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代购”套路多擦亮“火眼金睛”辨真伪

2019-06-18 08:36
中国防伪报道 2019年3期
关键词:发货骗子商家

当前,代购正成为新兴的购物时尚,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代购来买到自己心仪的物品。然而,有不法分子瞄准这一“商机”,以“代购”为名实施各种诈骗,满满的套路让受害者屡屡中招。

3000元“海淘”名牌包 “理赔”又被骗5000元

案件回放

家住浙江金华西关街道的郑女士到西关派出所报案,称自己在购买奢侈品时被诈骗8000元。原来,一个星期前,郑女士在一个“海外奢侈品购物”微信群花费3000元购买了一个心仪已久的包。付款后的第五天,郑女士接到自称是“商家”的电话,对方称物品在运输过程中有损坏,需要她登录“理赔网站”进行“理赔”。郑女士根据“商家”的要求进行了操作,操作完成后就收到了自己的银行卡消费5000元的通知信息,方才知道自己被骗。“骗子告诉我包损坏时,我就想看看我到底能理赔多少,所以就根据他说的,把验证码也发了过去。直到操作完成收到扣费短信时,我才发现自己居然掉到骗子设好的陷阱里了。”郑女士说,当时对方还添加了我的微信,说后续要是有什么问题可以再继续问他。

本想花3000元买个名牌包,万万没想到包没买到手,“理赔”又花了5000元,这笔买卖真是亏大了。郑女士说,当时她也提出了质疑,要求对方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结果对方还真发了两张身份证照片,一下子就打消了郑女士的疑虑。就这样跟着骗子的脚步,郑女士一步一步走进了已设好的陷阱里。

案件分析

这起案件是一起典型的冒充代购实施的新型网络诈骗。嫌疑人采取广泛撒网,以蹲点各个微信群、 QQ群的方式,静候上钩的鱼。在有买家联系其购买物品时,他们会与买家处好关系,了解其想购买的东西后想方设法让其上钩。上钩后,就是“放长线钓大鱼”。先是谎称购买的物品在运输中出现了破损,然后再给一颗“甜枣”说可以理赔。海淘的买家无非就是看中了可以低价购入自己所心仪的物品,但因为物品一般比较贵重,所以一听破损肯定是想要么退款要么理赔。而对于骗子来说,理赔就是给他们的一个最好的“赚钱”机会。于是,他们就利用了买家的这一系列心理,挖好了一个大坑等着买家往里跳。

警方提示:消费者有海外代购需求时,请尽量选择正规平台购买。通过朋友关系、微信群代购的,也要对卖家的真实身份和商品来源细致了解,以免遇到假“代购”。若出现包裹损坏的情况,快递员会联系发件方,根据包裹价值进行赔偿,不会直接致电收件方索要用户信息。如出现理赔需要自行解决的,一定要仔细检查网页地址,不可以在未知网站上填写银行卡信息,收到转账消息提醒时,应第一时间联系银行冻结银行卡并报警。

微商变“危商” 收款后半年多不发货

案件回放

“日本原装”“人肉带回”“打折促销”……微信朋友圈花花绿绿的商品让刚上初中的少女小陆(化名)心动不已。2018年6月,和两个微商聊了一番后,小陆立马预定了物品,并支付了2339元。下单后的小陆天天关注着发货消息,但半年多时间过去了,微商不仅没发货,还对小陆的询问渐渐不理不睬。2月19日,小陆发现两名微商已将自己拉黑,彻底联系不上。

案件分析

2019年1月1日,电子商务法将“代购”行为纳入监管范围之中,对相关主体的范围、法定义务、交易保障等作了明确规定,该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电子商务活动,适用本法。本法所称电子商务,是指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经营活动。”据此,代购行为纳入电子商务法的调整范围,包括利用网店、微信和直播等形式从事的商品或服务经营活动。依据本法,代购经营者应当依法办理工商登记、依法履行纳税义务、依法取得行政许可。当前,不少在校学生早早就用上了手机,微信、QQ等即时聊天工具也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在电子商务市场秩序尚未完全完善中,代购的违法违规行为因其跨区域、隐匿性强等特点,带来举证难、查处难、执行难,有不少不法分子鱼目混珠,假冒伪劣产品、侵犯知識产权、甚至出现本案中“收钱不发货”的情况,对消费者和正常经营的商家造成严重侵害。

