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雕塑作品中有关色彩运用的探讨

2019-06-20 08:25周新翔
青年时代 2019年14期
关键词:运用方式色彩

周新翔

摘 要:在现代艺术中雕塑是不可获缺的一部分,是一种展现美的重要形式。伴随现代雕塑的持续发展,更多的雕塑创作者、雕塑艺术家将目光放在了雕塑色彩的运用上。色彩有着一定的象征意义,将之合理运用于现代雕塑中,即可使雕塑的内容得以丰富,带给人美的享受,又可实现对情感的良好寄托。本文在借鉴当前学术界现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进一步梳理、总结,主要论述了色彩对现代雕塑作品的相关影响,以及雕塑色彩的运用方式,仅供参考。

关键词:色彩;雕塑作品;現代;运用方式

现阶段,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民众的生活水平得以明显提升,这也就使得人们开始更为关注文化与精神建设,从而促进了我国艺术创作的快速发展。现代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就是雕塑创作。同时,随着人们审美情趣与鉴赏水平的日渐增长,也必然会给雕塑作品的美感提出更多的要求,需要能够与现代人精神寄托和情感表达的追求相符合。在现代雕塑创作中合理运用色彩,可以使人们对艺术品的追求得到更好满足,促使雕塑创作与当前多元化的文化发展环境相适应[1]。在现代雕塑创作中,色彩可谓是扮演着十分重要的情感表达符号,一般而言,色彩是观赏者借助视觉所接收到的首要信息,色彩搭配的优秀,可以将观赏者的注意力被更为迅速地抓住,并予以观赏者在细节上、整体上更多层次的视觉冲击。因而,对现代雕塑作品中有关色彩的运用展开探讨,具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色彩和雕塑

雕塑这门艺术,是形体的艺术,强调的是立体空间的美感,但这并非是说就可以不重视雕塑的色彩因素。雕塑的色彩是雕塑创作者、雕塑艺术家与观赏者之间产生共鸣的一种媒介,是雕塑创作者表达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雕塑作品色彩,也能够借助材质的不同来进行表现,如此一来,能够带给人们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我国许多古代雕塑,都会附着颜色,比如某些宗教雕塑,其颜色既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又将当时的艺术风格体现了出来。曾有位学者在见到双林寺千佛殿的时候写到,“让我感到最震撼的并非是雕塑形体的变化多样和雕塑数量的庞大,而是其雕塑的色彩给我的内心形成了深深触动。”雕塑在有了色彩之后,变得更为宏伟、大气,栩栩如生,也透出了威严、神圣,以及一种独属中国的堂皇富丽[2]。而西方的传统雕塑则大部分为单色,所选用的材质多是白色大理石。比如,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大卫》,其精细的雕塑手法,为人们充分展示了人体的健美姿态。其所选用的洁白大理石,能够将雕塑本身的健美、沉静更为充分展现出来,从而更增添了雕塑作品本身的厚重感。

传统雕塑作品材料的颜色大部分都为单色,比如木头的天然颜色、大理石的白色、陶泥的砖红色既铜锈的绿色,这些在传统雕塑中都十分常见。但是,在迈入现代社会之后,若还是仅限于上述材料的使用,就显得有些跟不上时代,且也较为单调、乏味。一般而言,单色的雕塑具有着沉重、沉静、沉稳的特点。而多彩的颜色,则使雕塑作品的情感表达得以丰富,能够给雕塑创作者与观赏者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随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手法与观念的改变,促使雕塑创作者要找寻到更多的元素,来丰富、提高自身的创作,故此,越来越多雕塑创作者开始重视雕塑的色彩因素。色彩并非是绘画的专属,它在雕塑中也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二、色彩对现代雕塑作品的重要影响

现代雕塑作品的色彩因素,将会给观赏者的情绪、审美需求及心理感受形成直接影响,并且,也将现代雕塑的艺术价值进行了折射,对现代雕塑色彩展开不断探索,是实现雕塑艺术不断发展、创新的重要保障。通过结合笔者个人体会,及现有的一些研究资料,本文将色彩对现代雕塑作品的影响,主要分为了三个方面。

(一)风格方面的影响

风土人情、艺术门类的不同,都会影响到特定风格的形成。比如,游牧民族对自然图腾纹样的喜爱和崇拜、波西米亚风格的热情奔放、南北方建筑风格的迥异等。这些不同的风格中,最主要的差异就体现在色彩和造型上,而这些色彩审美差异的形成,是由于不同的地区、国家、民族和色彩的喜好、认知,这些色彩表现均受到不同地区与人群的审美倾向的影响。比如,黑皮肤的非洲人更偏爱明快鲜艳的颜色或是白色,伊斯兰儒则爱穿蓝白,中国人则钟爱大红。这也说明将色彩运用于现代雕塑创作中,要做到“因地制宜”也就是结合当地特有的地域属性与民族属性。

