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又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求职旺季。许多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返程,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也走上社会寻找工作。很多不法分子趁机骗取求职者的钱财,“黑中介”“假猎头”“假兼职”或骗取钱财,或随意扣押证件,或非法传销……看似光鲜的招聘信息中却隐藏了诸多陷阱。广大求职者务必擦亮双眼,谨防上当受骗。
“兼职”只需扫扫码 结果10万元扫没了
案件回放
家住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的陈小姐闲来无事,加入了一个专门找工作的QQ群。一天,她发现一个网友发布的招聘信息十分心动,便通过QQ号将其加为好友,两人私聊起来。该网友自称公司在江苏,目前正与香港的商户合作。此人告诉陈小姐,这个好工作就是为电商好评刷单返现,操作简单,轻松赚钱。
经不住诱惑,陈小姐向对方咨询如何操作。对方很快发过来一个二维码,让陈小姐保存后用支付宝扫码。对方还叮嘱她,要用存钱不多的银行卡支付,支付后将截图发给他,然后退出。之后,对方又接连发过来5个二维码,要求每次如法炮制。扫码结束,陈小姐感觉这种操作有些别扭,她不太放心地将自己的支付宝打开一看,果然有一次操作出现了失误,用支付宝余额支付了900元。她十分焦急地和那位网友联系要求退钱,对方答应和财务部门联系查账,并愿意协调退款。
对方很快发来了一个二维码,说是为了方便查账。陈小姐立即扫码,这时手机屏幕弹出一个要求她确认的对话框。既然是查账,肯定得确认,陈小姐没有多想就点击了确认。对话框消失了,又自动回到了支付宝首页。
很快,对方又发来一个财务专用QQ号,让陈小姐与其联系办理退款。对方让陈小姐提供支付记录、支付宝账号截图,几分钟后,她得到的消息是第一次没有办理成功,还得再来一次。对方还要走了陈小姐支付宝绑定的银行卡、信用卡的截图和最近交易记录的截图。然后,对方给陈小姐发来退款二维码,陈小姐扫码后,按对方说的一步步照办。就是这么一遍遍扫码和操作,最终陈小姐发现,自己账户里的10余万元竟通过支付宝支付出去了。
案件分析
这是一起典型的以网络刷单为诱饵的求职类诈骗。骗子起初让受害人不停扫码,受害人一不小心“操作失誤”、完成了支付,就不得不与骗子交涉退款。于是,骗子就按照准备好的“剧本”,一步步引导受害人走进他们布置的骗局,直到受害人无法辨识真伪,头脑发热地按照骗子的要求进行每一步操作,不知不觉地将款项汇给骗子。
警方提示:找工作时,对招聘信息一定要仔细辨识,并结合生活常识认真思考。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天上不会掉馅饼。既不要技术又不用付出,就有高额回报的工作,显然可信度很低。
对于网上招聘方真实身份、招聘企业真实性无法核实的招聘信息,一律不要轻信。一旦发现有人要求求职者加QQ或微信,甚至要求扫码领取红包、支付款项之类的,一定要保持警惕。发现有诈骗嫌疑的,应立即报警,防止更多人上当受骗。
应聘“出国保姆”先缴9000元“中介费”
案件回放
重庆市民黄女士一直想找一份工作贴补家用,今年1月初,她在网上看到一则家政人力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对方承诺:一旦应聘成为公司的“高端保姆”,月薪将达到2.6万元,若能获得“外派”资格、成为“出国保姆”,工资还能在此基础上大幅上涨。做家政可以赚这么多,黄女士有点心动了。
添加了该公司联系人宋某的微信后,黄女士发现对方总在朋友圈发布成功案例,于是打算到公司试试。1月21日一大早,黄女士就来到了宋某公司所在的写字楼面试。在现场,黄女士没多想就按要求缴了9000元“中介费”,随后宋某将“雇主”赵先生的电话给了黄女士。黄女士和赵先生见面商谈,之后黄女士被“录用”,不过赵先生以“应酬没带钱”为名还跟黄女士借了3800元。
等了好几天,赵先生仍杳无音讯,黄女士只好再次联系宋某等人。宋某告诉她,可以为她安排“出国上岗”,让她尽快准备护照。2月4日,当黄女士再次致电宋某时,却发现对方已经处于停机状态。她又赶紧联系“雇主”赵先生,始终无法接通。黄女士再赶到宋某公司的写字楼,发现已人去楼空。黄女士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赶紧报警求助。
案件分析
黄女士遇到的是一起典型的网络招工诈骗案。
作为全国最大的劳务输出省市之一,春节过后,山城重庆的务工大军再次东下和北上。而针对农民工、毕业生、在校学生等人群的各类诈骗犯罪将成为近期的高发类警情。
