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习中应用意识与思维能力的养成

2019-06-19 11:08刘凯仁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3期
关键词:应用意识思维能力

刘凯仁

【摘 要】现阶段,在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对高中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并根据当前学生学习情况与课堂教学现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围绕教材中的重点知识与内容开展教学活动,还要运用有效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思维能力。基于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学思想,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枷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特征,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应用其中,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以及应用意识,为其今后想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对高中数学学习中应用意识与思维能力的养成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应用意识;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3-0101-02

引言

在教育事业发展背景下,教师应将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思维能力的养成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并予以足够重视。高中数学教材中不仅含有大量的理论知识,还含有许多实际应用问题,要想让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并进行灵活运用,就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思维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数学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改变学习方法,深入挖掘课本素材

高中数学教材是教育部门根据学生的发展特征,智力水平以及实际情况进行编排和制定的,其中不仅含有理论基础知识,还含有启发学生智力的学习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和引导学生改变教学方法,将以往的被動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逐渐养成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的好习惯。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合理利用学习资源,制定和明确学习目标以及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不断提高自身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椭圆”相关知识时,学生不仅要仔细听教师的授课讲解,更要深入挖掘数学课本材料,了解椭圆概念的由来,及其性质、规律等,并通过相似的模拟实验验证,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如:针对教师讲解的“常数的运动轨迹是椭圆的两个固定点的距离之和”这一理论知识,学生可以利用图钉和绳索进行演示,通过分析绳索长短及图钉之间距离与椭圆的关系,得出结论并与教师所讲知识进行对比。运用这种学习方式,既能让自身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又能以实证的方式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过程中学生不仅进行独立的思考,而且在合作中提高应用意识,应用能力,体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二、联系生活实例,在实践中体会数学应用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是无限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养成数学应用意识与思维能力,就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知识的形成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无法解决的困难,需要利用数学知识与理论来解决。例如,在“概率”教学中,其中的许多教学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关,如抛掷硬币、抛掷骰子等。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与概率相关的问题,并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其中,比如生活中常见的彩票问题、天气预报以及早晚高峰堵车问题等。在实践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数学应用意识,养成活跃的思维能力。

三、合理建立数学模型,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模型的建立是高中数学学科中常见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学习数学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高中数学教师要将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能力视为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模型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实际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将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贯彻始终,帮助和引导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数学模型,还可以在其中引入数学史,数学文化等,为学生提供具体信息与问题,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数学模型并解决相关问题,有助于学生真正发现数学学科的魅力,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想到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构建数学模型时,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留心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与素材,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例如,学生在学习“空间几何体”、“数列”等相关内容,都可以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学习,不仅能够改变学习方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使其逐渐养成应用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数学素养。

四、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与提问,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学生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以及初中教学方式的影响,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和提问,说出将自己的想法与见解,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与讨论。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更为深入地探索,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在激发自身求知欲的同时,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解三角形”教学中,教师在传授“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时,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惑和不解,如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之间具有哪些异同?除了用于解三角形相关知识,还可以用在其他地方么?等。另外,高中生要开展自主阅读,打好数学基础,要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深入分析数学课本中各数学知识的概念、规律等,理清学习思路,通过自主阅读,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最后,高中生要学会归纳总结,利用思维导图、数学模型等方式,建立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学习知识已经不是高中数学教学的终身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清楚意识到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思维能力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并运用有效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数学素养,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侯程迅.高中数学学习中应用意识与思维能力的养成[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7,19(01):170-172.

[2]江南雨,李思思.高中数学学习中应用意识与思维能力的养成[J].数码世界,2018,21(11):194-196.

[3]王华,范文艳.高中数学学习中应用意识与思维能力的养成[J].都市家教:创新教育,2017,(24):216-218.

[4]陈启智.高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以《函数应用》教学设计为例[J].考试周刊,2016,10(69):150-153.

猜你喜欢
应用意识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儿童数学教育视角下的“应用意识”培养
高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