(二)情感表达的影响

上述提到,色彩运用于现代雕塑创作,能够反映出作品的地域特色,而其中也会包含着雕塑创作者有意、无意所添加进去的个人艺术追求、情感及成长经历。这也就说明,色彩能够增添雕塑作品的感情色彩,将创作者的信息更好地传达出来。比如,在向京的雕塑作品《白色的处女》之中,色彩得到了十分完美的运用。在这一作品中,带着冷调的白色涂在了女人体,且在这一作品中色彩是变化的,但都依附在整体。这些色彩的变化,使人感觉创作者仿佛是在雕塑上作画。作品色彩的传达让观赏者觉得雕塑作品似乎拥有了生命。《白色的处女》带着点自我封闭的神秘感,表露出一种精神的洁癖。在皮肤色彩的表现上做到了细致入微,而色泽的处理也十分巧妙,色调在非真实性中又展示出一些真实性,再配合上整体半透明质感,带给观赏者一种并非“真实”的真实感[3]。如此雕塑个性得到了充分展现,如同拥有了鲜活的生命,使雕塑的感情色彩得以丰富,形成创作者与观赏者之间的强烈共鸣。

(三)意义层面的影响

效果纷繁、形式多样的雕塑色彩,其象征意义也是不同的,这些色彩意义都会给雕塑作品的艺术价值观与象征寓意形成直接影响。雕塑也属于一种艺术语言,而雕塑创作的过程中,又需巧妙利用造型和色彩语言,因此,要对不同的色彩进行充分理解与运用,只有这样才可将创作本身的艺术语言与精神更好地传达出来。例如,在北京我们时常可见的抗战纪念浮雕、纪念碑,其大部分所使用的色彩都为灰白色、白色,从而显得更为庄严肃穆(图一、图二)。相反,若是将多彩色调运用到这类雕塑作品,其所要传达的意义就将出现很大变化。当然,并不是说运用其他色彩就不能将庄严和肃穆表现出来,位于我国重庆市的歌乐山烈士陵园雕塑群,就对红色砂岩进行了大胆运用,红色象征了革命烈士用鲜血、生命,换来了祖国的安定,此种合理的色彩搭配,也使得雕塑作品展现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图三)[4]。

三、雕塑色彩的运用方式

(一)对光线的运用

在创作现代雕塑的过程中,可借助光的反射与折射原理,把不同的光线照射到雕塑之上,如此,能够丰富雕塑作品的视觉效果,因为受光的角度、方向不同,所展现出的色彩也会有所差异。

(二)涂料喷制手段的运用

在雕塑色彩运用中,色彩的喷制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例如,在《马》这一雕塑作品中,雕塑创作者采用了有机玻璃作为材料,将银灰色的漆喷制到马身上,增强了有机板的厚重效果,而在马两侧所喷制的,是红色的四团火焰,通过对比色调,将战士出征前的激动心情良好还原,使得作品更具感染力、生气。通常,现代雕塑会在人工合成材质上展开着手处理,并通过对色彩的改变,以得到更多的色彩效果,如此一来,不仅有效降低了成本,又良好满足了人们对雕塑材质的需求[5]。

(三)绘画手段的运用

在现代雕塑作品中运用绘画的表现形式,能够使色彩得到更好地运用。在现实生活之中,色彩所带来的视觉效果,可能还要优于作品本身的形态,因此,这就说明了,为了有效增加现代雕塑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就应在现代雕塑作品的色彩运用中良好融入绘画的形式。

四、结语

总之,在着手雕塑色彩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诸多因素,唯有如此才可使人们的审美心理需求得以良好满足,比如雕塑所处的环境、雕塑材质、雕塑主题等,对这些方面做综合考虑,才可实现色彩和雕塑作品表达主题的和谐统一,将雕塑作品的意境美更好地呈现。这需要雕塑创作者对色彩的视觉规律、象征意义做积极探索,竭力把雕塑作品融入环境、建筑,从而更好彰显出自身的独特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睿悦.色彩在雕塑创作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7(11):53-55.

[2]高旷寓.色彩对雕塑的艺术表达[J].上海工艺美术,2017(09):108-110.

[3]苏基石.浅谈色彩在陶瓷雕塑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17(01):15-27.

[4]侯建伟.当代雕塑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J].大众文艺,2018(06):60.

[5]徐朝.中国当代雕塑色彩运用探索[J].艺海,2017(06):92-93.

猜你喜欢
运用方式色彩
神奇的色彩(上)
绿色机械加工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
广播电视信息化初探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