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把握乌兰牧骑精神的民族和时代特色

2019-06-20 09:06张惠熙
党建 2019年5期
关键词:乌兰牧骑民族文化

张惠熙

乌兰牧骑,蒙语原意为“红色的嫩芽”,意为红色文化工作队。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支乌兰牧骑诞生于1957年,来自苏尼特大草原。乌兰牧骑建队至今,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乌兰牧骑永远是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保持着自己鲜明的特色。

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乌兰牧骑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目前全区已有75支队伍、3000多名队员,每年演出超过7000场。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队员们回信,勉励他们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的优良传统,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基层文艺工作者的关心,对文艺工作者扎实创作、服务基层、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乌兰牧骑在新时代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乌兰牧骑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结合的产物。乌兰牧骑60多年来创作与展演的节目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有的是战斗的号角,激励人民团结互助、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创造幸福生活,发扬和传承拼搏精神;有的是抒发情怀的“心歌”,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关怀,歌颂劳动的伟大和神圣;也有展示爱情生活的情歌,赞美爱情的纯真与甜蜜。乌兰牧骑创作与出演致力于歌颂伟大祖国和民族英雄,激励人们继往开来。他们以歌言志,以舞传情,歌颂自己美好的生活和那些为民除害兴利的纯洁、善良的人们。在某些作品里也表现出他们面对频频发生的自然灾害和严酷环境,从不畏惧,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和顽强抗争的精神。几十年来,乌兰牧骑具有了自己鲜明的精神标识。

一是先进性。在乌兰牧骑发展的60多年中,毛泽东同志曾3次接见乌兰牧骑的代表,周恩来同志12次接見乌兰牧骑的代表并希望保持“不锈的乌兰牧骑”称号,把革命的音乐舞蹈传遍全国各地,去鼓舞人民,邓小平同志为乌兰牧骑题词“发扬乌兰牧骑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江泽民同志充分肯定“乌兰牧骑是社会主义文艺战线上的一面旗帜”,胡锦涛同志视察内蒙古自治区时在基层观看了乌兰牧骑演出,习近平总书记又专门回信勉励乌兰牧骑队员。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乌兰牧骑走过了光辉的发展历程,取得了非凡的发展成就。乌兰牧骑是在党的光辉照耀下成长起来的,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繁荣发展民族艺术为光荣使命。乌兰牧骑在成立初期,曾创作歌曲《牧民歌唱共产党》《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独舞《奶酒献给毛主席》《彩虹》等一系列经典作品。新时代,乌兰牧骑精心创作了歌曲《人民至上》《新农村新气象》、歌伴舞《草原儿女心向党》、二重唱《不忘初心》、好来宝《颂歌献给党》等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作品,以及快板《老党员说说十九大》、爬山调对唱《十九大精神暖人心》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作品。乌兰牧骑把这些新作品送到农村牧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小品歌颂党的领导,宣传党的政策,引导群众讲文明、树新风,共创幸福生活,切实满足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乌兰牧骑精神致力于传播党的声音、传播社会主义文艺,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并及时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文艺的形式传达给广大农牧民群众。进入新时代的乌兰牧骑继续发扬乌兰牧骑优良传统,不断熔铸和传承革命文化的红色基因和民族文化的鲜活血脉,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内蒙古新征程贡献更大的精神力量。

二是时代性。乌兰牧骑从开始到现在所编演的作品节目中始终洋溢着时代生活的气息。他们绝大部分节目都是取材于内蒙古人民的现实生活。这些节目,使我们看到了内蒙古草原的新人新事新风尚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雄心壮志,反映的是新人新事新生活,传播的是社会主义的新思想新品德新风尚。如西乌旗的乌兰牧骑歌舞剧《乌日苏勒图》就改编自当地的长调民歌,获得了“反映新时代、传播新思想、讴歌新人物、倡导新风尚”的社会效益。察右中旗乌兰牧骑在惠民演出中自编自演了配乐快板《我来讲讲十九大》、三句半《十九大精神》、情景剧《牧民歌唱共产党》等文艺作品,受到农牧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喀喇沁旗乌兰牧骑连续推出《小村总理》《良心》《母亲》等多部话剧,累计演出数百场。这些精心创作的剧目,不仅深入地宣传了党的惠民政策,形象地展示了新农村建设成果,而且讴歌富有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有效传播正能量,对内蒙古自治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重要作用。

