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绘画心得对国画与陶瓷山水画的影响

2019-06-21 09:51江乐山
陶瓷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心源山水画山水

江乐山

(江乐山陶瓷艺术工作室,景德镇市,333000)

1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造化”,就是大自然,“心源”指的是创作者对自然万物的内心感受感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说我们在进行山水画创作过程中,要从大自然中吸取创作题材,也就是写生,也进人大自然中去,感受自然,感受自然中的河水,感受自然中的花木,感受自然中的走兽和飞禽,同时也要了解不同气候的山川烟雨迷蒙的巨变,也要从不同角度看山山水,更要在一年四季感受山川色泽的变化。将这些自然特点用速写、摄影扑捉下来,为自己创作山水做好丰富的材料。当有了充分的写生后,艺术家接下来就要做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将这些素材进行大脑加工提炼,当胸有成竹后方可下笔创作陶瓷山水或者国画山水,如果还是一味的原搬照抄自然山水,那就不叫艺术,或者不叫中国艺术,中国艺术皆是融入了儒道思想而形成我国特有的艺术体系。欧美艺术就是高度还原自然,超写实。“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艺术理论的重要命题,这也是张璪在山水画创作中的绘画心得体会,他的心得概括了现实的山川,也升华了现实山水的国画表现力,运用笔墨加上艺术家的思维提炼出山水画艺术。

总之,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如此才能写我意,养我心,传我志,落墨收笔,能见天性。要言之,写意花鸟必须有笔墨、有情状、求意简抒情气,其深层境界,应是写照心神,是人情的物化,花鸟虽小,其实就是天人和谐的境界。

2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山水画中的意义

图1

图2

晴欲雨雨欲霏米氏父子(米芾、米友仁)作画不求工饰,崇尚天真自然,能打破中国画以线为主的常规,以水墨烘染和横扫墨点表现难以描绘的“晴欲雨雨欲霏”效果。提倡“信笔作之”和“意似便已”,开创“墨戏”之风,对后世绘画艺术尤其是文人画有很大影响。在我国的国画山水绘画继承发展中,有着师资南北之分,但都是沿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中心进行传承教学的,这样能让学生有一条学习主线。自古我国的山水画学习都是在现有一定的山水画理论基础后再拿到前代名家的作品进行临摹,临摹不是为了以后原搬照抄,而是为了在临习的过程中与古代大家进行对话。在临习中体会大家的山水表现手法,做到和大师“对话交流”,这样方能达到绘画技术和思想的共同传承。当我们做完临摹过程后,有了一定表现山水的笔墨技法,就可以进入自然,开始写生,也就是“师法自然”这么一个过程。在写生过程中,我们不但要印证古人技法体系的提炼过程,还要通过技法的印证体悟古人的“匠心独运”。师法自然之后就需要画家 “中得心源”的研究了,这就需要艺术家有高深的文化休养,单单的绘画技巧是不能长作出更好的山水作品的,必须经过艺术家的各方面的文化休养,艺术造化,绘制山水的笔墨技法,以及艺术家的阅历等,各方面因素相结合。方能感悟真山水后,变成自己的创作语言。

图3

3 写生对陶瓷山水绘画的重要性

第一,“师造化”是自古以来山水画家都会做的事情。历史上有名的大家都是会进行写生这一步。五代的“南董巨、北荆关”,就是对我国南北不同的山容水貌进行观察后再创作山水作品的。南派的董源、巨然是对江南山水的观察体会后创作烟雾迷蒙、山软重叠的江南山水。北派山水画家荆浩、关仝则是对关陕一带的山水在细致的观察后,创作出高耸入云,陡峭俊伟的北方山水特色。

北宋李成、范宽、郭熙画终南、太华一带高原景色,他们深入终南山和太华山,在山中长居,观察山水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一川一溪,这些种种的观察就是写生,也就是因为他们三人的细心观察,成为北宋三大家。

图4

米芾、米友仁父子二人画雨景山水,也都是长期深入南方的苏杭一带,观察苏杭的江南水乡,研究了苏杭地区大自然的奥秘,创作出与北方不一样的山水画卷,他们父子认为自古山水画都有相仿制,皆有师承,而少有出尘格,而米氏父子另辟蹊径,别开生见面最后而后获得成功,创作出具有文人气质的米点山水。

我们作为陶瓷山水画的创作者,也应该学习古人,不要一味的临摹抄袭别人的作品,而应该去大自然写生,只有写生才能了解山水的特点木结构,在进行山水画创作中才能成山在胸,下笔如有神。不会一下笔不知道画啥,然后就再次去拿别人的山水作品搬前挪后,重新组合成一幅山水画。这样是成不了一代山水画巨匠的,所以写生及其重要。

4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让陶瓷山水画产生的诗意美

山水画要表达出意境,是一项非常难的事情,它需要的不仅仅是画家绘画技法的高超,也需要艺术家内心的感悟,对山水的感悟,对其加以提炼,形成却别于真实山水的创作养分,也就是所说的“中得心源”两者需要得到一种互动,即是指画家扑抓自然与对自然加工改造的一种互动。山水画家通过绘画的方式“缘物寄情”,在有限的画幅空间当中去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营造出超脱世俗的氛围;让观者既能够体会画面中的景致和意境,又能够透过画面延伸出一种无限的意境,从而使得画面上的山水区别于自然山川,而又忠于自然山水,脱离一己之小我,获得精神上的升华。诗情画意是陶瓷山水画表达意境的最高境界,也是当代文人陶瓷山水画家及其重视的一个重要方面。陶瓷山水绘画是艺术家表达意境的自我完善,不然就是一股画匠的匠气,要让一件山水画卷有诗意般的美,画中有诗。唐朝诗人也是山水画家王维,他所创作的山水就是画中有诗,他所写的诗也是诗中有画。近现代的珠山八友他们所画山水画就是每幅画面中传达出浓浓的诗意美,这也是因为他们基本是文人出生,后来到景德镇,在粉彩山水创作中一展风采。别有一番韵外之致,画外之情,显示了一代文人绘画的境界。诗歌是通过文字的方式使人获得联想的空间,绘画的诗意性是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给人,然后使人感受到诗一般境界的联想空间。诗歌和山水画作为独立的两种艺术形式,其相互关系是复杂的,这两种不同形式的艺术在一定条件下超越其表现方式的局限性,达到内在的交融和统一。

5 总结

陶瓷山水绘画艺术的源泉当你在赏析一幅陶瓷山水画时,总会有种感觉,好像是在欣赏中国画。确实如此,陶瓷山水画的问世与中国画有着不解之缘。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我国山水画家张璪提出来的绘画心得体会,其中心思想就是山水画创作需要师法自然,从大自然中吸取创作养分,也就是写生,即为外师造化。再经过创作者对自然万物的高度提炼提炼和大脑的改造,即为中得心源。“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两者相结合才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可以说张璪的这一心得体会影响着整个中国绘画史的发展,也深深影响着我国陶瓷绘画发展。山水画的特性陶瓷山水画的特殊性是创造形神交融、天人合一的意境,既不但表现丰富多彩的自然,外是造化、中得心源让陶瓷山水画产生的诗意美

猜你喜欢
心源山水画山水
凤凰览德辉,造化得心源——巨德辉的水彩画探析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爱在一湖山水间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山水之间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圣山系-心源》
一处山水一首诗
《山水》
对历史文化、自然风景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