不法分子利用求职人员文化水平不高、社会经验不足、信息不对称等特点,编造各种谎言,织就各种美梦,诱骗受害人。本案中,犯罪分子就是利用黄女士求职心切、偏听轻信的特点,一步步将她引入了设计好的套路。
警方提示:招工诈骗有很多种,骗子向求职者开出非常诱人的“空头支票”。民警梳理出现的一些招工诈骗伎俩,提醒广大求职者注意:
一是“双簧”招聘诈骗。一些不规范的劳务中介机构与一些“皮包公司”合伙进行诈骗,先由中介单位以“推荐工作”为名收取所谓的“报名费”“服务费”,后由“皮包公司”假装招聘员工,收取“体检费”“服装费”“押金”等费用,再编造种种理由拒绝求职者上岗或中途辞退。
二是“捉迷藏”招聘诈骗。一些中介机构张贴相当诱人的招聘启事,吸引应聘人员上门,在收取一定的“服务费”后称,对外招聘的职位已满,并承诺会尽快联系合适的单位,让应聘者留下联系方式,但其根本不去兑现,寻找各种借口敷衍。
三是网络招聘诈骗。由于网络信息量大、范围广,能够提供很大的求职空间,已成为越来越多求职者优先考虑的求职途径。一些网络诈骗分子乘虚而入,利用网络编织美丽的招聘陷阱,诱骗求职者把钱存入指定的账户以达到诈骗目的。
“付出少、高收入”诱惑大学毕业生
案件回放
只需缴纳一定的服务费,就会有专业的股票分析“大师”来为你分析变化莫测的股票行情,轻松实现“低投入,高回报”。但很多人没想到的是,这些“荐股大师”,很多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
河南登封警方打掉一个以分析股票为由骗取股民服务费的诈骗团伙,涉案金额高达6000余万元,抓获犯罪嫌疑人百余名。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嫌疑人中,很多都是刚刚毕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
案件分析
涉案公司以高提成为诱饵招收业务员,很多大学毕业生被高提成诱惑,加入该公司,成为业务员。有些人在工作一段时间后虽然发现公司的行为涉嫌违法犯罪,但看到身边的同事都在做这样的事,就在高提成的诱惑下越陷越深。他们按照公司的话术,采用非法手段寻找客户,获取业绩。
犯罪嫌疑人李某大学毕业不久,在通过某网站寻找工作时,看到该涉案公司招聘信息,奔着发财梦成为该公司业务员。在经过该公司的简单培训后,李某按照公司推荐的固定话术,通过QQ、微信等社交软件开始在网上寻找客户。为了达到成功发展客户的目的,李某不惜以虚假手段骗取客户信任,很快成为该公司的业务骨干,月收入达到近3万元。正当李某沉浸在“付出少、高收入”的美梦中,该公司就进入民警的侦查视线中,他也被警方抓获归案。
警方提示:当前,网络等各种渠道遍布招工信息,很多不法分子趁机混迹其中,发布“招聘启事”,骗取求职者或招工者的钱财。比如本案中,骗子公司就利用“高薪诚聘”的幌子,招收涉世未深的大学毕业生从事违法活动。很多大学生在入职之初对其工作单位是否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并不知情,或者明知违反法律,但因为贪图较高酬劳或者抱有侥幸心理掉进了骗子的陷阱。
在这里要提醒涉世未深的学生朋友,打工实习一定要找正规的中介公司和用人单位,谨防上当受骗,更不能被眼前的利益诱惑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以免到时悔之晚矣。
求职先缴费 多半是在“挖坑”
案件回放
江苏南通市民张先生有着较好的驾驶技能,一直在外地帮人开长途货车。为了照顾家庭,他辞职回家后,便到人才市场寻找单位招收驾驶员的工作,可一直没找着合适的。就在他感到有些气馁的时候,菜市场门口的一则招聘船员启事让他看到了希望:“月入10万、无需经验、包吃包住、餐补、话费补贴、交通补助……”
想起正在上大学的儿子开销越来越大,张先生决定去试一试,多挣点钱回来。他拨通了招工启事上的电话,对方声称的确在招聘船员,但需要优中选优,让他先留下了联系方式。没想到,没过几天还真有人主动联系张先生面谈。在面谈过程中,对方以报名、体检和注册培训为由,让张先生交了1600元。之后,张先生满怀希望等待对方通知,结果杳无音讯。
无独有偶,大学毕业生小刘在某网站发布求职信息后,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短信,称其求职简历已经通过审核,让他及时联系人事部阚小姐的微信。阚小姐先让他下载客户端,以缴纳保证金为由让其转钱。小刘通过微信和支付宝向对方转账2499元,后发现被骗。
犯罪分子利用求职者急于找工作的心理,设置重重陷阱。受害者大多阅历浅、学历低,这些人一来求职心切,二来防范意识不强,极易上当。
警方提示:如今各类招聘广告良莠不齐、鱼目混珠,求职者如果缺乏必要的警惕性,很容易上当受骗,轻则花了工夫、费了时间,重则损了心情、赔了钱财。
