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彦 童晓琪 黄 浩 石 凉 秦 凤 黄德辉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061)
在传统的家蚕一代杂交种繁育过程中,因中、日系品种的蚕蛾均为白蛾,在形态上不易区分,容易出现纯对交配的现象,从而影响杂交率而导致蚕种质量下降。同时,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春用多丝量家蚕品种大多存在抗逆性较差的缺点,难以适应规模化、省力化的粗放型饲养环境和生产方式[1]。
针对以上2个方面的问题,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制定了家蚕春用新品种的育种目标及选育方案:将家蚕暗化型基因(mln)通过回交的方法导入现行中系实用品种[2],并强化抗性选择,育成中系强健性灰黑蛾品种681(A、B系);采用建立异地品系、系统选拔、抗逆性及缩短龄期经过选择等方法,改良已有的日系春用多丝量品种[3],以达到增强体质、缩短龄期经过、提高繁育系数的目的,育成日系白蛾品种682(A、B系);并在此基础上将中系灰黑蛾品种与日系白蛾品种组配成可通过蛾体颜色辨别中、日系原种,且强健好养、丝质优的春用二元双系杂交品种681×682。
家蚕春用品种681×682于2010年12月通过安徽省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自2011年春,由安徽省绩溪正泰蚕种总场、青阳县九华蚕业制种有限责任公司和山东广通蚕种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繁育一代杂交种。同年家蚕品种681×682在安徽省多个蚕区及周边省份实用化推广应用,盒种产茧量与春用对照品种菁松×皓月相比提高8%以上,对极端气候冲击、叶质差等不良条件有较强的抵抗性,蚕农反映良好。681×682适合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春季及中、晚秋季饲养。现将该品种的性状与饲育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1.1 中系原种681(A、B系) 二化性,四眠。卵灰绿色,卵壳淡黄色。蚁蚕黑褐色,克蚁头数2 200头左右。小蚕行动活泼,有趋光、趋密性;壮蚕体色青白,普斑,有黑头尾斑,体质强健,食桑活泼,眠起齐一(图1);熟蚕体色乳白透明,老熟齐涌,喜营上层横位茧。茧形短椭圆,个别呈球形,茧色白,缩皱中等偏细(图2),茧丝纤度细,丝质优。蛹体浅褐色,发蛾前2 d逐步变灰黑变软。蛾灰黑色,发蛾齐,交配性能好,雄蛾安静且耐贮藏,雌蛾产卵不爬蛾圈,产附平整,不良卵率低,单蛾产卵560粒左右。与682组配一代杂交种,681应推迟2 d催青。
图1 中系原种681的幼虫
图2 中系原种681的蚕茧
1.1.2 日系原种682(A、B系) 二化性,四眠。卵灰紫色,卵壳乳白色。蚁蚕黑褐色,较活泼,有逸散性,克蚁头数2 150头左右。A系带赤,B系带黄色,素蚕,稚蚕眠起齐,壮蚕体色玉白(图3),体型细长中等,蚕体匀整,各龄起蚕行动活泼,食桑较慢,有踏叶现象。茧形浅束腰,少数长圆筒形,茧色白,缩皱中等(图4)。蛹深褐色,蛾乳白色,安静,耐贮藏,交配产卵性能好,单蛾产卵450~500粒。与681组配一代杂交种,682应提早2 d催青。
图3 日系原种682的幼虫
图4 日系原种682的蚕茧
1.2.1 中系杂交原种681(681A·681B) 该品种使用二段催青法催青[4],蚕种胚胎发育整齐,孵化齐一。小蚕行动活泼,有趋光、趋密性,饲养时,注意匀座和调匾,做到蚕匾内蚕头分布均匀,保证家蚕良桑饱食,发育齐一。各龄起蚕活泼,注意适时饷食,且饷食用叶宜适熟偏嫩。老熟齐涌,上蔟宜及时,不宜过密,稀上为宜,蔟中要严防闷湿,防止不结茧蚕的发生。该品种蛹体浅褐色,蛹皮较厚,发蛾前2 d逐步变灰黑变软,极易与病死蛹混淆,鉴蛹及发蛾调节时应避免误操作而造成损失。681蚕蛾为灰黑色,与682蚕蛾(乳白色)组配一代杂交种时“黑白分明”(图5-6),从而减轻了制种劳动强度,显著提高杂交率。由于该品种发蛾齐涌,应适时做好发蛾调节,特别要注意做好雄蛾的“提头留尾”工作,避免造成对交批的浪费。
