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
摘 要:该文介绍了宣城市境内野生黄精资源分布、生长状况和生存环境等基本情况,初步评估了其濒危状况和保护价值,并提出了合理化的保护建议。
关键词:野生黄精;分布现状;保护建议;宣城市
中图分类号 R28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9-0043-3
黄精为百合科(Liliaceae)黄精属(Polygonatum Mill.)多年生草本植物,全球有60余种,主要分布于北温带和北亚热带,我国有31种,广泛分布于除南方热带以外的广大地区[1]。根据安徽省植物志第五卷记载,安徽省有黄精、湖北黄精、长梗黄精、多花黄精4种野生黄精分布。黄精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始载于晋代《名医别录》,列为上品,之后历代医药典籍对其都有记载,其性平、味甘,入脾、肾、肺经,具有补肾益精、滋阴润燥的功效[2]。本调查旨在掌握宣城市野生黄精的种类、分布、数量等基本情况,初步评估其濒危状况和保护价值,并对其保护与开发利用提出对策,为建立健全安徽省野生植物资源信息数据库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概况 宣城市位于皖东南,地处皖南山区与沿江平原结合地带,跨29°57′~31°19′N、117°58′~119°40′E,现辖宣州区、郎溪县、广德县、宁国市、泾县、绩溪县、旌德县5县1市1区。宣城市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温差大、雨量适中、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偏东风多,多年平均气温16.0℃,极端最低气温-16.0℃,极端最高气温41.5℃。生长期年平均234d,0℃以上持续期355d,无霜期年平均228d,年平均日照时数1784.1h,年平均降水量1429.6mm,地理分布呈南多北少、山区多、平原少的特点[3]。全市生态系统完好,森林覆盖率59.34%,森林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多为次生植被或人工植被。优越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水热资源,为植物的生长和繁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宣城市的野生植物多样性指数高,据统计有1492种,野生黄精属于其中一种。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1.2.1 调查内容 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野生黄精调查,获取分布范围、种群数量、生存环境、威胁因素等信息,采集黄精植株标本,拍摄相关的影像资料,绘制GPS定位分布信息图。
1.2.2 调查方法 调查工作按照《安徽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技术实施细则》进行,采取野外线路调查并结合实地走访的形式,于2017年7~10月开始调查野生黄精的种类、分布及生长条件,详细记录形态特征、生境、长势、开发利用和保护情况等,并进行GPS定位。种类鉴定依据《安徽植物志第五卷》[4]和《宣城农业野生植物图鉴》[5],特殊情况下拍摄影像资料,请教技术支持单位安徽大学植物学教授辨别。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类与分布特点 调查工作历时3个多月,共调查31个点,涉及到溪口、桃花潭、蔡家桥等19个乡镇,经鉴别有3個品种,分别是黄精、多花黄精、长梗黄精,各个品种生物学特征如表1所示。各县(市、区)调查点数量见表2,由表2可知,全市7个县(市、区)均有黄精分布,广德、郎溪等丘陵地区分布少,只发现1~2处,泾县、绩溪、旌德等山区县分布稍多。
2.2 生长习性及环境指标 实地观察结果显示,黄精主要生于林下、灌丛或山坡阴处,海拔102~1334m,土壤偏酸性,单株生长,具有喜阴、耐寒、怕旱的特性,在湿润荫蔽的环境下生长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和保水性能较好的腐殖质土和冲积土适宜其生长,在干燥、腐殖质低的分布点长势较差;海拔越高,人迹罕至的地方生命力明显增强,植株偏高,根茎粗壮,枝叶茂盛,果实多,花期长,病虫害少。周边的植被多为小灌木和草本、藤本等,伴生植物种类有:狗脊、野竹、菝葜、野苎麻、络实、重楼、山脉紫菀、高粱泡、野茶、堇菜、蓬莱葛、萱草等。
2.3 濒危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全市野生黄精资源属易危品种,生存环境的威胁因素较多。
3 野生黄精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3.1 存在的问题 宣城隶属皖南山区,气候较适宜黄精生长,但在此次调查中,并未发现大片的野生黄精,且大多数植株长势一般,高度偏低,叶片偏黄,现有种群数量逐年递减。
黄精是一种集药用、食用、观赏于一体的物种,随着当前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以及对野生植物资源的崇尚,黄精成了一种保健强身的珍品,部分地区的老中医还设有收购点。于是每年都有人上山采挖,长期无节制的私挖乱采,造成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对全市黄精资源和种群数量构成严重威胁。
