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制造业核心能力背景下宁波数字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2019-06-18 00:52方泱泱张语彤
中国工程咨询 2019年6期
关键词:宁波数字化数字

文/方泱泱 张语彤

当今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数字经济成为发展最快、创新最活跃、辐射最广泛的经济活动。2016年G20杭州峰会发布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认为,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可将数字经济分为主体产业部分(即数字产业化)和融合应用部分(即产业数字化)。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数字经济作出了重要部署,不管从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还是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塑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求来看,全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已成为提高宁波城市竞争力、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宁波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宁波数字经济发展情况

(一)发展现状

1.数字产业主体发展势头良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不断加快,形成了以光学电子、集成电路、工业物联网三大细分领域为主的产业结构。2017年光学电子实现产值306亿元,代表性企业如舜宇光电等;集成电路实现产值184.5亿元,拥有康强电子、比亚迪半导体、江丰电子等龙头企业;工业物联网(制造业)实现产值194.1亿元,涌现出柯力传感、诺可电子等骨干企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逐步发展壮大,2017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1亿元,东海蓝帆、金唐软件、TCL移动通讯等企业不断发展。数字产业化龙头企业蓬勃发展,先后引进了中芯宁波、中软国际等数字经济核心企业,以及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百度(宁波)云智基地等数字平台载体,培育了均胜电子等本土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发展了中之杰、文谷软件等数字经济平台型企业。

2.数字融合应用发展取得成效。数字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成效显著,工业云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涌现了一批快速发展的宁波云平台。工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水平持续提高,“点、线、面”智能化改造稳步落实,推进实施“机器换人”等技改专项。数字产业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农业方面,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在线监测、精准作业管理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应用。服务业方面,2017年全市电子商务平台服务收入122.3亿元,完成跨境电商进出口额636.4亿元,同比增长135.6%。特色产业方面,持续优化综合物流服务体系,推动智能化港口建设,促进港口闸口智能化、物流单证无纸化和服务过程网络化。

3.数字创新能力提升成绩斐然。数字创新载体建设有序进行,引进成立了浙大智能制造研究院、国家智能制造装备质检中心等各类创新载体约50多家。宁波软件园核心区、集成电路产业园、工业物联网产业园、智能经济国际合作园、北斗数据产业园等数字经济平台启动建设,推进资源互补和产学研协同创新。创新项目稳步推进,依托“千人计划”产业园,孵化了一批优质创业创新项目,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系列项目已成功落地。

(二)存在问题

1.数字经济主体产业基础薄弱。一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基础不足,软件和信息服务、集成电路、智能机器人和智能成套装备等核心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及关键产品。二是数字经济龙头企业较为缺乏,虽然数字经济主体在一些行业应用领域形成了特色,但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重大行业应用等领域,龙头骨干企业较为缺乏,产业链分工协作不够密切,未能形成完整的数字经济产业链。

2.制造企业数字应用水平整体较低。一是数字化管理投入不足,许多中小企业由于企业高层理念、员工使用习惯及布网成本过高等原因,不愿意加大数字化投入,难以形成有力的数字技术支撑。二是全链条式数字化应用不足,在产品需求、产品研发和设计、供应链管理、产品服务保障等环节的数字化应用有待进一步深化。

3.数字经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一是数字经济创新意识不足,大多数企业实施“边缘创新”策略,创新主要集中于工艺技术领域,对于智能技术、智能应用、智能制造模式等领域创新意识和投入薄弱。二是数字经济创新生态打造不足,缺乏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领域数字生态打造型大型企业,与北京、杭州等数字经济发达城市相比差距明显。三是数字经济“试验田”不足,对尚未具备全面市场部署能力的本地中小型数字企业来说,政府未建立符合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型政企合作和政府购买模式,难以为企业的数字技术应用提供试点土壤,限制了本地数字经济企业实现创新应用、产品试验和服务推广的机会。

4.数字经济发展生态亟待优化。一是扶持方式有待改善,扶持政策多为锦上添花的后补贴,缺乏针对各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和产品模式的体系化政策和制度,且已出台的政策更多是关注“两端”企业,对大量中等规模企业扶持作用有限。二是数字经济人才严重不足,特别是高层次、高技能、高价值、复合型人才和团队匮乏,与先进城市相比差距明显。三是公共服务体系尚未完善,数字创新平台较少提供投融资、资源链接等智能经济发展所需的高端增值和专项服务。四是数字资源共享难以实现,目前全市数据资源的共享和应用存在诸多壁垒,特别缺乏相应立法,阻碍了数字资源依法公开、共享和应用。

二、国内外数字经济发展经验借鉴

(一)国内外城市助推数字经济发展经验

结合其他相关文件的研究梳理,国内外先进城市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及其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均有一定的共性措施。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当下宁波可借鉴的几点经验:

