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思维
基金项目上:本文由石河子大学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项目资助。
摘 要:现当代美食散文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绝不简单是不同作家个人风格的变化,而是有着清晰的传承和发展关系的。审美取向的平民化是美食散文发展的核心趋势。文章认为美食散文审美取向的平民化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有文学自身发展的要求,但文学的商品化是其根本原因。
关键词:美食散文;审美;平民化;商品化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5-0-02
美食散文是一种兴盛于上世纪80——90年代的散文题材,以其广泛的接受性和独特的艺术性拥有众多读者,涌现了如唐鲁孙、汪曾祺等一批大家,在历史发展中有着清晰的发展脉络。在美食散文的历史发展中,平民化是一直以来的趋势,也是划分其发展时期的重要依据。那么,美食散文审美取向的平民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审美取向平民化的原因是什么?本文将从这两方面进行简要探讨。
一、美食散文审美平民化的表现
(一)学术内容的减少和淡化
各种学术考据和人文拾取是美食散文的一项重要内容,美食散文作家们常常在文中对同饮食有关的古今中外各式典籍旁征博引,关于美食的历史渊源、名人趣事亦为文章增色不少,使饮食文学充满人文气息,具备一定的学术价值。美食散文最早几乎完全是服务于知识分子的文人式审美,重视通过美食散文抒发各种幽微曲折的人生哲思和生活情趣而轻视对美食本身价值的发掘,周作人就是这种审美的典型代表,在《知堂谈吃》中,饮食并不是主角,很多时候甚至只不过是一个引出其他情绪或是话题的由头。他对饮食背后的文化典故、人生滋味的关注远远超过美食本身。周作人在文中有大段大段的各种文人笔记引用,却对关于美食色香味的描写近乎无视。这样的美食散文在学者眼中意义非凡,普通人却未必能能欣赏。在周作人的文人气散文之后,唐鲁孙开创了能为普通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贵族气饮食散文:以钟鸣鼎食、令人叹为观止的贵族气派令读者大开眼界。周作人常常令读者觉得枯燥的各种文人笔记引用在他这里被京城各种不为人知的掌故秘闻所代替,有相当的史料价值。周作人的美食散文所涉及的学术内容如果不是相关学者,一般人是绝少接触的,唐鲁孙凭借其皇亲贵胄的出身和丰富的饮食阅历,能接触到各种普通人不可能接触到的宫廷秘史、名厨名肴来历。这些都使他们能知常人所不能知,写常人所不能写以作为文章吸引各自不同阶层读者的重要内容。而在梁实秋的《雅舍谈吃》中,学术内容的运用则倾向于常人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诗词经典和知名典故。汪曾祺对此进一步发展,将各类典故以相当口语化的方式叙述,消解了学术内容的严肃性和距离感,使之融入平民的生活。及至今日进入网络时代的饮食文学中,学术内容已经不能称之为研究,而更因称之为科普。对营养学等内容的重视超过了昔日对文学和史学的重视而成为主流。在《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人生一串》等纪录片的解说词和微博、微信、知乎等平台的诸多美食主题文章中比比皆是。
(二)家常化和世界化的两大转向
一般而言,在交通运输和人民生活水平与远胜前人的今天,我们的美食阅历未必逊色于上文所述的各位美食散文大家,然而在今日旅游产业的带动下,由于相关管理法律规定不够完善,等原因各地名吃常常面目全非,令人大失所望,所以一部分一部分网络时代的美食散文描写对象视线由向外转向向内,关注起家常美食。另一方面,同样是因为交通技术的进步和信息的发达,一部分经济能力雄厚的美食作家有条件探索更广阔的美食地图,目光不再局限于国内外飲食对比的莼鲈之思,而是放眼于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饮食文化,体验前人未曾体验过的新鲜感。香港著名美食家蔡澜就是美食散文题材世界化的典型代表,他以微博、微信、美食节目等网络或电视平台为宣传阵地雄厚的财力使其可以踏遍世界各地寻访不同的味道,其美食地图之广阔可能是中国之最。
(三)崇高性的消解
“文以载道”是中国文学一直以来的主流价值观和传统,实现文学的社会功用和社会历史价值是许多作家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即使是美食散文这种很难被社会政治影响的题材也会有向美文学主流价值观靠近的倾向,有意无意地在文章中嵌入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历史内容。唐鲁孙在无意中构筑了民国饮食史料,陆文夫时常于饮食中回忆文革,汪曾祺对传统烹饪传承的呼吁都可以视为对文学崇高性的继承。同时,由于题材的限制和文学自身的发展的要求,美食越来越重视个人性,越来越重视抒发个人思想情感和生活情趣,自觉同社会政治疏远。对生活和情绪的记录替代了对现实和社会的记录。美食散文作家们躲避崇高,但并不解构崇高,显示出与后现代的分流,但崇高性却实实在在地从美食散文中出走,文学的社会功能、社会责任被其他文学题材所承担。
二、美食散文审美平民化的原因