近年来,有些地方实行大开发、大发展,出现开荒造林、开荒种茶现象,这些行为大大破坏了原始植被,野生植物生长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下降,使得黄精等野生植物资源长势差,分布零散,繁殖能力弱,甚至无法生存,种群数量日趋减少。
3.2 建议
3.2.1 切实加大野生植物资源采挖的监管力度 县市区政府要加快制定保护性法律政策步伐,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各地区要进一步明确责任部门,保障工作经费,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设置举报电话,同时加大违法惩治力度,着力控制每年采挖映山红、兰草、黄精等野生植物资源屡禁不止的局面。同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宣传,普及野生植物保护相关规定,尤其是采集、出售、收购野生植物方面的知识,提高公民保护野生植物意识,尽量减少对野生黄精的乱采乱挖。
3.2.2 加强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 安徽大学等高等院校作为技术支撑单位,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次野生黄精资源普查,建立精准的野生黄精资源信息档案,涵盖地理位置、分布种类、种群数量、濒危程度、生长环境、群落特征、主要威胁因素等内容,为保护和开发黄精资源奠定基础。
统筹建立2~3个综合性的原生境保护点。宣城市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近10年来,全市每年都开展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工作,调查中发现有蛇足石杉、金荞麦、水蕨、野生菱、八角莲、七叶一枝花、黄连、野百合、大花虾脊兰等多种珍稀的野生植物资源分布,但是越来越稀少。根据实地观察,这些野生植物不少相互伴生,或分布在同一片林地,但宣城市未有一处林地原生境保护点,建议依据当前野生植物的分布环境建立综合性原生境保护点,不仅持续维持原有的生態平衡,同时对多种濒危野生植物资源的原生境进行保护。各原生境点要确立职责管理单位,加强日常管护,切实发挥保护和动态监测的作用。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清凉峰的管护模式,配建看护设施,制定管理制度,定期巡查监测,建立珍稀野生植物台账,同时抓好护林防火和宣传教育等工作,各项措施井井有条,资源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将野生黄精列为安徽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加强其生境保护,并开展适当引种栽培,保护其野生种质资源。适当开展迁地保护,对于数量较少的长梗黄精分布点周边尝试开展人工栽培繁育,扩大种群数量,进行物种复壮和回归。
3.2.3 积极开展黄精资源种植、加工利用技术研究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外学者对黄精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广泛研究,发现了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多糖、甾体皂苷、三萜、生物碱、木脂素、黄酮、植物甾醇及挥发油等,其中多糖和甾体皂苷类成分在黄精中含量较多,为其主要药效成分。黄精在抗衰老、调节免疫力、调血脂、改善记忆力、抗肿瘤、抗菌等方面显示出潜在的药用价值[6]。资源开发利用也是另一种保护,建议充分利用黄精资源的药用价值,加以开发利用。近几年旌德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在杉木林下套种黄精、白芨等中药材,面积多达2800hm2,这种经果林立体种养技术应大力推广,利用项目示范带动,积极扶持经营主体,扩大基地建设,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黄精类产品,这种发展模式对黄精资源的育种、保护及利用方面实现了可持续发展,避免了资源利用的盲目性和破坏性。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15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陈晔,孙晓生.黄精的药理研究进展[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10,21(3):328-330.
[3]宣城概况.http://www.xuancheng.gov.cn/content/detail/[EB/OL].2017
[4]《安徽植物志》协作组.安徽植物志第五卷[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55-59.
[5]方明,尹华宝,殷雨虹.宣城农业野生植物图鉴[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8:21-23.
[6]张洁,马百平,杨云,等.黄精属植物甾体皂苷类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06,41(5):330-332.
(责编:徐世红)作者简介:王云(1984—),女,安徽郎溪人,农艺师,从事农业环保工作。 收稿日期:2019-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