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书籍插画与儿童审美心理发展的研究

2019-06-20 07:52李含笑刘翔
牡丹 2019年17期
关键词:游戏性插画书籍

李含笑 刘翔

书籍插画是文学与绘画的完美结合,它运用可视化图形来表达书中的思想内容。插画在书籍中具有解释文字、强调意图、补充想法的作用,在书籍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以自己独特的视觉语言,让读者对书中的主题和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一个好的插画可胜过千言万语。对于孩子来说,图画是最直接、最一目了然、最有成效的学习方法,对启迪孩子的思维意识和心智提供了重要帮助。因此,儿童书籍插画要结合不同时期儿童审美心理发展的特点,利用鲜明的色彩和有趣的游戏,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同时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

一、儿童审美心理的发展

儿童审美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同时受环境和教育的交叉影响,表现出年龄增长的量变、心理成熟的质变。儿童的审美心理发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审美心理的开端萌芽期(0~3岁)

新生的婴儿还没有审美心理结构,但是具有产生审美心理结构的生物学潜质。在标准的社会审美文化和教育氛围的影响下,普通儿童已经有了审美心理结构和心理潜能的雏形。这个阶段早期,儿童的美感会表现不太一致,到末期时大多数女孩会稍微突出,这主要表现在她们对于着装的反应上,当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时,她们会觉得非常高兴,甚至还有炫耀心理。

(二)审美心理的初步形成期(3~7岁)

3~7岁的儿童处于学前阶段,其审美意识开始分化并出现明显的审美偏向。大一点的孩子开始有一般的审美意识,年幼的孩子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审美意识。幼儿开始学习简单的绘画和舞蹈,自己制作手工。在这个阶段,由于审美能力有限,他们无法欣赏更深刻的艺术作品。

(三)审美心理的逐步成熟期(7~9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审美成熟许多,有一定的丑与美的标准,在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逐渐完善自己的审美意识、审美感受、审美评价、审美欲望和审美理想。

(四)审美心理的渐次提高期(9~12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虽然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审美,但审美是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对象不同,感受就不同,儿童需要在成长与判断的过程中不断否定自我、肯定自我,以提升自身审美能力。所以,儿童对一些不曾接触过的事物缺乏认知,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艺术领域无法体会和理解。但是,正如列夫·托尔斯泰说:“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成长是一个不断提高自身审美能力的过程,儿童在发现矛盾、解决矛盾中重复和丰富着审美想象,促进其审美情感的发展。

二、儿童书籍插画特点

(一)色彩的鲜明性

色彩是儿童书籍插画中的重要组成元素,由于儿童的审美心理特点与年龄的限制,他们更偏好颜色鲜艳的视觉体验,这类色彩对他們有较强的感染力。在儿童的绘画作品中,人们可以看到很多原色与纯色,这是儿童最有把握、最有信心的颜色。因此,儿童读物插图也应大胆使用丰富的色彩,利用强烈的反差,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二)设置的游戏性

儿童最喜欢做游戏,把这种游戏性带入儿童书籍插画设计中会对孩子更有吸引力。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书籍插画创作中的游戏性要更倾向于引起儿童的兴趣,让他们有参与感,在玩耍中建立自信心,学习知识。比如可以涂抹的书籍,目的就是让儿童在观察、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情感技能,获得创造性的美的熏陶。儿童书籍插画中的游戏性可以锻炼孩子的思考能力,使他们的感知、联想、思维能力获得全面发展。

三、结语

儿童读物的内容主要由插图和文字组成。大多数儿童插图的书籍是以画面作为主旋律,文字用来配合、补充、说明插图内容。还有一部分儿童书籍的插图和文字分量相当,相互补充说明对方,或者双方表述的内容互不重叠,但都表达了相同的主题。在文字为主的儿童书籍中,插图也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儿童书籍插画这种艺术形式区别于其他艺术最重要的一点是,它所关心和服务的对象是单纯、好奇的孩子,正是这一点,图像特征的语言总是跟随孩子的兴趣不断变化。其功能在于用图像的方式呈现出对儿童的希冀、关爱和教育,展示出这个时代包含的真、善、美,这是儿童美术创作的宗旨,也是儿童书籍插画设计的责任。

(咸阳师范学院)

作者简介:李含笑(1989-),女,陕西咸阳人,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

猜你喜欢
游戏性插画书籍
鲁迅与“书籍代购”
就要紧紧粘住你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游戏性练习法在短跑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回归儿童本性 让音乐课更有情怀——小学音乐游戏性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析游戏性幼儿舞蹈教育
无脸小插画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超暖萌治愈系插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