警方提示:根据电子商务法,以朋友圈、微信群为平台进行代购已经是一种经营活动,要受相关的法律制约。网络时代不仅带来沟通便利,更带来不法分子的浑水摸鱼,对待代购等信息,消费者要学会自我辨别。在电子平台购物时,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尽量选择正规电商平台和正规商品;二是在购物时看清商品或者服务信息,正规平台均有交易规则和格式条款的制定,并设立消费者权益保证金;三是注意个人信息保护,不轻易打开所谓的付款链接和填写银行卡、身份证等信息。

“大牌名包”和“洋奶粉”在同学会上现原形

案件回放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某事业单位的刘女士想购买某一线品牌的新款手包,但由于国内暂未发售,便找到专业代购帮其购买。刘女士下单付款后看到某正规快递公司物流信息显示商品是从美国洛杉矶发货。两个星期后,刘女士如期收到包裹,她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装,里面除了手包还有购物小票凭证、发货快递单、品牌客户卡等。刘女士如视珍宝,对“低价”代购来的“高档”包爱不释手。

很巧的是,次日同学聚会刘女士就拎着新包在饭桌上向同学们展示一番,不料却被几个同学代购被诈骗的经历惊出一头汗。她的同学王先生去年生了二胎,于是便在微信上找了一家新西兰的奶粉代购,20桶奶粉一共支付了1.5万元的费用,但付款后一个星期,商家并没给王先生发来物流信息,打电话询问情况,被对方告知该品牌奶粉在新西兰当地涨价了,需要补交差价才可以继续发货。王先生又补交了3000多元,可是商家依旧没有发货,这次的理由是受到新西兰当地新出台的禁售政策影响,只能由商家自己运到国内给其发货,需要再补交运费,王先生只能再交了5000元的运费,然而就在这次交完钱后王先生就再也联系不到对方。

同学会结束后,刘女士的“大牌包”被鉴定为真真正正的假货,刘女士向警方报警。

案件分析

民警调查发现,一整套购物小票凭证是骗子自己打印的,快递信息和快递单是快递公司的某些网点伪造的,就连大品牌的客户卡都是15块钱一张买来的。所有这些加起来的成本也就几百块,可是刘女士却为其支付了上万元的费用。而王先生不仅仅连假货也没看到,而且是遭遇了彻头彻尾的电信诈骗。

警方提示:面对这些诈骗分子,广大消费者一定要睁大眼睛仔细辨别。一是看价格,有些商家打着原单的旗号,售价远远低于市场价格,但要注意的是大牌商品的原单都是不能私自处理的,即使处理,也是大牌的正规代理商代为处理。二是看库存与销量,即使某些代购能够拿到原单,也不可能一直销售,甚至“30天销售了上千件”,销售又多又快的肯定是假货。做父母的选择网上代购奶粉需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在选择时要注意选择正规商家,最好是有正规第三方担保的;第二,千万不可被骗子牵着鼻子走,注意及时止损;第三,被骗后要第一时间报警,给警方侦破案件、追回损失提供条件。

男子沉迷网游 网购游戏道具遭遇连环骗

案件回放

湖北武汉的明明(化名)是一名网游爱好者。2月26日,他在电脑游戏聊天窗口中看到有人发布消息,称可以帮忙代购游戏道具,价格比官方价格低很多。明明不禁心动,立即通过游戏聊天界面联系对方。对方告诉明明,他要购买的游戏道具价格为68元,需要一次性支付,随后将游戏道具的网址链接发到明明的邮箱。接着对方发来一个二维码,要求明明转账。明明通过微信扫码,向对方转账68元。

过了一分钟,对方联系明明,称微信支付购买虚拟类商品超过限额,支付出现异常,其支付的资金没有到账。对方要求明明再次扫码转账,而且转账金额要大于虚拟类商品支付限额,还称多的钱以及之前支付未成功的68元也会一并退回。但明明按对方所说扫码转账2058元后,却显示转账成功。此前从未遇到过此种情况,明明急忙询问对方原因。对方又发来一个二维码,让明明扫码查看内容。明明扫码后,弹出两行字:您的虚拟类商品,单笔限额2000元,日限额2000元。对方解释称,这两个限额总共是4000元,还要求明明继续转账,而且三次转账金额要大于限额,系统会把三次转出去的钱,全部退还。急于退款的明明再次相信了对方,又通过微信扫码支付了2058元,微信再次提示转账成功。此时,明明准备再次联系对方询问原因,却发现已被对方拉黑。发现自己被骗,他立即拨打了110报警。

