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慧丽
摘 要:新媒体是继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四大传统媒体之后,以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及信息通讯技术为支撑发展起来的新兴媒体形态。相比传统的四大媒体,新媒体具有高度融合性、用户交互性、传播即时性、空间虚拟性等特征。它使得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工作方法受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地位被弱化、主流社会价值观受冲击。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工作方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能力是应对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挑战的途径。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交互性
随着手机、互联网和4G技术的普及,新媒体逐渐成为继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之后的第五大媒体,它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核心,具有高度融合性、交互性、平等性、海量性等特点,深刻影响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 新媒体的特征
新媒体(New media)这一概念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在1967年率先提出,是指继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四大传统媒体之后,以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及信息通讯技术为支撑发展起来的新兴媒体形态。相比传统的四大媒体,新媒体具有高度融合性、用户交互性、传播即时性、空间虚拟性等特征。
1.1 高度融合性
新媒体实现了不同媒体形态的高度融合,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他通过数字、网络和信息通信等技术融合起来,带来了传播模式、传播渠道等的巨大变革。与旧媒体相比,新媒体的融合能力达到惊人的程度:它既包括多种媒体形态在实体和技术层面的融合,也包括不同形态内容和传播渠道的融合,乃至媒体的文化、市场、价值等方面的融合,它所展现的是一场深刻的媒体转型和革命性变革。
1.2 交互性和平等性
新媒体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极大地降低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成本,变革了以往媒体与受众之间一对一、一对多的信息交流模式,实现了多对多的信息交流与互动。交互性是新媒体最为突出的特征,它一方面是指信息发出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交流是双向的;另一方面是指信息发出者和接收者在信息交流过程中都拥有控制权和话语权。人们通过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可以兼顾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收者两种角色。信息发出者和接收者之间可以即时互动交流,并且,信息的发出者同时也可以是信息接收者,不同主体在新媒体中都可以以平等的地位上传、下载、评论、转发等。交互性和平等性跨越了技术和身份的鸿沟,让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就得到各行各业人的充分理解、讨论与反馈。
1.3 传播即时性和海量性
互联网作为一个大型信息存储库,可以容纳海量信息,并且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能够实现即时、海量传播。这使得新媒体摆脱传统印刷、发行等限制,存储海量信息,让用户通过搜索即时获取所需信息,超越時空限制。如:发生在日本的“江歌案”,虽然案件在日本审理,但是身处国内的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实时关注案件审理进程,在微信、微博开展话题讨论,通过百度搜索“江歌案”就能出现1390000个结果,这比传统媒体更加便捷、丰富。新媒体的即时性和海量性让人们更加快速、便捷的获取信息,但同时也让网络信息更加鱼龙混杂,既有官方通知公告,又有大量色情、暴力、诈骗等不良违法信息,这增加了用户辨别有效信息的难度。
2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2.1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工作方法受冲击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多与大学生情感、需求相脱节,单纯注重理想、理论的灌输,缺乏生动性和实践性。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多为一对多的单向教学,教师只注重讲述自己的内容,缺乏师生间的双向互动和沟通,导致高校对学生的思想动态难以做到心中有数,出现教育学相脱离的“两张皮”现象,由于老师讲的不是学生需要的、没有与实践相结合的空洞的理论内容,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出现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排斥和抵触现象。新媒体的高度融合性使得网络传播具有不同于旧媒体的生动性、趣味性,加之其交互性、平等性使得大学生广泛参与其中,这冲击着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时代下,学生不再处于信息劣势,他们能够平等、自由地与思想政治教育者对话,表达自身对于更加自由、开放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更加包容、有实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诉求。
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地位被弱化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媒体,同时兼顾信息传播者和接收者两个角色,这使得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被解构,其权威面临着挑战。新媒体传播的海量性、平等性以及交互性使得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平等交流、即时互动,充分利用新媒体独立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和想法,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者无法进行知识垄断。而这也使得学生逐渐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他们可以在网络中获取大量的信息,由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没有进行相应的变革,只是单向的纯理论灌输,缺乏实效性和趣味性,导致大学生对其产生抵触心理,原有的主客体间的信息不对称被打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地位和权威性被逐渐弱化。
2.3 主流社会价值观受冲击
新媒体的交互性、平等性使得人人都是媒体人,既是信息的发出者,也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由于新媒体内容的海量性,导致相关部门和企业难以对信息进行及时、有效地筛查,导致信息良莠不齐。此外,新媒体时代极大缩小了空间距离,西方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借由新媒体大量涌入我国网络空间。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由于对新媒体的热衷和新事物的兴趣,对网络各种错误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缺乏辨别意识和能力,很容易被错误的价值观和西方社会思潮所诱导,对我国主流社会价值观产生怀疑和动摇,这极大地冲击着我国主流社会价值观,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的主导地位。