图5 681×682的繁育图
图6 682×681的繁育图
1.2.2 日系杂交原种682(682A·682B) 蚁蚕黑褐色,较活泼,有逸散性,注意及时匀座,避免食桑不匀。各龄起蚕行动活泼,食桑较慢,有踏叶现象,注意稚蚕期切叶宜适当偏小、薄饲;有假熟现象,应在蚕匾内见茧后,开始捉熟蚕上蔟。该品种有产卵早、快的特点,应注意早交配和交配时间的控制,防止散对,适时拆对,快速投蛾,以防蚕种损失。为防生种发生,催青从戊3开始必须保持18 h的长光照,标准温湿度,稚蚕高温,壮蚕低温,全龄短光照,桑叶要适熟,防偏嫩。
图7 681×682的幼虫
家蚕中系暗化型品种681×682系春用多丝量家蚕品种,二化、四眠。以681为母本的越年卵为灰绿色,卵壳淡黄色;以682为母本的越年卵为灰紫色,卵壳乳白色。蚕种孵化齐一,克蚁头数2 150~2 300头,蚁蚕黑褐色。正、反交均为浅普斑,壮蚕体色青白(图7)。各龄发育快,眠起齐,食桑活泼,体质强健好养,耐粗食,上蔟齐涌,结上层茧。茧形长椭圆匀整,缩皱中等(图8),双宫茧率低,适合缫高品位生丝,是强健性多丝量春、秋兼用品种,适合长江流域春季及中、晚秋季使用。
图8 681×682的蚕茧
2008年春季,681×682参加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组组织的春用品种全国联合鉴定。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和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3个蚕品种试验点鉴定:虫蛹率97.87%,全茧量2.21 g,茧层率25.06%,万蚕收茧量22.24 kg,茧丝长1 428.40 m,解舒丝长1 047.10 m,解舒率73.55%,纤度3.259 dtex,洁净94.33分,主要经济指标均超过对照品种菁松×皓月。
2009、2010年春季,该品种在青阳、肥西、霍山和黟县4个鉴定点进行安徽省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农村生产鉴定,各鉴定点样茧送农业农村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镇江)进行丝质测定。新品种681×682的虫蛹率(98.29%)与对照品种菁松×皓月(98.37%)相仿,全茧量、茧层量分别比菁松×皓月高6.30%和5.40%,茧层率略低于菁松×皓月(低0.60个百分点),万蚕收茧量和万蚕茧层量分别比菁松×皓月高7.12%和6.37%。
2011年春季,新品种在歙县、青阳、颍上、岳西、金寨、泾县等蚕区示范[5],对在6个示范点抽样的28盒蚕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681×682盒种产茧量比春用品种菁松×皓月提高10%以上;蚕体粗壮,眠起齐一,强健好养,食桑速度快,不踏叶,抗逆性强,茧型大,单产高,茧层厚。在恶劣的气候环境中,该品种的优良特性仍可以充分体现,蚕农反映良好。
2013年春季,安徽省的泾县、青阳等蚕区均进一步扩大了681×682的推广规模。其中泾县龙潭村全村春季饲养苏·菊×明·虎401盒,681×682品种246盒,共647盒蚕种。2对品种全龄期表现基本相同,因气候适宜均没有发生蚕病。但在上蔟期间于6月1—2日遭遇连续低温,且加上蚕农用草笼蔟具自动上蔟,致使苏菊×明虎多营下层茧,从而导致黄斑茧较多,黄斑茧量占总收茧量的20%~30%;而681×682几乎没有黄斑茧。
家蚕春用新品种681×682,正交稚蚕有趋光性,每次给桑前须匀座,做到匾内蚕头分布均匀,保证家蚕良桑饱食,发育齐一;该品种发育快、入眠快,稚蚕期注意超前扩座,各龄注意及时加眠网;各龄起蚕活泼,饷食应及时,饷食用叶宜适熟偏嫩;壮蚕食桑量大,需充分饱食,以发挥品种茧型大、丝量多的丰产特性;上蔟齐涌,茧型大,要及时做好蔟室、蔟具的准备工作,并以稀上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