为此,警方提醒广大求职者,首先,要甄别招聘广告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不要轻信路边张贴的招聘广告,应尽量选择到正规的人才市场去报名应试。其次,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一般而言,除了事业单位的考试公开招录之外,面试应聘是不需要报名费的,而体检通常都是到二甲以上的医院自行进行体检以及缴费。所以,正规单位招聘人员绝不会以服装费、体检费、培训费、保险费、押金等名义向应聘者收取钱款。只有不法单位才会在求职之前巧立名目,骗取钱财。
网络兼职“烟雾弹”一点点掏空你的腰包
案件回放
浙江绍兴市民小俞收到了一条陌生短信,上面写着“鉴于您的购物记录良好,邀请您刷评语,一天有180元至270元的收入”,并附上了一个QQ号码。有些心动的小俞便添加了该QQ号码,对方告诉她,自己是负责网络刷单的,按刷单金额500元至3000元的分类,可给予每单5%至8%的提成。
将信将疑的小俞先尝试着做了一个100元的单子,对方很快按照提成比例把钱返还给小俞。接着,小俞根据对方要求,接下了金额分别为4500元和6000元的单子,其中4500元的单子包含了3个1500元的小单。在刷该单的过程中,小俞将钱分3次转给了对方。之后,有些起疑的小俞告知对方,自己身上没钱了,决定取消接单,要求对方退款。对方却以“完成任务方可退款”为由,拒绝将4500元返还。意识到自己被骗,小俞立马向公安机关报案。
案件分析
目前大部分的网络兼职类诈骗案的受害者,以赋闲在家的女性居多。在一份骗子对外发布的“招聘启事”中,标明“本兼职适合大多数人群,如学生、上班一族、孩子妈妈、待业人员。只要有电脑,就可以做兼职/全职”。一旦有人为此心动,骗子们就会以各种手段,哄骗受害者“交钱”。
在这起案件中,诈骗团伙人员众多、分工明确,分为外宣、客服及管理等职位。他们在大型信息分类网站上,通过软件修改IP地址,批量发布“招聘”信息,引诱受害者加入指定的群。一旦受害者上钩入群,“客服”就会联系受害者,要求其填写完整的信息登记表,并以“培训费”“审核费”“提前安排任务”“退还保证金”等名义,向受害者索取钱财,诈骗往往也发生在这一阶段。
骗子内部有个口号叫“最多不能超过两个799”,便是骗子的狡猾之处。在网络兼职类诈骗中,通常骗子在每个诈骗环节让受害者交的钱都不会太多,通常都是两三百元。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利用一些人“就当是花钱买教训”的心理,小金额被骗了也无所谓,不会选择报警。
警方提示:无论是在线下还是在线上求职,但凡对方要求先交钱的,无论其以何名义,都要提高警惕,这很有可能就是诈骗。
千万不要相信当下颇为流行的兼职网络刷单,不仅因为该项兼职被骗的金额大,更因为刷单行为本身就是虚假宣传。市民要防止自身上当受骗,在生活中更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要在各类社交软件上随意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
小伙离家扬言去“挣大钱” 不料落入传销窝点
案件回放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公安局金凤分局满城北街派出所接到河南南阳的陈某打来的报警电话:其子高中毕业后在家待业近两年,多处求职无门,最后听说在银川能找到好工作,只给家人留下一张纸条,就偷偷离家,再也没了音讯。
陈某给民警发来招聘信息截图:“16-60岁,性别不限,学历不限,管吃管住,月薪3000-12000元不等,根据业绩提成,每季度兑现一次奖金……”
接到报警后,满城北街派出所根据陈某提供的信息,连夜查询核实,初步判定小陈很可能被骗进传销组织。次日,民警通过多方查找、取证,确定小陈人在吴忠市叶盛镇。根据此线索,民警和赶到宁夏的陈某连夜赶往叶盛镇。经过10多个小时的走访、摸排,最终成功捣毁一个传销窝点,解救出包括小陈在内的7名学生,其中有3名是大中专院校毕业生。
案件分析
新年過后,涉世未深的青年人急于求职,往往又好高骛远,传销组织正是瞄准他们想过无人约束的自由生活、还能顺便“挣大钱”的侥幸心理,以舒适的工作环境和丰厚的报酬为诱饵,诱骗受害人。传销组织使用多种手法,牢牢控制受害人,使其深陷传销窝点。
警方提示:如果你身边的朋友突然告诉你有“赚大钱”的机会或者某地方有好工作之类的事,还有网上有“高薪招聘、投资做生意”等吸引人的字眼,这时千万要小心了,很多人就是这样糊里糊涂地被骗进传销组织。一旦被骗进了传销窝点,即使人身自由被限制,受害人也要留意寻找和把握好逃跑的机会,想方设法报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