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探究

2019-06-17 01:22徐博一兰恩强
卷宗 2019年14期

徐博一 兰恩强

摘 要:文物藏品是国家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优化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和科学化进程对保护文物藏品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新时期博物馆藏品管理的工作内容,随后探讨了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措施,希望这些观点能够为推动博物馆现代化管理进程提供思路。

关键词:博物馆管理;文物藏品;数字化管理

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是博物馆的基础性工作,在推动其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过程中,需要强化对先进科学技术的手段的应用,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弥补传统藏品管理工作任务繁重、效率低下、出错率高等弊端,促进相关资料的补充、修正和完善,从而有效推动博物馆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 新时期博物馆藏品管理的工作内容

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繁琐性,包括资料管理和实物管理两个方面,传统的管理模式采用的全人工管理模式,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手工登记和保管藏品的凭证、图像鉴定资料调用记录、文物总账以及分类账等资料,不仅为管理人员带来较大工作压力和负担,而且,极易产生失误,导致信息和数据不匹配,加大藏品查询与核实的难度。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将其应用到博物馆藏品管理之中,能够有效完善藏品的原始信息数据,并将修复方法、时代背景、制作工艺、X射线透视图、三维扫描模型等附加信息纳入到产品数据之中,并且利用其备份技术和云存储技术能够有效保持产品资料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值得注意的是,博物馆的数字化工作的主要对象是藏品信息,即资料管理,在实物管理方面,需要博物馆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数字化藏品管理的过程中尊重人的地位和作用,强化藏品库房建设与库房监测管理,完善文物保养和修复,在延缓文物藏品的老化过程,最大限度的避免人为或自然因素对其的损害,实现藏品数字化信息采集的规范化,以有效降低管理工作的难度,促进资源共享。在新时期,构建数字化的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能够削减大量的文书工作,提高藏品信息查询和监控管理的便捷性,进一步推动博物馆的现代化建设[1]。

2 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措施

2.1 完善现代化藏品库房建设与库房监测管理

博物馆藏品库房的规范化管理是保障国家文物安全的重要基础,也是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核心环节。《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文物藏品应具备固定专门的保管库房,并委派专业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并且其库房建设还要具备防水、防盗、防潮、防震等多项功能,以避免文物藏品受到周围环境的侵蚀和损害,营造科学合理的存储环境。考虑到博物馆文物藏品的种类繁多且结构成分各异,在加强现代化藏品库房建设的过程中,做好对文物的分类管理工作,在掌握其材质成分、制作工艺以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创设具有针对性和适宜性的文物存储环境,并注重气候环境对文物寿命的影响,加强对库房环境的实时动态监测。一般来说,博物馆藏品库房的温度要控制在15℃~25℃的區间范围之内,温差变化不应超过5℃,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之间,并尽可能的隔绝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与灰尘,最大限度的避免日光对文物藏品的直接照射,使藏品始终处于一个相对稳定安全的标准环境之中,阻止或延缓其自然损坏的过程[2]。

2.2 建立健全博物馆科学性管理流程和体系

强化博物馆藏品的规范化管理是延长文物藏品寿命的关键。完善藏品管理工作,需要对其管理过程进行优化。规范化的藏品管理程序为:1)明确藏品来源:依据“发掘”“出土”“征集”“收购”“捐赠”“调拨”“移交”等多种类型对藏品的信息资料进行管理,从而为文物藏品的顺利入藏提供基本依据。2)移交入馆:填写必要的文物移交清单并附加详尽的背景资料,注重标记其不可变特征。3)库前管理:对移交入馆的文物进行拣选分类,传统的鉴定方法与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结合起来,对藏品的真伪、年代、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以及文化价值等信息进行鉴定和确定,并结合其时代、质地、款式、型制等资料对该文物藏品进行定名使其符合现代数字化管理的需求。4)藏品入库:在完成库外整理工作之后,博物馆藏品的保管员、部门负责人以及相应的分馆馆长要对需要入库的藏品进行核对和清点,并办理正式的入口手续。5)库内整理:该环节是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日常工作之一,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依据《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要求,建立文物藏品编目卡片和系统全面的资料档案,设计制作藏品包装、编制修复年度计划,并将藏品的相关信息输入到信息平台的数据库之中,从而为藏品信息的共享提供便利。6)藏品利用:博物馆在保管文物藏品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对其的科学研究工作,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实现对藏品功能的开发。另外,在藏品利用的过程中,优化藏品使用记录等级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7)藏品出库:在博物馆藏品的管理工作过程中,会由于交换、调拨、注销等原因产生藏品出库的需要,此时,相关管理人员要做好出库凭证的填制、协议文件的完善、藏品完残情况的登记等工作,并将相关资讯登记到信息系统之中。8)藏品回库:当文物藏品使用结束之后进及时办理相关手续,提高藏品回库的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按照入库程序对藏品进行专业的技术处理和信息登记,检验无误的藏品要按照其原来的位置进行回库存放。9)藏品注销;当文物藏品由于特殊的原因需要进行注销时,需要严格办理相关报批手续,详细的填写注销凭证和注销原因。

2.3 优化博物馆文物藏品的修复和保养

文物藏品是社会历史文化的积淀和结晶,优化对博物馆文物藏品的修复和保养能够有效防止人为或自然环境对其的破话,减缓藏品的自然老化。博物馆保管的文物藏品形态各异、质地繁杂且价值悬殊,许多文物藏品由于年代久远,长期埋于地下或散于民间,由于种种人力作用和自然力的影响,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不可避免的发生的改变,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的修复和保养,使其“原状”得以长存,就会导致陈列展览、科学研究等工作难以为继,限制了博物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3]。因而,博物馆要树立法治理念,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范,保障相应的藏品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进而有效规范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使其能够严格遵照藏品操作规则,优化文物藏品的登记、提取、陈列展览等工作,落实对库房藏品的定期检查,及时进行通风、消毒、杀虫、除尘等工作,以避免文物藏品的霉变、虫蛀等现象,减缓文物的自然老化。与此同时,藏品管理部门还要加强与技术部门之间的合作,建立藏品消毒、修复、复制、标本制作和科学实验等设施,借助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方法,及时发现文物藏品所产生的变化与病害,并采用有的放矢的修复和保养工作,完善对药物消毒工艺、紫外线吸收剂等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以提高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的科学性、先进性与合理性。

3 结论

综上所述,在推动博物馆藏品管理规范化的过程中,博物馆要强化对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注重完善现代化藏品库房建设与库房监测管理,建立健全博物馆科学性管理流程和体系,并不断优化博物馆文物藏品的修复和保养方案,从而有效保障我国文物的安全性,提高博物馆藏品管理的数字化、科学化、规范化和智能化水平。

参考文献

[1]魏芙蓉.博物馆藏品的数字化管理研究[J].新西部,2018(12):105-106.

[2]修东.博物馆文物藏品的保护和利用[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7,2(05):104-106.

[3]付官琴.浅谈基层文物藏品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的几点思考[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6(05):86-87.

作者简介

徐博一(1989-),男,汉族,河南濮阳人,研究方向:文博研究。

兰恩强(1979-),男,汉族,河南信阳人,研究方向:文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