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芳
摘要:简约派音乐是一种轻松的音乐形式,其特点在于创作人对音乐材料的简单化上的追求和节省音乐素材的意愿非常强烈,也有人称它为“重复音乐”,简约派音乐作曲家通过尽可能少的材料进行创作,追求音乐材料的极端精炼、强调旋律线条与和声进行的“朴素性”。在音乐发展的历程中,简约派音乐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框架,对于音乐的简单化的艺术诉求进行了良好的表达,这其中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让现代音乐的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本文对简约派音乐的发展和其表现出的基本技术特征进行分析,探索其对台湾音乐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关键词:简约派 台湾音乐发展 影响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9-0057-02
人们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大量的艺术作品得以呈现在公众面前,其中,简约主义音乐应运而生。在音乐发展的历程中,简约派音乐作为一种新的艺术框架,对于音乐的简单化的艺术诉求进行了良好的表达,这其中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让现代音乐的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作为一种追求“简”和“约”的音乐形式,这种思维方式让音乐对于材料上的运用不断脱离重金属的嘈杂而变得轻便,以节省音乐素材。其特征为:静态和声、重复结构、附加过程、相变。简约派音乐也因此被冠之以“重复音乐”,这也是对十二音体系避免重复节奏、音高的音乐创作技术新突破。
简约派音乐在我国生根发芽之后的发展速度比较慢,由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时间比较短,大学普遍将这种音乐作为一个概念性的东西进行介绍和讲解。因此,其发展状况远远达不到在学术层面上的深入研究这个层次,而只是一个口口相传的名称。特别是一些在音乐院校的课堂里,由于我国专业从事简约派音乐研究的的学者不多,导致这种音乐的创作理念音乐的技巧和方法长期停滞不前;从音乐创作的角度去看则是现象级的。但是也有一些音乐人对此有一定的个人见解和研究,如音乐编译家司徒幼文,他是简约派音乐中国化的第一人,简约派音乐在中国的转型和进入之路都有他的身影。正是在他的引导下,后续的作曲家对于简约派音乐的创作理念也开始有了一些借鑒和参考。他们将“简单”而“纯粹”的理念用质朴的音乐、质朴无华的材料展示在人们面前,将创作的灵感和中国的特色文化以及悠久的历史相结合,让西方的音乐理念和我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让我国音乐的多元化进一步加深。
一、简约派音乐
简约派音乐作曲的核心特征追求精炼,而且还要求达到一种朴素而又朗朗上口的效果。在简约派音乐中,和声表现为静态,结构表现为重复性,这两种特点让简约派音乐作曲的音乐模式和思维架构呈现出一种不同的形式,作为一种追求“简”和“约”的音乐形式,这种思维方式让音乐对于材料上的运用不断脱离重金属的嘈杂而变得轻便,以节省音乐素材。特别是其核心表现为“回声”和“长声”的形式结合音乐表现节奏上的“重复性”,让创作过程沉浸在一种祥和与世无争的氛围中,简单和质朴之美非常显著。
简约派的创作人对于作曲的理解也许与其他流派的有所区别,在这种音乐的创作中,创作者对于在作曲过程中音乐的和声和曲调的稳定非常看重,试图用平稳的节奏让听众感受到一种祥和的氛围,这种氛围是通过作曲过程刻意的长期停留、延长和弦来实现的。一些听众将从这其中感受到的平稳的听觉享受归功于长和弦的使用上,其实这种感受还应该归结到乐谱中某一个音出现的较小的刻意变化,再以“重复”作为载体,较好地让听众感受到一种音乐美感上的区别,又不会对其中的音乐特征感到反感。甚至不由自主对这种音乐产生依赖。
二、发展历程
在20世纪下半页,大量的西方音乐创作者追求一些不同于传统音乐的作品,他们的思想不受时空、素材、理念、材料和乐器等等方面的限制,而是超脱于普通的逻辑性和理性之外,这导致西方音乐诞生的作品往往显得晦涩难懂,不为大众所接受。在其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普通民众的理解和欣赏的能力有限,无法对这种音乐做出响应和欢迎。台湾地区的音乐饱受西方音乐创作的影响,也逐渐出现这种趋势,随着经济的腾飞,音乐创作者也开始希望有一种新的思维模式能够替代目前整个音乐界的乱象,他们也迫切试图用一种清新的节奏、通俗的歌词、快乐的韵律的音乐模式来改变目前的尴尬境地。
