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洛海棠镇 悠然自得的千年古镇

2019-06-19 10:43代炜
凉山文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腊肉海棠古道

代炜

甘洛海棠镇因过去广栽海棠花而得名。海棠镇位于县西北方向,面积约两万多平方米,约5000多人口。小桥、流水、人家,古道、印迹、繁华,勾勒出一幅静谧祥和的画面。

经历千年历史变迁的海棠古镇,在往复循环的时光中依然保留着悠闲的生活状态。海棠的赶场日,是孩子们盼望的日子,年纪小的,坐在背篓里晃晃悠悠的来逛古镇,年龄大一点的,则牵着妈妈的手,蹦蹦跳跳的搜寻街边的稀罕玩意儿。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古镇居民悠然自得的生活成为许多人所向往的。

有诗为证

千年古镇古有八景

海棠古镇有八景,并留有诗为证“晴鸣南水渡碧流,昆季松荫客啼秋,龙泉晚罄经忏悔,大佛晨钟勉虔修,龟蛇紧锁尊武座,雨雾凉峰不自愁,寺外飞鸾驱竹马,云中返珮叱犀牛。”

海棠镇自明代以来就是繁华的商品集散地和屯兵之地。明隆庆元年,设道府都司大衙门,管理汉彝番三族军政事务。清朝道光年间,重新维修海棠城,谓之皇城,北上成都,南下西昌,东走峨边,西进康巴,交通极其便利,是古丝绸之路(灵官古道)的重要驿站之一。

清朝年间设立的宁越营制台衙门为今海棠镇政府所在地。海棠镇自古以来,文武并重,文风以书画传承居多,北街的“将源”石刻,至今保存完好。古城墙、北街古民居、客栈、店铺、北城门、千佛寺、关押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遗址和城西部分古墓群等,虽历经沧桑,依然被保留至今。

镇上的北城门和将源石刻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上的清溪峡是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千佛寺每年的农历五月二十七都会举办庙会,其热闹程度远超过年。

古城隍庙、关帝庙气势磅礴,古关帝庙1989年得以重修,香火日盛。1995年,有人提议并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更名为千佛寺。寺内供奉诸天神佛各位菩萨,供信士游人瞻仰并供老年娱乐安度晚年。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七,城隍庙会热闹非凡,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民俗,并流传至今。庙会期间,戏曲、舞狮、秧歌……人们烧香拜佛,载歌载舞,增强了当地居民的凝聚力和乡土意识,又丰富了人们的娱乐活动,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交流。

海棠腊肉

时间与美味的融合

许多人没去过海棠镇,但却听说过海棠腊肉。

海棠腊肉肉质香浓、做法精致。原材料取自高原之上的原生态黑猪,辅料用本地的木姜、山花椒、山八角等经腌制、晾晒、发酵、风干后采用代代相传的烟熏制法,放置半年以上,又通过独特高原气候自然发酵,增添了腊肉成熟度、口感更佳。每逢年末,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年货,腊肉是必不可少的。腊肉做法虽然大同小异,但由于海棠镇特殊的高原環境、水质、空气湿度等原因,这里的腊肉风味独特,更受欢迎,成为许多游客走亲访友必备的土特产。腊肉切片,色泽鲜美,香味扑鼻,食之不腻,回味无穷。

在古镇吃饭,特色美食可不止一道腊肉。这里的豆腐、玛玛菜等都非常有特色。因饭桌上的菜品大都采自大山,每一道菜,都有山的味道、水的味道和时间的味道。每一道菜,都是采集人、烹饪人和大自然的故事。

海棠白酒远近闻名,用苦荞酿制而成的海棠白酒,经过古镇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发酵,酒更醇厚,回味更显甘甜。酒中富含葡萄糖、多种氨基酸、具有调节血糖、防治心血管疾病等功效。

在古镇街道的两旁,总能看到许多老人,在路边抽着旱烟、在菜地里闲适的打理着菜园子。在街道的尽头有位头发斑白的老人,每天坐在凳子上,编织着手工器具,老人说,自己已经快80岁了,儿女让他搬去县城,过不惯城里人的生活,自己又跑了回来。

猜你喜欢
腊肉海棠古道
腊肉飘香
走古道
闲话“腊肉”
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读《明天要远足》,写“我要去远足”
《大嘴狗》
找春天①
吹了七天七夜的腊肉
腊肉香,故土情
海棠酒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