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154-01
课改的实质就是唤起老师的教学热情,唤醒学生的内在潜力,唤醒本我,塑造人格,建构人生发展体系,让学生走向健康之路。无论什么样的课程改革最终的落脚点就在课堂上,我们该追求怎样的语文课堂?
一、让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地方,让学习真正发生就是要杜绝“假课堂”,追求高效的课堂,最起码从以下两点做起。
首先,课堂要始于对学生学习基础的了解。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基础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明白绝大部分学生的需求,这样才能依据文本选择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选择最有效果的教学策略。其次,课堂要尽量多地给学生留一些自己学习的机会。要舍得留时间给学生自己实践,要敢于让课堂安静下来,要善于让课堂节奏慢下来。可以让学生在“任务驱动”“问题导引”下,用5—8分钟时间由学生自己捧着教材、拿着笔学习,在自己充分学习后,进行交流展示。要在课堂上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二、课堂能激发学生在生活中阅读的兴趣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语文课程内容决不能局限于课本。语文课堂更为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生活中的阅读打开一扇窗户。课堂上要及时向学生推荐有益的读物,引领和指导学生读好书。让学生体验阅读的甘苦,让他们在阅读中能有一颗安静的心和文字交流,与书籍进行心灵对话。同时还能组织读书交流课,让学生分享阅读的喜悦和收获。其实课标要求的阅读教学包括课外阅读,重在帮助学生养成阅读兴趣和习惯,引导他们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三、教师能为学生终身发展着想,能从“我要培养孩子们什么能力”出发思考课堂教学
课标强调语文要打好三个基础:为学好其他课程打好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健全的个性与人格打好基础;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所以,语文教师要站得更高,每个语文教师必须这样思考教学:我要通过怎样的教学,训练学生怎样的基本能力。比如说复述能力、概括能力、提炼信息的能力,再比如说朗读水平、口语表达水平、人物细节描写方法等等。有了这样的想法并一直实践就一定会积极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真正的提高。
四、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
人人都想得到别人的赏识,人人都需要他人的鼓励。因此,教师充满激励的评价语言能让学生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在自信中走向成功。冷淡、责怪、不适当的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苛求学生,不如用心去鼓励学生获得自信,饱含激励的加以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在表扬激励的同时,用其可接受的方式让学生在发现自身不足的同时,感受到了浓浓的师爱,得到了向上的力量。教师的评价,变成一种赏识,变成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激励,一种人文关怀,既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的优良行为,更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新课程的课堂评价提倡的是强化激励和反馈的功能,帮助学生发展多方面的潜能,认识自己拥有的自信。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
教师要在评价学生上下足功夫,评价时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恰当的评价调动学生更主动地学习。评价可以是一种激励,可以是一种点拨,可以是方法的引导。有效的评价要具体,要明确,不能空洞、模棱两可。
五、教师教学时要善于运用传统文化建构课堂
习主席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树立,基石在课堂。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小学语文课堂对于培养学生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既符合学科特点,又切合时代精神,义不容辞。
打开统编语文教材,传统文化元素扑面而至,大气磅礴的山水写意画、精巧逼真的传统剪纸、中国风浓烈的扇面造型、戏曲装扮的京剧人物……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蕴涵着丰富、传诵已久、脍炙人口的经典篇章,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神。教学时我们要善于发现,精心构思,巧妙运用,让传统文化精髓根植童心。
课堂教学时要善于运用传统文化建构课堂。例如,教学统编教材一年级语文下册中的识字课《姓氏歌》和《人之初》,它们由传统蒙学《百家姓》和《三字经》改编而成,配图则采用了中国画,图文风格和谐统一。教学设计时,我们可以增加探究环节:启发孩子感受国学文化严谨的结构、斐然的文采、丰富的内容和文以载道、德知兼论的内涵特色。
2017年9月,教育部长陈宝生在《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要“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掀起‘课堂革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语文学科是基础中的基础,更应该是课堂改革的领头羊,小学语文课堂既要把握住“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学科特点,又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真是任重道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