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的音乐行业也逐渐发展起来,随着和外界交流的增多,我国的音乐多元化进程逐步加快,但是由于生活水平有限,对很多音乐派系的解读还停留在简单的层面上,创作者虽考虑吸收一些外界的元素,但是其内涵显得不够。在我国台湾地区经济腾飞的背景下,音乐家的外向型思路逐步打开,他们把简约派音乐看成是一种有广泛前景的音乐派系,试图在其中增加一些本土化的元素,不仅没有破坏其内在简约的特点,甚至还让新的音乐呈现出年轻化的特征。这一改变,逐渐让简约派音乐在台湾地区流行起来。相比之下,我国音乐创作者的探索显得比较晚,导致这种音乐长期没有在我国取得较好的发展,进入90年代以后,简约派音乐才开始在我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三、作曲特征
简约派音乐作曲一个与众不同的技术特征就是附加处理。一些音乐人为了便于理解,也将其称之为作曲的附加过程。曲谱中出现单旋律的次数可能有较大变化和差异,在重复化的编排中,以节奏的改变引起韵律的变换,一方面曲子的完整性得以保证,而且观众也不会对其中的变化感到反感。
(一)持续音技法
在简约音乐中所使用的持续音手法,主要源于北印度音乐中坦普拉的音乐概念。坦普拉在音乐可为独奏或独唱等即兴的演出伴奏,使得独奏与独唱获得音调的纯净。人进入沉静思考的状态中,产生“思维的持续状态”,坦普拉可使人达到“冥想”状态,用“长音静止”的手法将“持续”的状态进行延伸。
(二)模块重复编曲技术
相位是一个物理学科的概念,它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性质的个体,原本同相的个体之间会出现偏差。特里·赖利是带动了相位移动技法的运用和推广的简约音乐人物。这种现象在因为转速不同而产生的相位偏差的磁带录音中发现并且充分利用到自己的音乐创作当中。这首音乐最大的特点在于作品高音主要集中在中央C以上的八度音内,音乐的排列对乐器的数量和种类并无要求,所以在乐器配置和演奏人数等方面而并无具体要求。
(三)相变技术
相变技术这一技术对于台湾音乐的发展而言贡献颇大,它的特点是两声部横向发展依赖于基本单位重复,但互相之间的纵向关系却表现为声部音符间由于点的不同组合引起的连续变位。台湾音乐家在探索中也曾多次尝试两种做法,一种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线条以齐奏开始,再以加速或减速实现相位移动。第二种则是将其中一个声部内的音高与节奏变换位置,转换到齐奏模式依赖于偏离操作。
四、影响
简约派音乐对台湾音乐的发展,也有产生过一些弯路和挫折,特别是表现出了在某一些方面的极端表现,如音乐体裁过于标新立异,音乐素材过于缺乏内涵,音樂材料的运用影响了音乐的功能表达,以及重复的手法的运用缺乏新意等等问题。随着作曲家不断对其技术进行探究,并且融合了台湾戏曲、台湾歌谣、原住民音乐等传统音乐,这对于情感的表达不再局限于激烈的情绪释放,而更多地考虑温婉柔和的表达方式,浪漫主义和平静的思考相结合的效果就是对于情感的理性的理解和客观的把握。
简约音乐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现代形式主义的释放和表达,学者宋瑾所说的“简约主义是现代主义的形式主义的最后存在样式,是形式主义的终结”。以及学者杨立青认为,简约音乐更具后现代主义音乐之“对于简单性的追求”特征,这种音乐派系的作品的构思,乐器使用,演唱中的情感表达等具备很多后现代的元素。总的来说,它为音乐带来了更多冥想的空间,也为我国乃至世界乐坛音乐的作曲风格的创新与改革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刘铮.浅析简约派音乐作曲技术[D].长春:吉林艺术学院,2011年.
[2]张娟.台湾新音乐(1945-1960)研究[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09年.
[3]顾之勉.微变奏——简约主义作曲技术之纲[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4]王明华.简约主义音乐核心技术研究[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06年.
[5]王则灵.简约音乐作曲技法特征的分析与研究[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2,(04):10-13
[6]王璠.二十世纪下半叶西方音乐在台湾的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艺术学院,2018年.
[7]陈金川.民族音乐中的作曲技术理论[J].音乐大观,2013,(0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