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晨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是一个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应用研究和技术转化相结合、以任务带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所。近年来,研究所始终坚持以能源研究为主导的定位,不断强化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探索了一条独特的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发展再到商业化的全链条重大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模式,特别是以“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和“液流储能技术”为代表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产出,打造了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我国的能源安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带动工业产值1500余亿元/年,创造就业岗位2万余个,也有力地带动了我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2017年,大连化物所入选第二批国际双创示范基地,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进一步强化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以全面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不断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为方向,努力建设以重大科技成果产出为导向的双创特色体系,打造全链条双创支撑平台体系,开展以高质量创业促进高水平就业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18年,中国科学院依托大连化物所建设“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按照国家实验室模式运行,从源头保障重大科技成果的产出。同时,大连化物所不断加强双创支撑平台体系建设,以联合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示范基地等形式构建的“项目孵化→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基地”的全链条科技成果孵化和转化服务体系初具规模,构建“知识产权基金→天使基金→创投基金→产业基金”的全链条金融资本支持,双创人才培养体系逐步推进,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培训和双创活动,吸引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广泛参与。
随着各双创支撑平台陆续建成,大连化物所能源化工、新能源、精细化工、节能环保、生物技术、科学仪器等各类高技术含量的科研成果加速转化,快速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研究所直接参股科技型企业近40家,依托研究所技术设立的公司100余家,直接及间接带动就业岗位近5万个,充分发挥了高层次科研人员在创新创业中的生力军作用,有力提升了双创质量和水平。
以大连化物所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甘井子基地为例,该基地定位于“孵化器”职能,于2018年5月建成并投入使用,与此同时,研究所设立“大连中科创新产业技术研究院”负责基地的招商与运营。凭借大连化物所的双创资源整合能力,该基地运营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吸引了所内外共 9个项目入驻,孵化科技型企业7家,合计注册资本1.6亿元;设立天使基金一支,募集资金规模1亿元,新增就业岗位50余个,多个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在研究所全链条双创支撑平台体系和各项支持政策的带动下,研究所已经形成包括“院士、资深研究员、研究员、青年科研人员”等多层次人才积极投身创新创业的良好局面。
2018年11月13日,大连化物所刘中民院士团队开发的“煤经二甲醚羰基化制无水乙醇(DMTE)技术”再传捷讯,继全球首套50万吨/年煤制乙醇技术许可合同签署后,全球首套120万吨/年煤制乙醇项目落户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此举标志着我国煤制乙醇技术正式开启百万吨级工业化时代,并为煤基乙醇的下游产品开发提供工业支撑,新增就业岗位2000个。这一技术从前期立项到最终投产,仅用时7年时间,标志着大连化物所全链条重大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体系日益成熟,科技创新带动就业的能力也日益增强。
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冯亮从美国留学归国后,经过几年的潜心专研,将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逐步从实验室推向产业化,设立中科(大连)快检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了农残快速检测相关技术和产品,有力提升了我国相关行业的技术水平,目前公司已经与行业上下游多家公司建立合作关系;青年科研人员曹海龙依托研究所“糖链植物疫苗”项目,离职创办中科禾一(大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不到2年的时间内,将该项技术成功推广至全国各地的水稻、苹果、葡萄、蔬菜等多种农作物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动经销商新增就业500余人,辐射农户上万人,打造了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的又一典范。该项技术的成功转化,不仅获得了天使基金的关注和投资,团队也获得“2018CCTV中国创业榜样”荣誉。
大连化物所各双创支撑平台积极推动孵化企业与研究所开展多种类型的合作,发挥企业的市场资源优势,投入资金共同开展新项目研发,既促进了研究所学科发展,又为创业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撑,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形成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同时,依托孵化企业的快速发展,研究所双创支撑平台也积极争取各级资源支持,2018年合计获得各类资金支持2000余万元,平台实力和创业服务能力得到有力的提升,从而可以更好地为孵化企业服务。
2018年,研究所孵化企业与研究所签订横向合同30余项,合同总额8300余万元。其中,中科催化新技术(大连)股份有限公司與研究所签订合同,合同总额4000万元,共同开展不对称催化新技术的开发与产业化研究,有力地推动研究所相关学科的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