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丰赡领导干部思想

2019-06-20 08:27邹宝吉
中文信息 2019年7期
关键词:领导干部传统思想

邹宝吉

摘 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承载民族发展的精神基因,蕴含着大量的智慧和矿藏。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今天的中国是昨天的中国的发展和继续,要想办好中国今天的事情,就要了解昨天的情况,毛泽东主席就特别重视历史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也非常重视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学习。历史中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精神。有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图景。有敬德保民,重民轻天的民本思想。也有“天人合一”,“君子和而不同”,的和合思想,这些精神思想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在传统中继承,发扬,汲取智慧,古为今用。

关键词:传统 文化 领导干部 思想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7-0-01

中国作为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古国,留下了浩如烟海文史典籍,更饱含着丰富的智慧。今天的事情,在昨天都可以找到影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为古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党员领导干部如果能从文化典籍中回望历史,鉴往知来,从古圣先贤的成败得失中汲取历史的智慧和营养,可以提升执政水平,避免弯路和损失。

学习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礼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无数古圣贤才的标准人生路径。将人生的最高追求着眼于天下太平,国家昌盛。这和今天中国梦所描绘的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图景相暗合。個人追求实现政治抱负,国家层面就是要实现强大复兴。《孟子》:“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把国家与个人的关系阐述的十分深刻,贴切。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担负着区域和单位的发展重任,是国家前进发展的中坚力量,只有铭记责任和担当,不追求小我的得失荣辱,不追求个人的私利,志向高远,学习伟人的国家情怀,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完成复兴使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饱含着心系百姓苍生的大爱,“位卑未敢忘忧国”寄托着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国不兴,必有外患”深含着的忧患意识,这些就要学习古人的家国情怀,传统文化蕴含深沉而持久的力量。

学习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党员领导干部要以民为本,做有利于百姓的事情,走群众路线。李世民在《民可畏论》中说:“天子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说明只有敬德保民,重民轻天,才能稳固政权根基。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党员领导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民本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民者,万世之本也。”“安民利民”孔子、孟子、荀子都认为统治者只有赢得民心才能得到天下,必须爱民、顺民、安民、利民。国家的安危、存亡、兴衰、功业,均取决于人民。孔子提出:“大畏民志,此谓知本。”知民得心,体察民情民意。《管子·牧民》中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孟子总结了夏桀、商纣亡国的历史教训:失其民心。执政的根基在于人民。苏轼在《上神宗皇帝书》中说:“未论行事之是非,先观众心之向背。”与群众保持血肉联系,要把群众赞成与否,满意与否作为检验的标准。

作为党员干部要做爱民恤民的表率。孔子主张“节用而爱民,使民以时。”爱民恤民,体恤爱护人民群众。《孟子·梁惠王下》中最早提出“忧民”,“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宋代朱熹“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忧民利民,关心人民疾苦,为民谋利益。

党员干部要善于化解群众矛盾,解决群众问题。魏征:“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作为党员干部就是要顺应民心民意,积极化解矛盾,不可悖离民心,民心不可违。很多官员在决策时,不充分尊重群众意见,不倾听群众呼声,结果损害了群众的利益,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动摇了执政的根基。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才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民富才能国强,这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总结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学习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和合思想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点,古人讲“天人合一”,“以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合思想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国家与国家之间。“和”是一种平衡的状态,是一种成熟的关系。人际关系中强调以和为美。倡导宽容、平和,人际关系讲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人相处要以和为贵,和是一切事情的基础。不能双重标准,避免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和龃龉。只有如此,才能与人为善。“礼之用,和为贵。”要以尊重差异为前提,做到互济互补,社会才能实现和谐。《寡人之于国也》中“不违农时,则材木不可胜用也。”更是强调要遵从自然规律,顺应万物发展规律,做什么事都要顺应天时,要保护好生态和平衡。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和平的民族,中国的文化追求政通人和。倡导德治,避免法治的刚性和对立,防止社会矛盾激化。只有和谐有序才能平稳顺畅,中国倡导和平共处,正在进行的的“一带一路”建设也是本着与邻为善的理念,是“和合”思想的践行。世界上200多个国家,2000多个民族,不能同一,互相尊重,相互融通,才能最大程度化解矛盾,“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矣。”中国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差异是始终存在的,只有存共识,搁置差异,社会才能和谐有序。

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治国理政的好理念和好做法,一定要继承发扬,要体恤百姓,走群众路线。学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仁政思想,学习《尚书》:“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作为领导干部,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立场,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汇聚起磅礴的力量,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何坦野.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4)

[2]杨党校.中国生态政治的双重内涵: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D].山东理工大学2007

[3]马来平.“中国传统文化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史哲.1994(06)

[4]陈铃光.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研究[J].党史文苑2014年24期

[5]刘士林.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与层面[J].史学月刊.1995(02)

猜你喜欢
领导干部传统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思想与“剑”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参加体育运动对改善领导干部“亚健康”状态的积极影响
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