期,为不完全统计数。
图1显示,民族医药政策研究的文献在2006年之后开始有大幅度的提升。尤其在最近三年,每年发文量都在20篇以上。从发文数量的增加可以看出,研究群体的不断扩大,不断有新的研究者进入政策研究这一领域。从文献的被引用频次来看,1998年以前文献被引用频次较少。1999年之后,文献被引用频次大幅增长。在2008年达到顶峰149次,其后有所回落。被引用频次是某一篇文献被他人论文作为参考文献所引用的次数,可以直观地反映出该文献的质量。文献计量学研究表明,统计论文的被引用频次,可以定量地从侧面考察其科研水平[1]。最近三年的论文发篇数量增加不少,从文献被引用频次这一角度来看,其被引用频次较低。发刊论文在科研深度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整体来看,文献的发文量和被引用频次呈现不规律现象。这也与我国相关政策出台时间基本一致,2003年10月1日,我国施行《中医药条例》,民族医药参照《中医药条例》中医药条例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积累之后,民族医药政策的研究文献从2004年开始增长。201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将民族医药称为中医药的中药组成部分,明确了民族医药的地位,为民族医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极大地激发了有关专家的研究兴趣,这也是最近三年的研究文献年均20篇以上的原因之一。
(二)文献关键词。以被引用频次较高的参考文献作为分析样本,选择引用频次在5次及5次以上被引做参考文献的论文做为研究样本,获得60篇相关期刊论文(不区分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收集整理论文关键词,获得44组关键词,通过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剔除其中模糊性较强的关键词,如:综述、研究、发展等,获得四组高频关键词。分别是:保护(9次),传承(6次),产业(7次),教育(3次)。这四组关键词在样本中共出现25次,占样本数据的56%。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到,含有“保护”关键词的论文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达86次,含有“传承”关键词的论文被作为参考文献引用达69次,含有“产业”关键词的论文被作为参考文献达64次,含有“教育”关键词的论文被作为参考文献达52次,含这四组关键词的论文共被引用271次。这四组关键词引导了民族医药政策研究的趋势,如图2所示。
图2 关键词词频分布
分析这四组关键词所涉及论文被引用次数较多的作者,可以看做在该领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作者可以认为是在该领域研究中比较出色的研究者。当前民族医药的保护、传承、产业和教育等方面成为了民族医药政策研究的趋势。
设置时间节点为2010~2018年,按顺序法排序,选择发表时间为这八年之内并且引用频次在4次及4次以上被引做参考文献的论文做为样本,分析文献研究主题,共获得31篇相关期刊论文(不区分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
通过分析研究样本可以得知,有18篇文献样本主题中出现“教育、传承、人才培养”等类似词组,文献从完善民族医药理论,院校教育课程设置,师承教育资格认定,相关教育政策实施,名老医生医技传承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民族医药政策研究的主题,相关文献被引用次数累计有139次。胡书平、王志红、叶华、赵文华、陈阳、陈吴兴、余江维等专家学者是所选样本中这一方向的主要研究者。
12篇文献主题涉及到“保护”,分别从制订政策、非遗保护、立法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论述研究的主题。相关文献被引用次数104次,研究者有胡书平、王志红、秦阿娜、任小巧、张伯礼、马长琼、余江维、杨京钟、郑文、王润球等。
10篇文献样本中出现“产业保护,产业发展,产业扶持”等相似词组,文献主要关注加强科学研究、合理开发野生药材资源、加强民族医学的整理、民族药新药研发与传统产业改造、民族医药扶持政策体系建设、健全民族医药研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合理的民族药产业组织体系等方面。相关文献被引用次数累计有69次,王志红、叶华、朱根华、王玉杰、张伯礼、郑文、吴铀生、王润球等专家学者在这一领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6篇文献主题涉及到“医学古籍整理研究”等相关内容,相关文献被引用次数为75次,文献作者有胡书平、诸国本、叶华、陈阳、保丽娟、陈海玉等。
诸国本[2](2007)提出:要根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加强资源保护、动态保护和园区保护。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民族医药政策研究的文献发现,目前研究民族医药相关政策主要集中于少数民族主要聚集地区,学术交流的期刊以中央级和少数民族所处地区期刊为主,民族医药政策研究论文及研究者在不断增加,每年都有新的研究者进入这一领域,在政策研究的趋势中,民族医药的保护、传承教育和产业是主要研究方向。
从既有的研究文献来看,大部分文献主要是对当前促进民族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进行了一般性的梳理,而深入实地调查、实证研究类的文献较为缺乏。多数学者肯定我国传统民族医药需要从国家政策出发,予以扶持以促进其发展,因此,运用公共政策分析理论工具认真梳理分析当前影响民族医药传承发展的政策关键,应该是今后最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加大对于民族医药政策研究的支持力度,多层次、全方位进行相关政策的研究,输出研究成果,可以为相关地区制定政策作为参考,制定符合本地区民族医药发展的政策,因此民族医药政策研究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