乌兰牧骑与时俱进,在创作上始终坚持“双百”方针、“二为”方向、“三贴近”原则,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要求,将有生活、有思想、有教育意义、有时代气息、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文艺作品源源不断地带给人民群众。

三是群众性。乌兰牧骑深入牧区、社区或者对外演出的节目都鲜明地具有群众性。乌兰牧骑精神的宗旨之一就是与广大群众一起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营造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文化生态环境。乌兰牧骑在挖掘、整理和发扬民族传统艺术的基础上,从当地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民族传统艺术注入新的元素,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民族传统艺术的表现功能,受到广大牧民的高度称赞。乌兰牧骑创作与展演的节目一直在向人们展示内蒙古的风土人情,使人们从演出节目的编排与变化中感受到内蒙古的发展与变化。从《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毛主席,草原人民热爱您》到歌舞《克什克腾婚礼》《达里湖母亲》、舞蹈《百岔岩画随想》《奔腾的西拉沐沦河》再到蒙古剧《安代传奇》《满都海斯琴》等作品,乌兰牧骑从现代受众的审美需要出发,由传统的艺术模式向多元化艺术格局转变,有力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乌兰牧骑这一文化品牌在扩大内蒙古知名度、影响力方面的独特作用。

四是地域性。作为在内蒙古成长起来的乌兰牧骑,不仅发挥了继承和保护各民族独特传统文化的作用,还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许多乌兰牧骑搜集整理了大量民族民间艺术遗产,各地乌兰牧骑还根据农牧民的艺术欣赏趣味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努力在演出内容和形式上实现多样化,体现了鲜明的地域性色彩。如呼伦贝尔鄂温克族自治旗乌兰牧骑创作的歌舞《森林鼓声》,以古老的萨满教风俗为素材,通过艺术化的狩猎场面,运用篝火、大森林、崇山峻岭以及充满鄂温克人文化特色的兽皮鼓,深情地表现了狩猎人——鄂温克民族彪悍勇敢的人生。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的新歌《玛奈乌兰牧骑》、群舞《传奇贝依力格》,乌兰察布乌兰牧骑的现代民族歌舞剧《察哈尔蒙古族婚礼》以及大型蒙古剧《忠勇察哈尔》,呼伦贝尔乌兰牧骑的舞蹈《抢枢》、歌曲《蓝色的额尔古纳河》,赤峰翁牛特旗乌兰牧骑的《那达慕之夜》,通辽库伦旗乌兰牧骑的《天地安代》,鄂托克旗乌兰牧骑的歌舞表演《鄂尔多斯婚礼“乃日”》,乌拉特中旗的大型蒙古剧《鸿嘎鲁》,二连浩特乌兰牧骑的长调民歌《清凉的杭盖》、器乐合奏《海木日》,伊旗乌兰牧骑演出《圣地天歌》等,都凸显了内蒙古的地域特色。

五是创新性。乌兰牧骑稳步探索更多更好的“走出去”的途径和方法,大力寻求和开拓市场,使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尤其是探索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走出去”的市场路子,以市场化的方式推进文化“走出去”,既有社会效益,也有经济效益。乌兰牧骑和辉腾锡勒旅游景区合作驻点演出,开拓了企业和文化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文化的精髓滋养了企业的根基,企业的经济发展又反哺了文化的发展,做到了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相互发展。有力推动民族文化大区建设,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三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乌兰牧骑的实践证明,只有通过融合与创新,才能提升审美境界,必须在努力继承民族优秀传统基础上而创造出新意,才能够呈现时代精神与现代风貌。

(作者单位:内蒙古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王慧)

猜你喜欢
乌兰牧骑民族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MINORITY REPORT
谁远谁近?
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 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
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
红色轻骑?放歌草原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