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锡冰
不管是海尔的转型,还是华为的创新,其战略动机都满足客户的需求。正是这样的创新实践,让海尔和华为成为中国企业中两个耀眼的企业代表。
在中国企业丛林中,华为和海尔之所以能在竞争中领先,依靠的就是不断创新。不论他们采用什么方法去创新,所围绕的核心都是“以客户为中心”。
虽然张瑞敏和任正非的创业路径不同,但是他们的创新方法却殊途同归。
制造业生产转型: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定制需求
张瑞敏曾告诫转型中的传统企业经营者:“最近哈佛商学院把海尔案例写成哈佛商学院案例,我倒没觉得我们做得多好,但我们力争把握大方向,把互联网+制造具体化,做互联工厂。而互联工厂不是一个工厂的转型,而是一个生态系统,整个企业全系统全流程都要进行颠覆。”
在张瑞敏看来,经营者只有把传统企业做成一个生态,由此进行全系统的颠覆式转型,这样的转型才能改变价值链的核心,这样的转型才更具竞争优势。
张瑞敏的观点极具借鉴性。回顾企业经营历史不难发现,在过去,大规模生产曾经是最核心的竞争优势。在经典喜剧电影《摩登时代》中,高耸的烟囱、机械化的流水线就象征着西方工业文明。
如今,在互联网+的冲击下,现代工业的新符号则是工人拿着平板电脑控制复杂工艺。为此,传统的制造企业也顺势而动,在数字化的虚拟空间中完成“互联网+”的转身。在这样的变革中,生产流程面临被改造,甚至被颠覆。
对此,汉帛国际集团总裁高敏认为:“做企业,不仅仅是为了赚钱。以前,不同工厂都在用同样面料生产同款衣服,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如何避免这一现象呢?‘互联网+就是个很好的途径。我们在全国有200多家直销门店,我们可根据这些门店采集的顾客数据,实现个性化服装定制,而这些数据,我们可通过自己的导购平台,分享给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
大规模制造变成大规模定制
谈及传统企业的转型,张瑞敏总结说:“互联工厂要的不仅仅是高效率,要的是高精度,也就是从大规模制造变成大规模定制。”
在张瑞敏看来,在“互聯网+”的当下,高效率已经不仅仅是这个背景下的全部竞争优势,只有实现从大规模生产到大规模定制的转型,才能使得传统企业更具竞争力。
众所周知,在传统工业时代,用户在家通过互联网动一动鼠标就能“造”出一台冰箱,这样的事情无疑是天方夜谭。然而,在“互联网+”时代,海尔位于沈阳的冰箱无人工厂却把这样的科技梦想照进了现实。海尔作为中国家电业最先开启互联网转型的代表企业,海尔沈阳冰箱工厂凭借“智能交互制造平台”——前联研发、后联用户手段打通整个生态价值链,实现了用户、产品、机器、生产线之间的实时互联,为用户在家中通过互联网定制自己钟爱的冰箱提供技术支持。
90后女用户小郑刚刚租了一套房子,想要买一个合用冰箱。在小郑看来,跑到实体店去货比三家是一件挺“过时”的事情。
小郑更愿意直接到网上商城去定制一款属于自己的心仪冰箱。究其原因,是小郑可以对颜色、款式、性能、结构等特征都可做全方位的选择,之后下了订单就万事大吉。不仅如此,小郑还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查看自己定制的冰箱到了哪一个工位、哪一道工序、有没有出厂、有没有开始送装。
在工厂中,小郑的定制冰箱订单需求被传递到生产线的各个工位上,工作人员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生产和优化,在生产线上,1万多个传感器充分地保证了产品、设备、用户之间的互联沟通。工作人员只需把配件随机放进吊笼里,生产线就可以根据用户定制的型号自动检索。生产完该型号的产品,系统会自动知道下一个型号的产品是什么,自动进行切换,10秒钟之内完成,通过这种方式满足用户个性化定制的需求。
上述场景不是发生在科技大片中,而是正发生在海尔智能工厂的流水线上。当然,海尔将这一切得以实现的关键是:海尔从一个家电制造商转型成为一个大型平台公司。在这个平台上,活跃着无数的小微团队——他们有些来自集团内部孵化,有些则是外部团队入驻。
众所周知,个性化的定制产品不同于以往的批量化生产,即使是同样一款家电产品,往往会根据不同用户的特殊需求调整不同的生产流程。为了达到用户的个性化定制,在海尔平台上活跃着的无数小微团队,轻松地将该产品进行模块化分解,让每个团队认领一个或几个自己擅长的模块进行生产,最后在海尔的智能车间中进行最终拼装。海尔小微团队通过采用这种先化整为零,再化零为整的做法,有效地实现“大规模定制化”生产。
“规模化定制”成为转型趋势
事实证明,海尔转型的成功,不仅仅是一次勇敢者的探索,也是一次全系统颠覆的一次尝试。张瑞敏在山东省“互联网+制造”会议上演讲时说道:
我们内部有一句话:顾客是什么,付款就是销售的结束,顾客给你付款之后跟你就没有关系了。但现在,付款应该是销售的开始,甚至付款之前他就要介入,参与你的前端设计。
做到这一点,工厂要改变,变成互联工厂,工厂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个性化需求来了之后,需要虚拟设计,加上智能化制造,而不是你在车间里头来导入这些事儿。比如我们收购新西兰的斐雪派克,在青岛建立一个电梯厂,它的设计在新西兰,设计通过网络传过来,生产线接收它的设计来制造。机器换人可以实现高效率,但是互联工厂要的不仅仅是高效率,要的是高精度,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就是怎样把用户个性化需求在互联工厂实现,也就是从大规模制造变成大规模定制。
这带来一个问题,我们现在有很多的用户个性化需求来了之后,我给你制造,是把从设计制造包装的全过程发到你的手机上,用户必须参与进来,有人说这是透明工厂。现在这个量还不大,因为有十万个用户提出十万个需求,我总归不能给你做十万个不同的产品,因此这一个用户圈应该是互相交互,交互到最后实现一些比较集中的型号,形成新产品。
张瑞敏的洞察力是具有前瞻性的。究其原因,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大规模生产将被个性化的定制所颠覆,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行小规模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