案件分析

随着网络游戏产业快速发展,许多市民将玩网络游戏作为打发时间、休闲娱乐的首选,常常花钱购买游戏装备,以增强游戏人物技能,达到更好的游戏体验。这却被骗子盯上,将其作为“生财之道”。

此类案件中,骗子往往会化身游戏爱好者,通过网络游戏聊天界面或其他网络交流平台,谎称可以代购网络游戏装备、道具,价格也较官方价格便宜。这其实是骗子抛出来的诱饵,一旦有网络游戏爱好者禁不住诱惑,欲付款购买游戏装备,骗子就会编造不同理由要求转账汇款。一旦受害人发现被骗,骗子便将其拉黑,终止联络,导致受害人既得不到想要的游戏装备,钱财也遭受损失。

警方提示:沉溺网络游戏不仅危害身心健康,而且还会消耗大量金钱。如果确实需要购买网络游戏装备,应当通过官方渠道购买,不要轻易相信游戏界面、论坛等玩家发布的一些低价销售、代购信息。市民应多了解网络转账相关知识,知道网络转账的一般性操作方法及后果。同时,不扫未知链接方向的二维码,更不要轻易将自己的支付二维码交给他人。

女子欲买名牌手链 转账5000元后被拉黑

案件回放

2018年12月,江苏南京市民邹女士报警称,自己购物被代购骗了5000元。经了解,邹女士在网上玩游戏时认识了一个微信名叫王某的人。聊天中,王某得知邹女士想要购买一条名牌手链,王某便称其朋友在国外,可以5000元的价格帮忙代购。邹女士先后两次通过微信转账方式付款给王某。之后,王某却将邹女士拉黑,消失得无影无踪。民警根据邹女士提供的相关信息立即开展走访调查,最终在某网吧内将犯罪嫌疑人王某抓获。无独有偶,南京市民小蒋在某购物平台浏览信息时,被卖家以低价帮忙买一双“最新款的NBA某著名球星战靴”为名骗去2865元。

案件分析

在以代购为名实施的犯罪中,犯罪分子多通过微信“朋友圈”或在网上发布代购各类高品质商品、稀缺产品等相关信息进行营销,以价格低廉为主要卖点和噱头,利用消费者贪图便宜的心理,将产品吹嘘得天花乱坠,骗得钱财后即消失。

“境外代购”销售的假冒商品来源有以下两类:一是国内小厂家、小作坊生产的假冒品牌的商品,就是所谓的高仿货。二是部分国外品牌与大陆商家合作在国内生产的所谓“内地版”商品,比国外同种商品价格低廉,商家对此类商品包装再加工后流入市场,从商品外观看与境外购买的专柜正品几乎没有区别。为进一步迷惑消费者,商家往往将发货地直接标注为境外,或将国内的假冒商品运至境外,再从境外发货,通过虚假快递单照片等方式让消费者对商品来自境外深信不疑,而售假的实际出售人并未见过实物,只是中间商。

警方提示:对于此类“海外代购”,消费者一定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千万不要陷入骗子的陷阱。这里给大家提供几个鉴别的小技巧:

一是看身份。消費者要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在QQ或微信代购交易时,多长个心眼,一定要了解清楚卖家的真实身份信息再进行交易,不能被对方提供的图片或其他信息所迷惑,因为很有可能是盗图或伪造的。

二是看销量。海外代购商品运输时间长,且部分商品购买时有数量限制,商家很难做到大量现货供应。如正常情况下,从美国购买一件商品,通过国际物流发送至国内买家手中,至少需要15天至20天时间。所以,如果有代购大量销售所谓热门产品,一定要多加小心。

三是看价格。一分价钱一分货,消费者一定要多关注商品正常的市场价格,过分便宜的背后往往都是陷阱。以化妆品为例,网上代购如果是国内专柜价的7至8折,那么一般是真货。如果售价是正价的5至7折,则可能是真货假货掺着卖。3折以下售卖的,肯定是假货无疑。

猜你喜欢
发货骗子商家
中国人不骗中国人
吉日发货
零投诉
陈五:上钩吧,骗子
Lily无人机推迟发货时间
商家告示不能打人脸
路遇骗子
购物
诚信乃是商家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