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希
摘 要:日本传统文化受中国的影响比较大,在语言、服饰方面都可以见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倒影,但这种现象随着日本的近代化,逐渐出现了减弱的趋势。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步入近代社会,大量学习西方国家的文化政治制度,西化比较严重,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他们的传统文化也开始受到影响,以女性地位的提升就可以看到这些变化。日本男女地位的变化在日本文学作品中表现得最为明显,本文对日本文学作品的女性形象进行举例说明。
关键词:文化视野;日本文学作品;女性形象
日本在“黑船事件”之后,全国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西化”改革,从天皇开始,整个日本自上而下都在学习西方科技、制度和文化,大量西方技术被引进日本国内,西式建筑也纷纷拔地而起。在这场改革中,日本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很多地方发生了变化。从18世纪开始,女性自由平等的思想开始在日本流行,并随着近代改革趋向高潮,这一时期的很多文学作品都反映了日本国内倡导男女平等的思想,这些作品大多表现女性的悲惨命运,呼吁女性一起努力,获得解放,对传统的男女不平等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以下内容主要是选取芥川龙之介和樋口一叶的作品,并对里面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1 芥川龙之介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芥川龙之介是一个书香门第出身的作家,他从小就受到了文学的熏陶,并逐渐走向文学创作。芥川龙之介的文学造诣非常突出,他经常借用以前的旧例子,来隐喻当代人性的善恶,尤其是对女性形象的研究,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角。
1.1 《罗生门》中的老太婆形象
《罗生门》是芥川龙之介第一部正式小说,这部小说的创作灵感主要源自于《今昔物语》和他中学阶段看多的一些古典小说,在他早期的创作阶段,有不少作品都进行过女性形象的塑造,但是影响力以《罗生门》最大。《罗生門》的实际写作背景其实是在作者失恋的时候,现实中两人相爱,却因为彼此身份的差异导致恋爱失败。基于这种背景,《罗生门》的写作动机很有可能是一种对社会现状的抨击,除了这部作品,其他的大多作品都是充满了灰色格调,这与他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罗生门》的故事背景设定在日本平安时期末期,大概的故事情节是这样的:在战火中,有一个走投无路的奴隶经过罗生门的城楼,遇到了一个老太婆,这个老太婆将死尸头发拔掉并做成假发在城楼变卖,而且她还声称女人是蛇肉伪装而成的,语气中充满了对女性的鄙夷,奴隶最终将老太婆打昏并抢走了她的衣物。这里的老太婆虽然不是主角,却有着鲜明的形象与寓意,表现了作者深刻的感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女性形象。芥川龙之介对于老太婆的描述无疑是肮脏并且令人厌恶的,她又脏又瘦,眼睛还透露着极度的邪恶,整个行为举止都表现出了一种自私邪恶的形象,是作品中极为鲜明的一个女性形象塑造。《罗生门》整体给人的感受就是“在阳光下面犯罪”,《罗生门》中的黑暗、阴冷的世界其实是芥川龙之介的内心写照,是他无法诉说的苦闷的反应,写《罗生门》,就是在倾泻自己内心的黑暗与迷茫。这部小说一方面体现着人性的冷酷和残忍,另一方面透露出对人生、人性、人心的怀疑和对“要道德还是要生存”的伦理拷问。
1.2 《手绢》中的母亲形象
《手绢》中,芥川龙之介塑造了一个非常特别的女性形象,这是一位有着武士道精神的母亲,她在儿子死后,依然可以表现出平静的表情,甚至还微笑着将儿子的死讯告知教授,但是作者在描写这位母亲表面的神态之时,还特意描写了她的细节动作,教师不经意发现母亲在私底下是极度痛苦的,她的手一直在颤抖,连手绢都快要被撕碎了。教授在发现这一现象后,虽然开始特别佩服这位伟大的母亲,后来却觉得这种坚韧不应该值得赞赏,而应该引发深思。作者在巨大的语言反差描写中,其实表达的是武士道精神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是一种残忍的束缚。
2 樋口一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樋口一叶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小贵族家庭里,父亲早年是农民,后来变为士族,担任一些低级职位,晚年经商失败不幸去世,樋口一叶的悲惨生活由此开始。她一度沦落到贫民区,努力以写文为生,甚至为了生计,不惜辗转于几个男人之间,受到朋友的冷落,她饱受磨难,对于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十分清楚,这对她的写作风格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1 士族女性
士族女性的典型形象是樋口一叶的作品《十三夜》中的女性形象,这里边的阿关是一个有着母亲、妻子、女儿三重身份的角色。阿关因为不愿意忍受束缚离家出走,这是她的第一次寻求自由的行动,但却是一次失败的行动。在嫁入上层社会后,阿关并没有过上外人想象中的生活,她性格柔顺,习惯逆来顺受,经常被丈夫打骂,但为了家庭,一直都在选择忍耐,终于在无休止痛苦的折磨之后,阿关承受不了,最终选择逃亡。这部作品是对旧社会日本男尊女卑的真实揭露,忍耐是当时日本士族女性的普遍特点,作者也塑造了这一鲜明形象,但是作品的末尾则是一种反转,阿关出走意味着她不再继续忍耐,而是要奋起反抗,这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思想。当时的日本社会,士族女性虽然看似光鲜亮丽,却有着其他人所不能知道的痛苦,一直以来的忍耐也让士族女性变得更加悲惨,这是《十三夜》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
2.2 劳动女性
樋口一叶临终前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贫困线上面挣扎,她和劳动人民有着很深的感情,非常了解社会底层百姓的生活状态,所以很多作品都会有劳动人民的形象。最具劳动特色的女性形象是《大年夜》中的女主角阿峰。阿峰在幼年时期,父母相继去世,她只能跟着舅舅一起生活,但是舅舅也因为生了重病不能支撑生活,阿峰在走投无路之下只好选择做了女奴。故事的另一段悲惨情节即将上演,做了女奴后的阿峰原以为凭借自己的努力可以获得美好的生活,可是财主太太们的苛刻、恶毒却一点点消磨了阿峰心中的幻想,在除夕夜这天,她为了照顾舅舅,冒险偷了两元钱,最终由一个饱受欺辱的女奴变成了一个小偷,彻底“堕落”了。阿峰的辛勤劳动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反而因为一些小小的错误备受欺辱,而凄苦的生活最终导致她为了两元钱成为了小偷,由“善”变成了“恶”。阿峰无疑是当时日本劳动女性的典型代表,而塑造这个角色的《大年夜》也是樋口一叶站在对女性关怀和救赎的立场上去创作的。
3 结语
近现代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日本文学虽然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是并没有完全否定传统女性形象,同时也体现着鲜明的时代气息。日本文学作品中既有描写日本女性的古典与柔美,也有表现追求自由、崇尚民主的新女性。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日本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许多新生代作家已经开始利用国际文化视野去塑造具有当代特色的新女性形象了,但是无论怎样变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会是时代的缩影。
参考文献
[1]冯时.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分析[J].才智,2016(2).
[2]张美云.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7(23).
[3]司趁云,任惠芹.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研究[J].魅力中国,2014(16).
[4]吴迪.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J].青年文学家,20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