3 新媒体时代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对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努力探索新媒体的育人功能,做到与时俱进、因时而变。充分运用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好思想工作。
3.1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实效,最重要的是创新理念。
首先,重新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客体关系。新媒体的交互性让人们的角色具有双重性,尽管老师依然是高校思想政治的施教主体,学生仍然是其受教客体,但是由于新媒体的交互性、平等性使得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更趋向于一种平等互動的关系。施教者要转变教育理念,尊重受教者并与之建立和谐、平等、开放的互动关系。转变传统“单向度”的理论灌输,树立话语平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给学生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让他们拥有话语权,自由、平等的表达自身诉求,开展与施教者之间的平等对话,让大学生心悦臣服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顺应新媒体时代特征,创新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做到以学生的生活需求为根本出发点,鼓励开放性教学,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民主化程度,注意提高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上的参与度,实现课堂交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树树立全球化教育理念,批判性借鉴和吸收国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精华,切实运用到我国高校思想正教育工作中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2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工作方法
首先,要与时俱进,充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升内容的趣味性和适用性。更好地服务大学生,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以大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要将热点社会问题和难点问题充实到教学内容当中,运用思想政治相关理论来分析。另一方面,要增加诸如网络法制教育、网络心理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顺应新媒体时代潮流,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新媒体时代自身与网络之间的关系,提高网络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网络法制意识,谨防网络诈骗、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的侵害。
其次,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多采取单向灌输方式,容易导致大学生产生抵触和排斥心理,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难见实效。而在新媒体时代,媒体的高度融合性使得大学生可以在网络虚拟社区中,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平等、自由、开放的表达观点、互动沟通。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将传统的思想政治内容通过可视化方式,极大地激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师生互动。课上可以积极开展课堂讨论,课下要搭建好交流平台,建立微信群、qq群、微信公众号等与大学生即时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心理动态,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困惑,适时开展心理疏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也要建立起专门的思想正教育网站,搭建好网络学习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充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线学习课程和内容,不断巩固和提升思政教育课堂学习成果。
3.3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能力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熟练掌握新媒体技能,转变思维观念,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要把微博、微信、微信公众平台熟练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充分融合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力和水平。
其次,高校要积极关于互联网知识、信息技术和技能的培训,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定期学习和培训,并通过讲座、在线学习等形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网络技术水平,使他们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新媒体提高教学质量,在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新媒体关注学生思想动态。
最后,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在原有考核标准的基础上增加新媒体技术运用的考核内容,让教师重视新媒体,以考核提高教师对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和内容,更好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季海菊.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J].南京社会科学,2015(5):151.
[2]蒋广学,王志杰,周培京.网络新青年培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7(10):102-123.
[3]张烨.新媒体网络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建议[J].中华少年,2017,(36):336.
[4]朱思伟,隆娜娜.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分析[J].中华少年,2017,(35):303-304.
[5]段舜婕.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优化方案研究[J].考试周刊,2017,(A0):81.
[6]王喆.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构建的三个维度[J].继续教育研究,2017,(12):89-91.
[7]魏泽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7,(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