一是坚持本地化发展路径。就国外先进城市来看,除伦敦外,均选择了一条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内外结合”为主的发展道路(“内”指的是以数字产业化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核心层,“外”指的是以产业数字化,特别是制造业数字化为核心的数字外延融合层,“内外结合”的发展模式是指两层双向并重,相辅相成的发展模式),这也是宁波可以探索借鉴的方式。二是加强数字经济顶层设计。制定城市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目标和核心产业是推进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完善组织机构框架、实现数字经济和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源泉。三是发展壮大数字产业主体。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的数字经济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关键所在。四是重视产业集群的平台载体打造。从东伦敦科技城数字产业集群、成都 “三区一环双翼”产业发展空间等各类产业集群和平台载体的政策导向和建设力度不难看出,数字产业集群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五是结合国家战略推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当前,国内外先进城市均积极推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对制造业进行智能化、集成化的改造提升。六是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环境。国内外城市均积极制定符合数字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并积极探索政府数据的合理开放、共享和利用的机制,优化数字经济发展和智慧城市的建设环境。

(二)国内外数字企业创新发展路径与模式

近年来,在重塑制造业核心能力背景下,国内外涌现出一批优秀且可推广的数字经济企业发展经验和路径模式。其中,宁波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主体,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详见下表),总体上可归结为以下几条经验:

一是数字产业化主体向数字融入现实的方向不断发展。数字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边界日渐模糊,数据丈量世界、数字连接现实成为诸多数字产业化主体发展的主要方向,如谷歌、苹果、微软等企业在新一轮发展中,开始依托自身原有大数据和云计算基础,打造超大数据库,将自身操作系统无缝连接至生活,推进嵌入式智能设备的开发和利用,实现数字信息的全方位实时流动。

宁波重点数字经济产业主体发展路径与模式总结

二是平台经济企业向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全渠道模式发展。如阿里巴巴、京东等大型平台企业,不管在资产平衡还是平台拓展上面,均开始调整自身主营业务的双向布局,纷纷通过与线下的结盟,开启了全渠道时代,开始布局以大数据为核心的体验服务,转型为“数据公司”,为客户提供无缝转接的体验。

三是龙头制造企业向数字化、系统化集成解决方案服务布局。国内外拥有高市场份额、高产量和较为稳定扩张客户群的制造企业,开始依托自身产品和服务的数据基础,利用物联网和数字化的先进技术,搭建工业云平台,建立工业互联网系统,探索搭建数字工厂,如西门子的MindSphere系统,以及宁波本土的海天智造、柯力传感等。

四是传统制造企业从生产智能化向全链条数字化的转型。一部分企业开始探索微笑曲线各个环节的数字化转型,依托其产品和服务基础与数据积累,以数据化生产连接设计端、供应端的个性化定制,实现设计、生产与供应商等系统的一体集成,如红领C2M平台和海尔的互联工厂等。另一部分企业则依托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搭建数字化、智能化物流平台系统,实现了营销与物流环节的数字化转型,如雅戈尔集团的C2F数据驱动型营销和太平鸟“云仓”平台等。

五是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与发展生态系统向更灵活的方向发展。一方面,企业内部以项目用户需求为最终导向的扁平化管理成为新型组织模式,如谷歌、苹果等数字主体类企业应对新产品项目的资源无障碍互通模式,红领、海尔等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去层级的管理创新模式等。另一方面,各大型企业在布局自身产业链、生态链的同时,依托自身的资源、技术和数据系统为全世界企业打造更为开放、集中式的创新生态系统。

三、重塑制造业背景下宁波数字经济发展路径与模式

(一)明确数字经济“内外结合”的发展路径

结合国内外数字经济发展的趋势与布局,以及自身产业基础,宁波应当积极走一条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向并重,相辅相成的“内外结合”道路:一方面,做大做强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系统开发、大数据和平台经济型等拥有制造业应用基础的数字产业化核心主体,为重塑全市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本地的数字技术支持和创新模式;另一方面,着眼宁波有强劲基础和后发优势的制造业及高端技术研发行业的数字化发展,强化制造业与数字产业化主体的融合,加快制造业全产业链条上的产业数字化进程,探索适合宁波数字经济融合应用的新模式。与此同时,政府应当起到搭建公共数字化平台、创建试点应用机会、建设公共工作空间和推动数字经济社会各部门共同建设的桥梁作用,将宁波建设成为包容性数字城市。

(二)推动数字产业化主体对接需求实现模式创新

一是推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现实化应用。鼓励宁波本土如均胜电子、中之杰、中芯宁波等数字主体企业在建立分领域大数据库、云平台和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应用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技术,将自身系统和数据应用到优化本地产品和服务、创新服务模式、实现数字虚拟与现实相连中,推进嵌入式智能设备、人工智能技术和虚拟现实的创新发展。

二是推动平台经济型企业的工业全渠道布局。推进生意帮、众车联、超级工程师和海上鲜等平台经济型企业向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全渠道模式发展,开发双向交易平台、渗透终端市场、搭建云平台和实现线上线下互动联合。

