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丨■ 遵义杂志社全媒体记者 李 燕
初见杨秀贵,是在2017年遵义市“两会”上,她是市人大代表。齐肩的短发、简洁的黑色西装,面对记者的采访,不善言辞的她显得有些不自在。
时隔两年多,再次遇见,是在凤冈县永安镇的秀姑茶业有限公司,这是杨秀贵一手创办起来的公司。一头长发被卷了起来,白色的工作服包裹着瘦小的身体,多了些疲惫,让人看了好生心疼。
都说童年是每个人心中最美好的时光,可对杨秀贵来说,却是个伤痛。3岁那年的一场意外,导致她左手不幸受伤,从此被贴上了“残疾人”标签。
杨秀贵的家乡凤冈县永安镇田坝社区,是优质茶的产地。20世纪60年代末,一些知青到田坝开展“上山下乡”活动,在九堡十三湾种了一些茶树。知青走后,这些茶树就交给人民公社的专业队进行管理。到了1990年初,田坝就有茶园4040亩。
杨秀贵也想种茶,挣点钱支起贫困的家。可是没有钱、没有地,跑遍亲戚朋友家,也没借来一分钱。无奈之下,她只好带着智障的丈夫选择外出打工。
那一年,杨秀贵26岁。
远离凤冈1600多公里外的浙江省温州市,是民营经济高度发达的先发地区。在那里,杨秀贵依旧没有得到上帝的眷顾,捡垃圾、当保姆、做包装厂工人……就这样,一晃10年过去了。
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凤冈富锌富硒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凤冈县因此荣获了“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的美称。从此,“凤冈锌硒茶”沐浴着茶产业的春风一路高歌猛进。
看着家乡越来越好,杨秀贵有些动心了,“梦里也想回家,再好还是家乡好”。2007年年底,杨秀贵决定结束打工生活,带着丈夫回乡学习茶叶加工技术。
杀青、揉捻、定型、脱毫、提香……每一个步骤,杨秀贵都十分认真,几个月学习下来,瘦了近10斤。她掌握了多款制茶本领,成为田坝第一个女制茶师。这时的杨秀贵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自己办厂,让家乡的残疾人到厂里上班。”
办厂,谈何容易?对于残疾人的杨秀贵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好多人嘲笑我,说我一个残疾女子,能有个工作就不错了,还痴心妄想开加工厂;还有的人当面说我是疯子……”回忆过往,杨秀贵的眼泪止不住往下流,她知道自己来时路走得是那么不易。
“东拼西借凑了3万块钱,把自家小平房改成茶叶加工小作坊,购买一些基本的机器设备。”就这样,杨秀贵的加工厂有了最初的模样。
然而,没有流动资金,没有市场,如何发展?杨秀贵决定与两家资质齐全的茶叶企业合作,帮着做茶叶代加工,以此借船出海,不断磨练和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加工技术。2011年,杨秀贵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加工干茶3万余斤,创收20多万元,成为凤冈县第一家残疾人微型茶企业。
“我和丈夫虽然是残疾人,但我们不做生活的废人,即使身残,我们也有梦要圆。”十年间,杨秀贵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对梦想的追求,让企业从最初的小作坊变成了今天集茶叶、果蔬、种植、加工、包装、销售、储藏、运输和技术咨询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标准化茶叶加工企业。
目前,秀姑茶业公司拥有标准化茶叶加工厂4个,厂房总面积约6800平方米,常年可解决就业40人,其中有18人是残疾人。此外,公司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生态茶园3600余亩,辐射带动茶农1200多户。2018年,秀姑茶业公司产值达2200万元,生产加工茶业20万斤。
值得一提的是,在杨秀贵带动的1200多户茶农中,其中有360户残疾人。为了帮助残疾人家庭都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杨秀贵邀请他们将土地入股在合作社,提供长期的技术指导,最终实行保护价收购。与此同时,还通过“三变改革”的发展模式,让建档立卡的重度残疾人用残保金参与公司的入股分红。
田坝社区居民何玉志就是其中的一位,因夫妻俩年老体迈,加之两个儿子智障,生活过得很艰苦。杨秀贵得知情况后,主动帮助办理残保金入股,还经常看望和照料老人,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只有自己受过伤,才能了解别人的痛。我希望身边更多的残疾人能在我的企业工作,能有自己的收入,摆脱贫困和自卑,与正常人一样拥有幸福的生活。”当记者问起为什么执意要办厂时,杨秀贵回答道。
挥洒的汗水和流过的眼泪终究变成了荣誉与收获:杨秀贵荣获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全国女性创业之星金奖、全国最美家庭提名奖、贵州省最美家庭、贵州省残疾人自强模范;凤冈秀姑茶业有限公司荣获贵州省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点、贵州省四星级巾帼示范基地、贵州省三八绿色工程示范基地、遵义市残疾人就力基地、遵义市市级龙头企业、市级扶贫龙头企业。
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杨秀贵的天空迎来了绚丽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