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健
摘 要: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之际,档案部门究竟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如何为发展文化产业服务、如何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大力弘扬档案文化、如何参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等,是摆在档案部门前面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档案部门;文化产业发展;挑战
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之际,档案部门究竟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如何为发展文化产业服务、如何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大力弘扬档案文化、如何参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等,是摆在档案部门前面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档案不仅是过去事务的记录和凭证,还是一种文化产品,并且是为社会所共有的文化产品。档案事业不归属于文化产业,不代表档案部门不能发展产业化的文化经营活动和向社会提供有偿的文化服务。为此,在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档案部门应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调整思路、定位和管理机制,更好地为发展档案文化产业服务。
1 做好档案馆的角色定位
准确对档案馆的角色进行定位,既可以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现一定范围和程度的档案文化的产业化,又可以为整个社会文化产业的发展服务。档案馆不能以发展档案文化产业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并不代表档案部门面对档案文化产业的发展无所作为。促进档案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这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档案馆在档案部门中居于主体地位,因而档案馆如何应对新形势的发展对整个档案部门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一直以来我国对档案馆的定位是科学文化事业性机构,所以人们在传统观念上会觉得档案馆和文化产业沾不上边儿。其实,档案馆在一定程度和范围之内完全可以进行档案文化产业化,档案馆发展档案事业和档案文化产业并不矛盾。但是以目前我国的国情来看,档案馆不能作为文化产业的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国务院1998年通过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中规定:“事业单位依法举办的盈利性经营组织,必须实行独立核算,依照国家有关公司、企业等经营组织的法律、法规登记管理。”档案馆收藏的档案是无偿接收进馆的,档案馆自身是依靠财政拨款维持活动,档案馆的档案来源于社会,承担着维护历史真实面貌和为社会文化发展提供文化资源的重任,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因而,档案馆的主要社会职能不是创造物质财富,但也不代表档案“不可以”作为商品经营销售,檔案馆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作为一种基于档案而又不是档案本身的新的文化商品,可以进入流通领域进行交换,创造和实现利润。以往提起档案馆的经济效益,大家更多关注的可能是如何管理档案更省钱,现在我们应该将目光转向如何利用档案来赚钱,通过档案工作把档案提供给人们使用,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档案工作在实现档案的综合效益中发挥作用。因此,档案馆除了通过政府拨款的方式筹集资金外,还可以主动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开发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达到为档案馆创收增效的目的。比如,结合时代热点进行档案宣传,可以出版发行相关档案史料汇编,充分利用大好形势,形成档案宣传工作的合力。虽然有关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影视作品早已出现在荧屏和银幕上,但以往档案馆大多是被动地、无偿地将资料提供给电视台、出版商,总是在幕后提供物质、技术支持,其实档案馆完全可以站到前台,主动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馆藏优势,自己拍摄多形式、多功能的专题片或通过举办各种学术研讨会及相关展览,与有关媒体联合组织专题、系列宣传,开展好专栏、好文章、好专题片评选,加强社会联系。
2 在实践中探索发展档案文化产业的主体
目前,发展档案文化产业的主体产生在档案部门内部是最好的,因为只有档案部门才能真正了解档案文化的价值,才能正确开发档案文化的价值,才能使档案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不至于偏离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正确轨道。档案部门应在国家的整体指挥下,建立专门的档案文化产业的发展机构。档案文化产业的参与者可包括档案局(馆)、政府、企业、个人、专门档案中介组织以及其他机构等诸多群体。我们不必非要强行规定一个发展主体,让市场按照“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法则来决定谁是发展档案文化产业的胜者。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档案和档案工作就开始面向社会,呈多元化格局,除政府部门的档案馆以外,社会各阶层都建立了自己的档案馆,如行会和商会的档案馆、教会档案馆、城市档案馆,一些大学、医院、慈善机关、银行、公证管理处等也随着自己业务活动的扩展相继建立了各自的档案馆。这些档案馆均不受中央政权和地方政权的控制,有权决定档案的管理方式,完全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和能力自由发展档案文化产业,而不必担心影响档案事业的地位。我国现在档案馆的形式还很单一,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档案馆成为发展档案文化产业的主体,相信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国家政治体制的完善,当档案馆在我国社会普遍建立的时候,当政府档案馆不再是我国档案馆唯一的形式的时候,发展档案文化产业的主体地位完全可以由其他非政府档案馆来担当。
3 调整档案管理体制,更好地为发展档案文化产业服务
尽管目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档案事业体系已经形成,但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档案和档案工作仍然与社会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由于社会化程度的低下,档案文化在社会文化中的表现十分微弱。我国档案的管理者和利用者大多是政府官员,档案工作者更自始至终都是政府官员,总是以政府形象的维护者和代言人的身份介入社会生活,始终未能以普通文化人的身份出现在社会上。因此,必然是以行政管理的需要去进行档案工作,而不是以理性的态度从社会文化发展的角度去开展工作。同时,“在一般老百姓的心目中,档案馆仍然是机关干部出入的场所,还不是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在《档案法》颁布之后,中国的老百姓虽手中攥着档案馆的入场券,却很少有人去享受自己的权利。”西方社会档案文化的社会程度极高,档案利用环境十分宽松。当年流亡英国的马克思,作为一个“无业游民”身份的外国人,尚能自由出入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档案部查询档案,进行埋葬资本主义制度的共产主义学说的研究。这在我国传统的档案管理制度之下是难以想象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工作开始全面介入社会生活,加强了对外交流,在中西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使我国档案文化获得了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出现了全面发展的新气象。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档案文化中还存在着诸多缺陷,特别是在档案的社会化程度上与西方先进的档案文化还有着相当大的距离,我国档案工作社会化进程还只是刚刚起步,需要认真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