(三)推进产业数字化主体实现全链条数字化转型

一是推进龙头制造企业转型发展数字化集成服务。大力支持宁波本土海天制造、柯力传感、太平鸟、慈星等龙头制造企业,依托自身产品服务的数据基础,研究建立本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系统,搭建云数据中心并研发依托自身产品的系统化解决方案,打造数字工厂4.0,实现单一制造业向服务平台及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发展。二是实现传统制造业全产业链条的数字化发展。推进设计与生产环节的数字化融合,依托制造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与数据积累,自主设计、生产与供应商等环节的一体集成系统和平台,开展个性化定制业务。推进生产智能化进程,推广机器换人、数字化生产、智能化制造,推进企业运用自主可控的数字化技术、关键技术装备、专用智能化成套装备实施“机器换人”技术改造,深入推进智能化成套装备改造试点。探索数字物流与数字营销新模式,鼓励重点制造企业依托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开展数字分析和运用的营销新模式,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平台系统,搭建云仓平台、供应链系统、新型营销网络平台等。

(四)创新平台和主体管理结构和发展理念

创新数字平台基地类主体发展模式,积极推动研究院所和基地载体,以自身资源和宁波城市、产业发展为土壤,构建适合数字经济主体发展的生态系统。积极推进企业采用扁平化的管理层级和灵活的组织架构作为新型组织模式,鼓励企业开展以项目用户需求为最终导向的新型管理模式。推广当下与未来相结合的创新理念,重在满足客户现有要求的基础上,更注重预测未来的创新,关注20年甚至30年以后的创新发展。

四、重塑制造业背景下宁波数字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聚焦平台试点,推动创新共享

1.建设公共数字化服务平台。开展政府数字经济公共服务平台采购计划,建立网上政府采购计划的云服务公示平台,搭建创新数字服务平台,建立宁波数字服务中心。搭建数字企业与本地制造业的线上线下互动交流平台,探索对本地品牌制造企业初次应用本地数字企业产品和服务提供补助和支持。

2.推进数字应用试点示范。推进新技术开发和新项目应用的试点政策,结合宁波自身智慧城市建设,为中小型数字企业的新技术提供试验载体和创新合作的机会。推动制造业系统化数字转型服务推广试点政策,推进部分传统制造业领域开展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系统化解决方案服务等的试点应用,为宁波部分向服务平台及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延伸转型的行业领军制造企业提供服务推广、市场拓展和技术更新的土壤。

3.建立多方协同创新联盟。创建智能制造的“官-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由宁波市政府牵头,联盟市内龙头制造企业、数字企业、协会、高校和研究院所共同组建宁波智能制造平台,推动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孵化载体和协同创新产业基地等成果产业化项目,为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进程提供帮助。

4.构建数字产业公共空间。搭建数字产业发展公共空间,为数字中小企业提供租金相对低廉的公共用房,引进各大品牌数字平台型企业与本地中小型数字企业和制造业合作,为中小企业建立开放式交流学习平台、培训中心、数据库资源等支持,政府做好企业服务和项目“试验田”开发,与企业和行业协会联合举办论坛和资金对接等活动,创造共享交流的产业生态系统。

(二)创新政策阶梯,完善扶持体系

1.完善阶梯式产业扶持体系。针对拥有一定数字积累和创新理念并正在进行初步数字技术创新的企业机构,制定进阶式技术投入项目补助或奖励政策,为创新孵化提供前沿技术的开发支持;针对已拥有较为成熟的数字技术的相关企业,推行数字产品和服务的试点示范与企业对接应用制度;针对已有成功试验案例的成熟数字技术的相关企业,制定品牌推广计划,搭建经营管理等服务网络并加大宣传应用以帮助其拓展市场,推进相关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完善。

2.建立全生命周期激励计划。整合财政资金,探索设立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池,并推进市级与有条件的区县(市)联合建立宁波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基金,下设多个子基金,开展“宁波数字经济全周期激励计划”,对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重点企业机构发展全生命周期给予不同支持。

(三)加强支撑力度,优化数字生态

1.推进数据资源共享与开放。探索建设宁波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以数字信息授权开放为突破口的数据开放共享制度,推动公共信息知识、技术和管理方式的开放共享和应用。推动数字经济法制化标准化,建立对数字化产品和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应用、版权、隐私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标准与规范,开展宁波数字经济立法研究。

2.优化数字人才环境。完善数字经济人才评定管理体系,对数字经济人才实施全面、分类、动态的评价与管理。制定数字经济人才专项引进计划,将数字经济高层次人才纳入全市紧缺人才目录,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管理等数字经济前沿领域,大力引入业务和技术融汇的复合型人才。实施宁波数字经济人才培育计划,通过优惠政策、科研支持等方式,推动产教融合,建立专业化的数字经济复合型人才实训基地,重点培育数字经济领域紧缺技能人才和通用型人才等。

3.完善投融资市场环境。探索建立数字经济项目库和实时发布平台,吸引市内外资本向数字经济优质项目加大投入。探索建立数字经济发展融资新模式,引导金融机构开展以知识产权质押的信贷业务。依托宁波股权交易中心的相关支持政策,支持有条件的数字中小企业通过私募汇、私募可转债、挂牌贷、融租易、金保贷、小贷通、担保贷等手段,扩大融资能力。

猜你喜欢
宁波数字化数字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一图读懂宁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
喜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