(一)文学商品化的必然趋势
文学作品依赖于载体进行传播,其价值和使用价值在交换流通过程之后实现,因而具有商品属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市民阶层的壮大,也就自然催生了为满足市民阶层文化需求而存在的文学。文学在躲避崇高的同时,也在躲避着意识形态,不依附于政治的文学则必然依附于商业。就消费能力而言,为满足知识分子审美需求服务的学者型美食散文毕竟市场是极为有限的,远远不如广大的市民阶层,所以商品化的美食散文必然需要做出一部分迎合市民阶层审美需要的改变,以求开扩更广阔的生存空间。美食散文创作者们从传统知识分子“布道者”的角色形象向“打工者”转变,这就使得文人式的美食散文创作虽然仍然存在,却已经不再是主流。
其次,从创作者角度而言,过去写作美食散文的作家们大多是有深厚学术背景的学者,可以称之为精英写作的代表。他们深厚的学术背景使得对美食的历史文化考据信手拈来,得心应手。而网络时代的文学,人人皆可为作者,美食散文的写作主力由精英知识分子变成普通平民,各种历史人文考据拾趣就不可避免地走向衰微,水平大不如前,代之以平民的喜怒哀乐和人生百味。
(二)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和要求
美食散文审美的平民化很大程度上是由文学题材本身所决定的,在烟火气最重的厨房和餐厅,如果没有高超的技巧,强行赋予美食散文厚重的思想容量和学术内容很容易流于矫情卖弄,生硬造作。因此众多文学评论家们对诸美食散文作家们“思想不够深刻”“思想局限于某某趣味没有更高追求”之类的批评是有失偏颇的:这是题材的局限而不是作家的局限。美食散文的题材就已经决定了它的思想容量不可能庞大到能同严肃文学相提并论,它更适合于表达个人的生活情趣人生感悟,满足世俗平民们的审美需要。历代美食散文作家们在探索中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开始有人自觉地放下文人和精英知识分子的架子,努力使美食散文融入平民百姓的生活,满足世俗的审美需求。在教育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文学价值评判的话语权不再完全掌握在知识分子手中,有一部分转移到了普通大众手中,这对文学的发展将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由此产生的诸多变化,仍需拭目以待。
结语:
美食散文的审美平民化是文学商品化的必然趋势和体现,这改变了饮食文学以往只为精英知识分子的审美需求服务的局面。从文学的多样化和传播的角度来说,这样的变化是有益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美食散文在这样的变化中暴露出的不足和危机,只有适应新的变化和发展要求,美食散文才能在被影像压缩中求生存,在生存中谋求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鲁孙.中国吃[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梁实秋.雅舍谈吃[M]. 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3]汪曾祺.肉食者不鄙[M]. 中信出版集团,2018.
[4]周作人.知堂谈吃[M]. 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5]周作人. 知堂谈吃(增订本)[M].中华书局,2017.
[6]邓友梅 陆文夫等.烟壶 美食家·中篇小說篇[M].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
[7]陆文夫.陆文夫散文[M].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8]闫荣霞.旧食光[M]. 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
[9]赵珩.老饕漫笔[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10]朱栋霖,朱晓进,吴义勤等.中国现代文学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11]蔡澜.蔡澜谈吃[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12]李友云. 饮馔之美—二十世纪中国饮食文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4.
[13]李坚怀.舌尖上的休闲:论现代小品散文的美食意象[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04):9-13.
[14]刘敏.美食在当代文学语境中的文化意蕴[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07):33-34.
[15]李如春. 试析当代文学与商业化的张力关系[J]. 《商品与质量(科教与法)》,2011,(09):176-177.
[16]杨烽. 论当前文学商业化的倾向[J]. 《汉江论坛》,1993,(02):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