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素芬
【摘要】本文在新课程目标的指导下,为配合新“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实施,针对古诗词语言精练含蓄、抒情性强、讲究韵律美等特点,提出应紧跟时代的步伐,顺应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趋势,把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去,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谈如何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的一些案例和策略。
【关键词】多媒体 古诗词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116-01
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它特有的声光手段、动画技巧、音响效果,大大优化了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成效。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的一些案例和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视听性,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吟诵兴趣
教学古诗词,重在借助多次、反复的吟诵来感悟诗词的意境与情感,但是如果没有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配置,只是单纯地朗读背诵,学生往往就会觉得枯燥无味,容易丧失学习积极性。多媒体演示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同时接受各种感觉的刺激,可以更有利于其学习,更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笔者在课堂上引入了“婷婷唱古文”里的音频与视频来辅助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笔者反复播放音频,让学生与婷婷姐姐一起吟唱,感受经典的抑扬,演绎经典的旋律。整个课堂,悠扬的音乐,诗意的诵读,古诗词的学习氛围就这样子形成。学生易学、乐学,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相比以前有了大大的提高,对中华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也浓厚了。
二、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形象性,加快悟记速度,提高积累厚度
笔者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把古诗词句转换成生动的图画、视频和音频,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走进诗词意境,学生就会喜闻乐见,其学习的兴趣就会被激发起来。
例如在拓展教学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千古绝唱边塞诗——《使至塞上》时,为了让学生感受边塞雄奇瑰丽的塞外风光,领悟诗人哀而不伤的广阔胸怀,笔者借助了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在学生多次诵读之后,笔者操作多媒体课件,只见大屏幕上依次呈现了三个画面,如下图:
同时,笔者点击了音频按钮,播放来自“婷婷唱古文”的《使至塞上》。在中途,笔者按下暂停键,让他们聆听老师讲解诗歌背后的故事,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趁学生还沉浸在故事当中,笔者再次按下播放键。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的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中,诗人寂寥而悲壮豁达的情怀自然流淌。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情景中,相比单纯教师苍白无力的讲解诗意是很容易理解、感悟这首诗的内涵的。这三幅唯美的图画更是深深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大大方便了学生背诵、记忆这首诗,学生学起来是兴趣盎然的。
在本课拓展教学环节上,笔者利用课件出示问题:你还知道有哪些边塞诗词呢?当学生各抒己见之后,边看边读屏幕上滾动播放这同一主题的古诗词。这样以一首带多首,唤起学生的回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积累诗词的厚度,从而提升其学习古诗词的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延展性,挖掘情感因素,引起情感共鸣
古诗词的教学在中高年段重在理解、重在感悟诗歌情感。学生入境之后方可悟情。因此,教师依靠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支撑创设教学情景,在挖掘诗歌蕴含的情感因素,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上,无疑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唐代诗人李白的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课标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意,体悟诗情,学生看到的多媒体画面是:诗人李白茕茕孑立在黄鹤楼下,面对浩荡东去的长江,遥望朋友孟浩然的船只远去;与此同时,学生听到的是一段悠扬并略带伤感的古琴弹奏和一个带男中音深情的唱词:“牵着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沉浸在课堂上的学生实际上已乘上“信息技术”这艘飞船,展开想象的翅膀,穿越到唐代,化身为诗人,共鸣诗中那醇厚绵延如滔滔江水的深情厚谊。学生就是这样听歌学诗,以唱抒情,以情激趣。
四、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可塑性,拓宽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
《课标》实施建议提出:“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除了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之外,笔者还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产品进行古诗词的学习。另外引导学生在课内外以听一听、看一看、唱一唱、背一背、跳一跳、画一画等多种形式来学习。学生最喜欢这种融诗词、音乐、舞蹈、绘画多渠道、跨学科学习的形式。他们的学习情绪高涨,学习效率得以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只要在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与学生的学习特点之间找到契合点,合理、充分地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就能加大其古诗词传统文化的积累,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秦安兰,袁利.多媒体演示教学设计.人教网.2011-08-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3,25.