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宇 洪华丽 王 英 卢海燕 黄惠瑶 肖 信 李晓艳 韩 云 黄 贞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视光科,南宁市 530021,电子邮箱:1163699879@qq.com)
角膜塑形术是眼视光学的研究热点,也是控制近视的有效方法,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应用[1]。角膜塑形术的作用机制是使用特殊设计的高透氧硬镜,通过机械压迫、镜片移动的按摩作用及泪液的液压作用,压平中央角膜,达到暂时降低近视度数的作用[2]。角膜塑形镜只需要在夜间睡眠时佩戴就能有效、暂时地降低近视度数,从而达到矫正近视的效果,因此获得诸多屈光不正患儿的青睐[3]。角膜塑形镜的使用与护理均有严格要求,操作细节烦琐,医护人员需向患者及其监护人进行细致的讲解、宣教,才能让其掌握塑形镜的使用方法。护理临床路径是依据标准护理计划,为某一类特殊患者设定个体化的护理模式[4],是一种新兴的护理实践和实现标准化护理活动的方法[5]。健康教育是护理临床路径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规范的健康教育对角膜塑形术的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6]。国内健康教育实施方式主要是护士与患者面对面交流和指导,模式单一、费时费力,有时还因护士的表达能力欠缺而影响效果[7]。移动医疗的发展使视频健康教育应运而生。我院将护理临床路径和视频健康教育结合应用于8~12岁行角膜塑形术的患儿,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1~9月在我科77例验配角膜塑形镜近视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8~12岁;(2)首次佩戴角膜塑形镜;(3)患儿与监护人自愿参加本研究;(4)监护人文化程度中学以上,理解能力正常;(5)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愿意定期完成随访。排除标准:(1)非首次佩戴角膜塑形镜者;(2)监护人为祖辈,不能正确掌握镜片使用与护理者;(3)不愿配合定期复查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男20例,女21例,年龄(8.95±1.50)岁。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8.51±1.86)岁。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角膜塑形术护理常规实施护理,护理内容包括:角膜塑形术基本知识健康教育,手卫生、戴镜取镜方法及操作步骤、镜片日常护理培训及指导等。观察组采用护理临床路径结合视频施行健康教育,具体方法如下。
1.2.1 制定角膜塑形术护理临床路径表:成立研究小组,参考医护版临床路径表、查阅相关文献[8-9],通过数据分析法、循证法、专家咨询法[10]制定《角膜塑形术护理临床路径表》。《角膜塑形术护理临床路径表》经研究小组整理分析、修改调整后最终确定。见表1。
表1 角膜塑形术护理临床路径表
1.2.2 制作视频资料:研究小组在循证护理的基础上初步确定视频内容,视频内容包括角膜塑形镜佩戴前、中、后的健康教育,挑选责任心较强的护士配合摄影师拍摄视频,视频录制完成后反复观看修改,确保内容准确、全面、通俗易懂,并请2位角膜塑形术专家进行评定,最终确定视频资料。
1.2.3 实施护理:(1)首次佩戴角膜塑形镜前,由研究小组责任护士向患儿简单讲解健康教育内容,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单;(2)循环播放健康教育视频资料;(3)责任护士言传身教角膜塑形镜戴取技巧及镜片的消毒护理保养知识。(4)观看视频健康教育内容,患儿填写由研究小组自行设计的角膜塑形术相关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调查表,根据调查结果责任护士针对性地对患儿未掌握的健康知识给予补充式的语言指导,当场解答患儿及监护人的所有疑问;(5)患儿及监护人离院前加入研究小组建立的微信群,以便离院后随时观看健康教育视频。(6)责任护士详细、准确地记录患儿及监护人掌握角膜塑形镜片戴取、清洗护理和保养情况。
1.3 评价方法 (1)戴镜3个月后发放研究小组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患儿对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度。调查表以单项选择题的问卷形式由患儿作答,调查内容包括教育时间、教育内容、教育方便性和实用性4个维度10个项目[11],满分100分,>85分为非常满意,60~85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分值越高表示越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2)在戴镜后3个月评价患儿角膜塑形镜护理准确率。包括角膜塑形镜首次镜片戴取、镜片清洗消毒、辅助工具保养、镜片完整性、复诊操作5项指标。按照视频的标准示范判断患儿对角膜塑形镜的护理是否准确有效,出现1次不准确即评定为某项指标不准确。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100.00%(41/41),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77.78%(28/36)。两组总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21,P<0.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比较[n(%)]
2.2 两组患儿角膜塑形镜护理准确率比较 在佩戴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首次镜片戴取、镜片清洗消毒、辅助工具保养、镜片完整性及复诊操作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角膜塑形镜护理准确率比较[n(%)]
3.1 护理临床路径结合视频健康教育能提高患儿自我护理能力及对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首次镜片戴取、镜片清洗消毒、辅助工具保养、镜片完整性及复诊操作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观察组患儿观看健康教育视频后能较好地掌握角膜塑形术相关知识,改善其自我护理行为,有效提高技能操作准确率。将视频健康教育和护理临床路径相结合,可使枯燥烦琐的角膜塑形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患儿在观看音像并重的视频过程中就能轻松掌握相关知识促使其自觉参与互动。此外,离院后依靠微信平台,可将角膜塑形镜戴取、清洗、消毒、保养等环节的健康教育视频定时的、有计划的重放,这不仅提高了患儿自我护理能力,而且保证了角膜塑形术的有效性,减少镜片的磨损和频繁更换护理产品的麻烦,减少监护人经济支出。护理团队通过评估、检测、评价及整改过程,规范制作护理临床路径和视频健康教育内容,让健康教育计划更具科学性、实际操作性和针对性,与常规健康教育模式相比,更能激发患儿的主观能动性,可显著提高患儿及监护人对护理的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这与国内学者[12-13]的研究报道相似。
3.2 护理临床路径结合视频健康教育的应用实现了专科护理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提高了护理质量 护理人员在开展健康教育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实施阶段,而护理评价则流于形式,缺乏细化、量化、客观的评价标准,从而使得护理程序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略显空泛。本研究在制作护理临床路径时,经过了评估、检测、评价及整改的过程,兼顾了共性和个性,将具体的护理操作措施与执行时间准确结合并正确执行,使“路径”真实、规范、有效。护理临床路径制定科学的健康教育时间和计划,由专职护士对患儿从入院到离院进行连续的、系统的健康教育,通过视频和微信群将教育延续到家庭,定期进行评价整改,保证了健康教育工作的完整性、科学性、专业性。护理临床路径结合视频健康教育使工作流程更清晰,责任到个人,可指导各层次护士按路径表的内容、时间段分次施行健康教育,减少了工作盲目性,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并夯实了专科护理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了护理质量[14]。
综上所述,护理临床路径是一种新兴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结合视频与微信等现代移动技术为患者施行健康教育,能提高行角膜塑形术患儿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更能延伸护士的角色内容,将健康教育工作延伸到家庭与社会,促进护理工作更深远地发展,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