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 李春悦
摘 要:随社会进步,生活水平提高,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且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难题亟待解决。本文以马克思社会主义研究方法为切入点,从老年人个体寻找解决办法,着重强调人的能动性,力求寻找解决老龄化问题新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主体;社会发展
一、马克思主体观研究方法
1.马克思社会主体研究方法概述
马克思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即以人为主体,从人的角度研究问题。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人一直扮演着构建者的角色,在以后的发展进程中,人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者。本文所提及的“人”,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从属社会的人,更强调其社会性。
现实存在的个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要想在社会中生存下去,单单依靠自身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与其他人发生联系,将自己放置在一定社会关系之中。如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等。当然,作为各种社会关系的纽带,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社会关系也在不断演变。所以不能以抽象、孤立、静止的观点片面的理解人,要把人放在由人类实践所创造的社会中来看待,每个人都是作为一定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存在和发展的。
2.本文对马克思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的应用
马克思社会主体观的一方面是人类具有社会历史性。本文从马克思主体观入手,根据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从老龄人口个体去挖掘人口老龄问题的解决办法。目前,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然成为事实,我们应该以真实的老龄人口作为切入点,从具有社会性的人的角度找出解决老龄化切实可行的方案。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概述
据国际统计局发布的《2005-2018年中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走势图》来看,我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逐步上升,中国人口的老龄化程度正在加速加深。2017年,全国人口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65周岁以上人口比上年增加了0.6个百分点。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2025年,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面对如此态势,我们又该如何缓解?
三、我国老龄化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中国老龄人口除了绝对数量大、发展迅猛之外,从经济水平与老龄化程度的关系来看,与其他发达国家不同,我国属于未富先老。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龄对人口比例相对较小的青壮年形成极大的压力,面对数量巨大的老龄人口,我国经济实力及物质储备难以与之相匹配。这对于我国来说也是一大挑战。
因经济发展类型的不同,人口结构改变带来的影响也不同。如果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劳动力人口,那么人口年龄结构偏向老龄化对该国经济增长与转型便有较大影响;若多以技术、服务为主,那么人口老龄化对于经济的影响将会大大减小。我国人口红利虽已在逐渐减小,但毋庸置疑,在经济发展初期,它是我国长期保持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由于诸多因素导致人口生育率降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现代医学的进步,除了使出生率降低以外,我国人均寿命增长,同时我国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逐步丧失劳动力优势,使人口紅利锐减,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激发。
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对文化程度高、工作经验足、懂技术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有大量需求,而人口老龄化使我国大量劳动力伴随着年龄增长导致各种学习能力严重削弱,一定程度上抑制我国经济转型。
其次,我国养老能力及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欠缺。我国养老福利机构数量少,设施不完善,老龄人口福利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国家且发展缓慢。各种供需严重不平衡的现象,使大多数老年人的正常需求都无法实现。现有养老设施的落后和不健全,以及养老服务人员的匮乏、专业素质偏低等问题,使得其无法根本满足养老需求。
四、破解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有效对策
1.对于医疗、健康、住房、社会保障等影响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满足老年人正常需求的服务水平。同时应更加全面的提供老年活动场所和注重精神寄托,合理安排运动广场的容纳人数,小区内健身休闲器材,培养有专业知识的养老服务人员、完善老年大学体系等。从“人”出发,着眼于人的心理与活动,重视人的能动性。对于已经发生的老龄化问题。应正视我国已出现的老龄人口问题,加强体质锻炼,使老年人更健康,最大程度上减少失能老人数量,也能一定程度缓解我国老龄人口的压力。人与社会的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重视老年人自身的发展,进一步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
2.经济、社会、人口和环境统筹发展。增强劳动力的调配能力,最大程度利用人力资源,提高人口素质。减少对劳动力发展经济的依存度,逐步向人才性和资本性结构转型。既然老龄化社会已成现实,不妨乐观的把他们看待成另一种类型的”人口福利”。老年人的消费特点不同于年轻人,主要集中在衣食住行等基础消费上,另外,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身体健康、医疗护理也是老年人消费的一个大项。通过电视媒体、新闻广播的等老年人常接触的通讯媒体,传播正确的消费观念,提供基础效用知识和健康思维,拉动生产发展。当然这是应用于可预见的现实和无法改变现状的老龄人口。在未来可控的情况下,还是要积极解决老龄化问题。
3.从老年人自身看,宣传孝道,提高家庭养老功能,让家庭养老能分担社会保障的一部分功能,改变现代社会子女在赡养、关怀老人方面普遍存在的力不从心的情况以及“用钱”养老模式,转变养老观念。扩大家庭养老,完善社区养老,并以社会福利为补充,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减少国家社会保障的压力,提高老龄人口的幸福感。
4.坚持马克思主体观,以人为切入点,紧紧依靠人民。积极响应国家二胎政策,加强全国上下的宣传教育,使老龄人口的执行能力逐渐提高,培养新一代老年人积极向上的态度,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在最大程度上改变老龄化带来的不利局面。
参考文献:
[1]王云多.人口老龄化与社会养老保险:理论与宏观经济计量证据[J].人口与发展,2019,25(02):2-10.
[2]冯剑锋,陈卫民,晋利珍.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分析——基于非线性方法的实证研究[J].人口学刊,2019,41(02):7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